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武淵

張武淵

張武淵(1922~1983年),福建省雲霄縣溪美街人,信仰佛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武淵
  • 外文名:zhangwuyuan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福建省雲霄縣溪美街
  • 出生日期:1922
  • 逝世日期:1983
  • 信仰:佛教
簡介,履歷,

簡介

張武淵 (1922~1983年) 福建省雲霄縣溪美街人。

履歷

少時家貧,讀國小至三年級輟學,幫父親在街頭炸油條維持生計。年紀稍長,當熟魚蝦挑販。民國26年(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市場上外來捲菸減少,張自製前進牌香菸,每日賣完魚後,把香菸送到各店戶銷售。民國28年,與吳守仁、黃加榮合夥開設張合成煙茶店。民國29年,與吳、黃拆股自辦張合成煙莊,從平和採購白堠菸絲和菸葉,製成捲菸和菸絲銷往漳浦、詔安,又與古董商沈來達搭夥,到外地做紫金山牌香菸購銷生意,頗有得利。民國30年,抗日戰事緊張,水陸禁運,外來捲菸斷絕,張將煙莊改為捲菸廠。是年城關共出現7家捲菸廠,由於張研製香料配方,質量居7家煙廠首位,產品暢銷閩南和廣東潮汕等地。
民國34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外地捲菸不斷湧進。張合成、華美兩家捲菸廠為提高市場競爭力,到上海、溫州購買小型捲菸機,改為機器生產。翌年,另4家煙廠也先後購進機器。為保證產品質量,張派人四出到南雄、信豐、昆明、貴定、許昌等地選購菸葉,還通過汕頭市華昌行經理盧一鳴(永定人)從雲貴地區引進0.5公斤烤菸種子進行試種(後因沒有烤房設備和缺乏栽培技術未獲成功)。民國36年,為擴大生產規模和提高產品質量,張再次派方致成到上海華通、新中國機器廠購回2台套仿美國標準式捲菸機和電力設備,並高薪從上海聘請王、金兩名機師,還在廠內附設印刷部,自印煙標,成為雲霄捲菸業設備能力較強的廠家。當時張合成捲菸廠有工人200多名,日產捲菸50多萬支,高檔煙“麒麟”、“新炮台”、“黃錫包”和中檔煙“駱駝”等牌號,暢銷福建、廣東等地。
1950年,張被推選為縣工商界聯合會籌委會委員,時全縣開展抗美援朝“捐買飛機大炮”運動,他率先捐獻1億元(折新人民幣1萬元),又捐稻穀100擔支持創辦私立元甫國小。是年初,縣政府為了發展烤菸生產,張便通過該廠財副黃有典在揚州農學院任教的兄弟黃有基,從山東青州引進美國“401”和“佛光”烤菸種子6公斤到雲霄試種。他從廠內撥出資金和人員,到各鄉宣傳發動,免費向農民提供種苗和肥料,親自到溪口村搞試點。1951年春,獲得試種、烤焙成功,成品送青州化驗,認定品質優良,為閩南發展烤菸種植做出貢獻。
1951年3月,武淵與華美捲菸廠經理方龍珠共同向稅務局稅政股長陳鐘榮行賄銀元400元案發,陳判死刑,張判徒刑4年。
1955年,張刑滿釋放,購置設備在家中生產煤油燈頭,產品暢銷廈門、漳州和廣東潮汕等地。1956年,在對私營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中,與妻子一同歸入城關五金白鐵生產合作社為社員。1957年張被劃為右派分子,受監督勞動。1959年被清洗,遣送到上坑、和平農場等地管制勞動。1962年回家,購置小船,由廣東南澳朋友贈送魚網捕魚維持生計,不久翻船遇險停捕。1962年春,在住家庭院建烤房為農民代烤菸葉,並自製設備替人切菸絲賺加工費,10月以“開設地下工廠”罪名被捕,判刑5年並罰款600元。1964年10月,因病保外就醫。1969年後,以其獨到的技術下鄉為農民建造和維修烤菸房。
1978年,張被安置到雲霄捲菸廠負責捲菸配方和工藝管理。1979年4月,落實政策摘掉右派分子“帽子”恢復名譽。1980年被任命為雲霄捲菸廠副廠長,增補為政協雲霄縣委員會委員、常委,當選為縣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82年患癌病後,積極配合廠辦公室主任陳正才整理《雲霄烤菸生產發展史略》,刊登於政協《雲霄文史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