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年(宣城市宣筆廠廠長)

張文年(宣城市宣筆廠廠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文年,1968年2月出生,現任宣城市宣筆廠廠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文年
  • 外文名:ZhangWennian
  • 國籍:中國
  • 出生年月:1968
  • 傳承項目:宣筆製作技藝
  • 學科領域:傳統技藝
  • 榮譽稱號:安徽民間工藝大師
  • 非遺認證:中國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個人經歷,榮譽成就,

個人經歷

宣筆製作技藝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流傳至今仍然保持著傳統的手工技藝,這本身就說明了它有著良好的傳承習慣。當年涇縣政府“以物換人”請來張蘇,在恢復皖南的宣筆製作技藝方面,起到了極大的作用。張蘇來到涇縣,不僅擔任技術廠長,而且手把手地帶出了一大批技術骨幹,今天從事宣筆生產的中堅技術力量,大多是那時培養的。張文年繼承父親良好的傳統,打破了“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的傳統思想,不但把技藝傳給子女,而且在四里八鄉培養了一大批宣筆製作的技工。在他現已帶出的兩茬傳承人中,技藝掌握比較好的,水盆有祖恩桃、汪明香、袁有紅等,裝套有陳生枝、張娟等,修筆有許瑞英、金華、祖恩霞等。
在現代工業化生產的衝擊下,宣州宣筆廠不為利益所動,至今仍保留著傳統、原生態的製作技藝。張文年不僅自己全面完整的掌握了宣筆製作技藝的整套程式和技藝,而且還讓每一個工人都熟悉一到兩個,乃至兩到三個工藝環節,確保了宣筆製作技藝的傳承和發揚。
宣筆製作技藝學藝周期長,工作辛苦,且量小利微,報酬不高,現在的年輕人多不願學,為了鞏固傳承人隊伍和培養新人,張文年引進現代企業的管理制度,逐年提高工人工資,穩定了宣筆製作技藝的技師和基礎工人隊伍。同時,將自己的一雙大專畢業的兒女留在傳承的序列之中,讓有文化的年輕人再來學習傳統技藝,保證了宣筆進一步的傳承和發展。
張文年,張蘇長子。1968年出生於宣筆製作世家,自幼受家庭薰陶,與宣筆結下不解之緣。其父張蘇先生為中國民間工藝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安徽省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中國傳統手工技藝往往“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以家族傳承為主。張蘇自幼學徒,深諳此理,根深蒂固,且最喜長子文年,有意傳家業於他。言傳身教,悉心傳家門絕藝於文年。宣筆製作首在水盆,重在修筆。張文年隨父學藝,初攻修筆、裝套,後學水盆,歷二十餘年,不但掌握了宣筆製作的全部技藝,而且得到其父張蘇的嫡傳親授,尤其是在筆毫的脫脂、成形方面有獨到建樹。所制宣筆均能達到筆鋒整齊,攏抱不散;無虛尖,無禿鋒,無彎毛;筆頭平順,蓋毛均勻;裝套牢固,緊密無間,不破套;鑲頭套裝光滑,不析縫,不破裂,桿正毫圓,可以說已得張蘇真傳。
張文年隨父學藝後,從技工乾起,先後任宣州宣筆廠車間主任、業務副廠長、廠長等職。1988年起,應邀赴涇縣茂林宣筆廠等多家宣筆廠任技術指導,授徒傳藝,與同行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先後開發了“陽春白雪”、“玉骨冰心”、“玉竹明珠”、“長頸鹿”、“雲鶴”、“白鶴”、“飛鶴”等長鋒羊毫筆品種,深受林散之、肖嫻、武中奇、陳大羽、亞明等大家歡迎;又利用皖南出產的野兔毫,開發了“雪山青玉”、“鼠須畫線筆”、“宣州紫毫”等紫毫筆品種;利用多種材料開發了“長鋒牛耳毫”、“兼毫書畫”等兼毫筆品種,其中,“迎賓兼毫”為中國書協專用。2006年後又開發了工藝收藏筆、觀賞筆、特製巨筆等新品種,其中“隨緣”巨筆,既能收鋒書寫,更值收藏觀賞,已作為高檔禮品被中央領導和書畫大師、收藏家收藏。
張文年常抓住時機,在各種場合展示、表演宣筆製作技藝,以期擴大社會影響,同時還在鞏固、提高本廠工人技術的基礎上,在學校里收了一批暫時不以製作宣筆為生的徒弟,以培養年輕人的興趣,打下傳承的基礎。
2011年5月,因在宣筆製作技藝保護、傳承工作中的突出表現,宣州宣筆廠被命名為安徽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

榮譽成就

活動:
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性活動,努力擴大宣筆製作技藝的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2000年以來,在宣城市每年的“文房四寶旅遊節”、“水東蜜棗節”、“民俗文化活動周”等文化、旅遊活動中,已作展演、講座20餘次;
2007年10月,參加第二屆中國民間藝人節精品展;
2008年5月,參加第二屆安徽省民間工藝精品展;
2008年11月,參加“中環·第二屆全國文化紀念品博覽會”;
2009年7月,參加“歡樂中國行·魅力宣城”,展示宣筆製品;
2010年5月,參加首屆安徽省民俗文化節(銅陵);
2010年6月被世博“安徽活動周”邀請參展表演;
2010年10月,參加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濟南);
2010年10月28日,作為書法火炬手參與了在廣州國際體育演藝中心舉行的“迎亞運大型書法炬火炬傳遞”活動;
2011年1月,參加澳門2011年“內地春節習俗展演”活動;
2011年5月,參加第七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
2011年9月,參加安徽省文化廳、安徽省書畫院組織的全省書畫界赴台灣文化交流展示活動。
成就:
張蘇先生一生痴迷於宣筆製作,文年自高中畢業後即隨父學藝,一直照顧父親,形影不離,得父真傳。其製作技藝己被各大媒體多次報導,曾接受中央電視台“地球故事”、“走遍中國”、“探索·發現”等欄目和安徽電視台“新安夜空”、安徽衛視以及江蘇衛視和東方衛視等各大媒體專訪。
張文年親制或參與製作的宣筆受到劉海粟、林散之、吳作人、啟功、蕭嫻、亞明、陳大羽、武中奇等眾多著名書畫大師的青睞與好評。劉海粟先生曾命名並監製生產了“蓮蓬”斗筆,並把張蘇宣筆作為禮品贈給日本友人;蕭嫻先生題字評價張蘇宣筆“萬毫齊力,四德俱全”;歐陽中石先生稱讚張蘇宣筆為“得心應手,助我揮灑”;王朝聞先生說:“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書畫藝術依賴工具毛錐。宣州宣筆廠製品在美術界享有美好聲譽。1994年5月參觀製作過程,深感張蘇師徒工作嚴謹。”亞明先生高度讚賞張蘇宣筆,說“先生制筆,皆屬上乘佳品……先生所制胎毫,神品也”;陳大羽先生為張蘇宣筆題字並跋:“張蘇工藝師制筆精良,為海內書畫家交口稱讚,故樂為推薦。”武中奇先生為張蘇宣筆題字:“剛柔相濟,大小由之。”
在張蘇、張文年父子的帶領下,宣州宣筆廠精研技藝,嚴格堅持傳統手工製作,在業界樹立了良好的口碑,優良的品質亦為社會各界所認同,數年前即被宣城市政府及眾多企業定為專用禮品,是“中國文房四寶之鄉”一張閃亮的名片。
2007年10月,所制宣筆入選第二屆中國民間藝人節精品展;
2008年5月,與父親合作的宣筆“極品兼毫”獲“第二屆安徽省民間工藝精品展”金獎;
2008年11月,與父親合作的宣筆“齊鋒玉穎”獲“中環·第二屆全國文化紀念品博覽會”金獎;
2008年,所制宣筆被指定為“中博會”用筆,2009年被指定為“歡樂中國行·魅力宣城”專用筆;
2010年10月,宣筆“特大隨緣”獲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濟南)銅獎,同時榮獲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傳承人展示紀念獎;
2010年10月,所制宣筆獲“安徽省首屆文藝名家名品博覽會”民間工藝品類銀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