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慕飛

張慕飛

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經歷世事巨變,但不管看了多少日落日出、潮漲潮退,這位黃埔軍校出身、曾與蔣緯國來往密切的老人,一生始終不變的追求是兩岸和平統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慕飛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廈門
  • 畢業院校:黃埔軍校
  • 性別:男
個人簡介,個人生平,

個人簡介

安利貝瑞德國際教育機構負責人之一張慕飛不久前到廈門參加一個商業活動,並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早年從金門看廈門 晚年從廈門看金門

個人生平

張慕飛這是第四次到廈門。他第一次到廈門是1994年。那時他和夫人張潘秀江難以抑制思鄉之情,決定離開生活舒適的西班牙回到祖國大陸定居。1994年,他偕夫人在北京下了飛機,在親友的擁抱中走出機場,張慕飛情不自禁雙膝跪下去親吻大地,親友們為這突如其來的舉動驚愕不已,張慕飛則飽含熱淚告訴他們:“為這塊土地,跟千萬羈留海外的同胞一樣,我流血流汗常年牽腸掛肚,為她支付我們的感情與關切,我如何能夠壓抑這份激動呢!”定居上海不久,張慕飛就來到了廈門,到了廈門的第一件事,就是從廈門看金門。到廈門來看金門,張慕飛已期盼了整整30多年。
1956年至1958年,張慕飛在金門服役,他經常通過望眼鏡從金門看廈門,“我看到了廈門大學,操場上老師和學生正在打籃球。”這幅景象一直留在了張慕飛的腦海里。對於大嶝島上大廣播所傳出的聲音,他至今還記憶猶新,他對記者模仿了當年的廣播:“親愛的蔣軍官兵弟兄們,我們在廈門生活很好,每天都吃香蕉!”張慕飛說儘管當年兩岸處於敵對狀態,但人民內心是相通的,“1958年,炮戰暫停的一天,我開著吉普車,突然聽到鑼鼓喧天,京曲遠遠傳來,原來是金門的老百姓在唱京劇。”
以後到廈門,他又到了環島路,見到了“一國兩制統一中國”這幾個大字,他很是感慨,“和平統一是兩岸人民的共同心聲啊。” 抗戰時投筆從戎
是抗戰勝利60周年,這個年份對張慕飛而言更具紀念意義。張慕飛於1922年出生於湖北西部的老河口,中學尚未讀完抗戰就爆發了,抗戰爆發喚醒了全國的民眾,老河口的青年精英們像張光年(《黃河大合唱》的詞作者)等都開始了奮起救亡的活動,當時,張慕飛雖只有15歲,也組織了“抗日鋤奸團”去“鋤奸”。
後來,張慕飛考上了河南大學,大學期間,抗戰烽火燃遍神州,他毅然投筆從戎,報考了黃埔軍校,畢業後,參加抗日。整個抗日期間留給張慕飛最深印象的是這樣兩句話:第一句話是“了不得”,第二句話是“不得了”。這兩句話是國民黨軍中一位將軍召見張慕飛時送給他的,將軍說:“張排長,我很高興有你這位年輕有為的軍官來服務,不過我有兩句話送給你,也就是太平天國的翼王石達開所說的兩句話‘了不得、不得了!’”張慕飛這樣解釋這兩句話的背景和意義:“你知道,太平國最初都是‘了不得’,個個雄心勃勃,到了後來,稍微有成的時候,內斗不已,你爭我奪就形成了‘不得了’!這說的是一個團體的始末,其實對個人亦如此,對一個國家亦如此。”追隨蔣緯國半個世紀對於連戰、宋楚瑜的大陸之行,張慕飛十分關注,這讓他深深懷念一個人,這個人,如張慕飛所說的那樣“偶然的機遇和他相識,卻追隨了半個世紀”,他就是蔣介石的第二子蔣緯國。 張慕飛向記者介紹了與蔣緯國的第一次見面,那是在胡宗南的辦公室,當時,胡宗南在西安東倉門聚集了一批青年才俊作為他的特別幕僚,張慕飛也在此列。“在那裡,我遇上了蔣緯國,他沒有一點顯貴弟子的架子,和我很隨便地談了起來,從談話中,我獲知,他剛從美國裝甲兵中心深造回來,他父親要他到胡宗南所轄的第一軍第一師當連長。他對我投考黃埔軍校報效祖國的志向十分贊同,特別是當他得知我為了表示抗日救國的決心,將原來的名字‘富民’改作‘慕飛’(像岳飛那樣精忠報國),他更是讚賞。”第一次見面後,蔣緯國要張慕飛以後遇到什麼事都可以找他,張慕飛說他不以為然,但沒想到自此開始了達半個世紀的交往。不管是抗日期間進漢中青年軍,還是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到金門服役,都是蔣緯國為張慕飛安排的。張慕飛與潘秀江的婚事也是蔣緯國操心的結果。“我先後帶了幾位‘候選人’前往拜見,蔣氏伉儷不會挑剔,但他們都有看法。”潘秀江即便是台灣大學的高材生,也要首先通過了蔣家這一關才開始了與張慕飛的婚戀。張慕飛小蔣緯國10歲,如今,蔣緯國已離開人世,張慕飛也已白髮蒼蒼,但時光難以磨滅記憶。儘管往事如煙,但蔣緯國所堅守和追求的理想一直是張慕飛所銘記的,那就是“一個中國”。
張慕飛的妻子張潘秀江是呂秀蓮的大學老師,在廈門,她對記者說:“我們很反感呂秀蓮的一些做法。無論任何時候,我和我先生都堅持‘一個中國’。” 人生的三大決定 ;“人生是一連串‘決定’所連成的軌跡。”回顧走過的80多年人生歷程,白髮蒼蒼但精神矍鑠的張慕飛說,“首先感謝上蒼的指引和光照,並恩賜我們智慧、勇氣和信心,讓我們做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個決定。”
第一個決定是結束退休生活。張慕飛退休後原本定居西班牙,在西班牙的地中海海濱,張慕飛和妻子張潘秀江一起過著舒適而悠閒的生活。這可能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但張慕飛夫婦卻覺得整天無所事事,是生命的浪費。“人們原來以為, 工作或服務是為了生活,而當你生活無慮了以後,你才發現,生活原來是為社會大眾服務的,這樣的生命才有意義才有價值。因此,張慕飛夫婦決定結束退休生活,尋找可以為社會大眾服務的事業。
張慕飛所做的第二個決定是回到魂牽夢繞的祖國大陸,留在歐洲或改去美國為華人服務是很有吸引力的,而在台灣地區也可以駕輕就熟,但最終張慕飛選擇了回大陸為父老鄉親、兄弟姐妹奉獻他們的餘生。“在闊別了祖國大陸四五十年後,又回到這片多情的、充滿生機的土地。”
帶安利事業回國是張慕飛人生中的第三個重要決定,他在貝瑞德先生的委託下,在祖國大陸建立培訓系統,來幫助許多有抱負的朋友們走上成功之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