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洪(溫台區七鄉民兵原班長)

張志洪(溫台區七鄉民兵原班長)

張志洪,原姓蘇,1926年生於寧縣平子鄉蘇家城子,家道赤貧,三歲時逢1928年陝、甘大旱,顆粒無收,為活命,父母通過人販子將其賣到本縣城壕香山塬張家為子,改名張志洪。張志洪15歲參加民兵組織,曾任溫台區七鄉民兵班長,在轉咀子溝口設哨卡盤查行人,監視敵情,有時還化裝進入敵營區偵察,多次為游擊隊和人民政府傳送情報,屢屢立功,常常受到上級表揚。1947年5月,隴東戰役悅樂戰鬥期間,張志洪帶領本班民兵深入悅樂李家山等地偵察敵情,掌握火力配系,兩次為駐張方塬西北野戰軍指揮部提供準確情報,又分兵堅守轉咀子哨卡,監視慶陽方向援軍。戰鬥結束後,野戰軍將繳獲的一枝七九步槍和20發子彈獎給了張志洪的民兵班。1947年7月,張志洪隻身抓獲駐慶陽國民黨騎兵團偵探一名,從其身上搜出密信一件,法幣150萬元。一次,張志洪帶三個民兵在哨卡執勤,發現西山下來一股國民黨馬隊,又識破了其“縱馬探路”的計策,機智地打散了這股23多人的馬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志洪
  • 別名:蘇志洪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寧縣平子鄉蘇家城子
  • 出生日期:1926年
  • 性別:男
基本信息,主要貢獻,

基本信息

張志洪,原姓蘇,1926年生於寧縣平子鄉蘇家城子,家道赤貧,三歲時逢1928年陝、甘大旱,顆粒無收,為活命,父母通過人販子將其賣到本縣城壕香山塬張家為子,改名張志洪。

主要貢獻

張志洪15歲參加民兵組織,曾任溫台區七鄉民兵班長,在轉咀子溝口設哨卡盤查行人,監視敵情,有時還化裝進入敵營區偵察,多次為游擊隊和人民政府傳送情報,屢屢立功,常常受到上級表揚。1947年5月,隴東戰役悅樂戰鬥期間,張志洪帶領本班民兵深入悅樂李家山等地偵察敵情,掌握火力配系,兩次為駐張方塬西北野戰軍指揮部提供準確情報,又分兵堅守轉咀子哨卡,監視慶陽方向援軍。戰鬥結束後,野戰軍將繳獲的一枝七九步槍和20發子彈獎給了張志洪的民兵班。1947年7月,張志洪隻身抓獲駐慶陽國民黨騎兵團偵探一名,從其身上搜出密信一件,法幣150萬元。一次,張志洪帶三個民兵在哨卡執勤,發現西山下來一股國民黨馬隊,又識破了其“縱馬探路”的計策,機智地打散了這股23多人的馬隊。
1948年,張志洪的民兵班被慶陽國民黨保全隊設計包圍,張志洪帶領民兵冒死衝出包圍,只付出了一名民兵受傷的代價。1948年4月,張志洪的民兵班發現駐慶陽國民黨騎兵進犯城壕,張志洪帶七名民兵在其必經之路香山塬崾峴埋設地雷,炸翻了打頭的國民黨軍官和馬匹。
1948年臘月二十八日,駐慶陽國民黨軍探得華池縣委與邊區政府土產公司遷至柔遠城,便偷偷派出一支騎兵奔襲柔遠城,至轉咀子溝口,遇到張志洪民兵班的猛烈狙擊。張志洪利用熟悉的地形,聲東擊西,足足拖延其行軍兩個多小時。華池縣委接到張志洪送來的情報,迅速轉移文書檔案及重要物資,致使國民黨騎兵偷襲撲空。為了表彰張志洪的功績,華池縣委於1949年9月獎給張志洪新七九步槍一枝,黃米二斗半,毛巾一條,並授予他“民兵英雄’光榮稱號。1950年,慶陽軍分區給張志洪記二等功一次。1950年和1951年,張志洪光榮出席全國戰鬥英雄代表會議和西北軍區暨第一野戰軍首屆英模代表大會。1983年出席蘭州軍區部隊民兵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先進個人表彰大會。《國防教程》《中國民兵預備役手冊》《新時期人武工作手冊》等6種典籍上,張志洪的名字赫然排在全國第一位民兵戰鬥英雄的位置,實在是華池的一種驕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