張海濤(阜外心血管病醫院主任醫師)

張海濤(阜外心血管病醫院主任醫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海濤,男,1964年10月出生,1996年獲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協和醫院ICU)危重病醫學碩士學位,同年在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心血管外科ICU工作至今。現任阜外醫院術後恢復中心常務副主任,血管外科恢復室主任,研究生導師,主任醫師,中國醫師協會心臟重症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張海濤
  • 畢業院校:中國協和醫科大學
  • 臨床職稱:主任醫師
  • 執業地點:阜外心血管病醫院
研究方向,獲獎記錄,

研究方向

作為一名合格的ICU醫生,更多的需要是思考、是孜孜不倦的探索。ICU是一門極富有哲理的學科,在資源利用、臟器相互支持制約、整體防禦、過敏反應、應激反應、能量利用和分配、各種體內信息的產生與傳遞等諸多方面和“現行的社會科學”有非常驚人的一致,由此提出危重病治療的關鍵是整體治療觀念,即在各個受累臟器之間尋找對整體利益最大的平衡點、“中庸”是其中的靈魂;重視小機率事件、最大限度的儘早進行“內外屏障”的保護,其中胃腸道是人體“內屏障”的最主要組成部分,而內屏障是 “醫源性獲得性感染的根源”,內屏障的穩定是危重病治療的“核心”。
ICU對於其它高危(只是發生致死、致殘的機率明顯增高)患者監護治療核心理念是:假定每一位進入ICU的患者均是所有併發症的潛在發生者,ICU就是通過廣泛的、實時的對生命體徵、內環境的連續觀察(而不是像普通科室因為某些徵象而去進行相關檢查診斷某一種疾病),從中發現致死、致殘的萌芽並把它控制在萌芽階段,將患者損傷減低到最小的過程。規範的ICU工作規章和流程是保障患者更多受益的關鍵。
作為心血管外科ICU醫生對心功能不全的治療融入整體治療的概念:提出急行和慢性心功能不全採取完全相反的治療思維。慢性心功能不全,採用所謂的“養馬原則”,即減少心臟做功(即犧牲生活質量換取生存數量)的治療原則,方可獲得最大收益的治療理念。
急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療則採用“打馬”綜合治療理念:包括傳統意義“打馬”(套用血管活性藥,讓功能不全的心臟再更多工作以度過面前的難關);推車(各種心臟輔助、ECMO、IABP幫助功能不全的心臟度過難關);卸載(心臟休息、即最大限定的減少心臟做功)的綜合治療原則,而不僅僅只是傳統意義上單純的藥物治療,使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最終度過難關。

獲獎記錄

參與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兩次)、中華醫學二等獎(兩次);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一次)。共發表第一作者文章16篇,參加著書6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