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恨水舊居

張恨水舊居

張恨水舊居始建於清朝中晚期,已有200多年的歷史,1905年張恨水的父親在黎川工作。張恨水的父親是清末地方稅務官員,由於父親的工作調動,張恨水與其家人在黎川生活了一年的時間。張恨水在黎川生活時間雖然不長,但黎川是張恨水成長中的重要一站,也是文學生涯中的關鍵起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張恨水舊居
  • 出土地點:江西省撫州市黎川縣
  • 館藏地點:江西省撫州市黎川縣明清老街南津碼頭
  • 所屬年代:清代
  • 占地面積:200平方米
  • 門票價格:免費
簡介:,文物保護,

簡介:

張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男,安徽安慶潛山縣人,原名心遠,恨水是筆名,取自南唐李煜詞《相見歡》“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之意。張恨水是著名章回小說家,也是鴛鴦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稱為現代文學史上的“章回小說大家”和“通俗文學大師”第一人。張恨水作品情節曲折複雜,結構布局嚴謹完整,將中國傳統的章回體小說與西洋小說的新技法融為一體。更以作品多產出名,他五十幾年的寫作生涯中,創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說,其中絕大多數是中、長篇章回小說,總字數三千萬言,堪稱著作等身。
張恨水舊居
上世紀初,少年恨水在黎川度過了難忘的一年。這一年的經歷,不僅改變了張恨水的一生,也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學奇才,黎川成為張恨水文學創作的發源聖地。1905年初春,10歲的張恨水隨清末官吏的父親,沿贛江上游的黃金水道,乘瘦瘦窄窄的烏篷船,一路風塵來到黎川。他帶著少年特有的好奇,登上了漕運繁華的南津碼頭。幾天行程,一線水路,烏篷船上張恨水一家,盡情欣賞兩岸的春光美景。張恨水閒來沒事,偶然發現了船篷底下,一本繡像小說《薛仁貴征東》,他一看就上了癮入了迷,這就是先生第一次接觸的文學作品。如果不是先生的自述,誰也不會想到張恨水的文學啟蒙,竟是從黎灘河上的烏篷船開始呢!正是這不平凡之旅,張恨水與黎川結下了不解之緣。緊鄰南津碼頭,就是張恨水一家的故居。故居門前有兩條青石板路經過,左邊的小巷通向老街,前邊的小巷引你登上廊橋石階,只要你踱步其中,定會想起“小樓昨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的詩句,這幢帶有徽派風格的小木樓,占地約200m2,有200多年的歷史,歷來為官署辦公之地。這兩扇黑油油的石庫門,就是當年張恨水家人出入的地方。步入大門,光線昏暗,不過,只要你跨入大廳,你會發現這裡別有洞天。大廳地面一律的麻石板鋪就,右側有一方天井,供陽光和雨水進入。張恨水的父親乃習武之人,每天清晨就是這裡練武健身。大廳左側有三間貫通的平房,窗下就是碼頭渡口,躺在床頭就聽到搗衣洗菜婦女的嬉鬧。透過木窗,映入眼帘是新豐橋橫港橋古老的身姿。兩條河水在這裡合流,黎灘河從這裡出發,形成千年一夢的黃金水道。大廳右側的門後,有一彎油光烏黑的樓梯,二樓是一處敞亮的大廳,兩邊各有兩間耳房。
張恨水舊居
左邊為張恨水父母的臥室,右邊為張恨水居住。中間廳堂就是張恨水上課的地方,當年恨水就在這裡接受了,私塾老師端木先生的古文啟蒙教育。在後來的文學作品中,他是這樣描寫在閣樓的學習生活:“……於是我就把書鎖在箱子裡,等著無人的時候再等拿出來看,尤其是夜裡看最好,大家睡了,我就把帳子放下,把小板凳放在枕頭邊,在小凳子上點上蠟燭,將枕頭一移,把書攤開,大看特看。後來我父親知道了,每晚都要查上一查,他說12點以後該睡覺了,在床上點蠟燭太危險……”端木先生愛看小說,他常帶一本《三國演義》來,張恨水一有機會就拿起來看,在先生的影響下,他很快就成了小說迷。他把零用錢積攢下來,夠個幾元幾角,就跑到書鋪子裡去買小說。父親對他的管教很嚴,只準他看《儒林外史》、《三國演義》之類,別的書往往要被扣留,有時還被痛罵一頓。正是在黎川,他增長了不少的文學知識,學業有了很大的進步。這一年,他了解了文言的虛字眼,還莫名其妙的愛上《千家詩》。他請求端木先生教他讀詩,先生答應了。就這樣,張恨水又和詩詞結下了不解之緣。張恨水學著寫詩是從黎川開始的。跨過二樓大廳,就是凌空的吊樓。站在木樓上遠眺,逶迤的群山,跨河的古橋,蜿蜒的流水,好一派江南風光。繁星滿天的夜晚,恨水總愛靠著母親的肩膀,凝神靜聽稀奇古怪的故事。1924年3月3日,張恨水在《上海畫報》發表《舊歲懷舊》一文,對新豐橋作了形象的描述:長橋大抵跨河而通山,橋正中建屋,敞軒而觀四面。橋下臨閘,以圍大數丈之木輪,置閘口中。水自上流頭來,激輪輾轉如飛,浪花作旋風舞,至為可觀。當時張恨水離開黎川20多年,百事如夢,唯黎川的山色泉聲,猶在眼前耳邊,難以忘懷。據當地老人回憶,有“神童”綽號的張恨水,除了在老街茶館聽評書和“話文”,就是在廊橋上與小伙件捉迷藏,因此,水車、廊橋、小屋成為先生永遠的“夢裡江南” 。2011年、2013年,張恨水的女兒與孫子,沿著先人的足跡,來到了黎川,參觀了先輩的故居,女兒張明明題寫下“溪水潺潺,書聲琅琅”贈言,在兒女們看來,張恨水的文學巨艦,就是從故居門前的小溪小河駛向了大江大海。

文物保護

張恨水國際文學研討會暨“張恨水(黎川)國際文學周”
張恨水舊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