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屯

張大屯村地處高唐縣城東南部,南靠茌平縣,東臨齊河縣,禹城市。地處沖積平原,北有徒駭河, 交通便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張大屯
  • 外文名稱:Zhang Da Tun Village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電話區號:0635
  • 郵政區碼:252800
  • 面積:12平方公里
  • 人口:3000
  • 方言冀魯官話-石濟片-聊泰小片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冬季乾燥少雨,夏季高溫多雨
  • 車牌代碼:魯P
地理位置,經濟介紹,社會事業,相關人物,

地理位置

張大屯村地處高唐縣城東南部,南靠茌平縣,東臨齊河縣,禹城市。地處沖積平原,北有徒駭河,交通便利,茌禹路穿境而過,在張大屯村東約3公里有抗日戰爭烈士陵園。曾是義和團運動的發源地之一。

經濟介紹

說來怪了,短短几年時間,高唐縣105國道兩側,一下子冒出50多家建機企業,其中不乏全國具備施工升降機、物料提升機和防墜安全器檢測資質的企業。2013年,該縣還被授予中國建築機械之鄉。中國春季建機交易會組委會副主任張和平一句話耐人尋味:這塊牌子是獎給高唐縣建機產業帶的,更是獎給全縣6萬多名跑鐵活的農民大軍的。這也成為農民工成功創業,進而帶起一個產業的範例。
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改革開放的春風給嗅覺靈敏的高唐農民壯了膽,特別是楊屯鎮張大屯村、琉寺鎮等土地鹽鹼較重的村鎮,一時間,他們紛紛走出家門,來到東北三省、北京、內蒙古、河北等地,在建築工地維修千斤頂、建築機械等,高唐當地稱此為‘跑鐵活’。”縣經合局局長葉紅介紹說,高唐縣常年在外“跑鐵活”的人員有6萬多人,他們與建築機械結緣,從最初的維修到經銷、租賃,再到辦企業生產,經過近三十年的打拚,其中一部分人已成為坐擁千萬、過億資產的“闊老闆”。
他們在外面開闊眼界、學習技能、積累資本的同時,大城市的投資成本在逐年增長,而家鄉不僅成本低,而且投資環境也在日漸最佳化,他們回鄉創業的願望愈發強烈。
聊城市委常委、高唐縣委書記劉春華說:“今後一個時期,隨著中小城市產業承接能力的增強,國家對裝備製造業採取鼓勵政策,可以說建築機械行業已經迎來又一個發展高潮。我縣圍繞發展建築機械這一特色產業,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優惠政策,著力降低創業成本,對返鄉創業人員高看一等、厚愛一層,努力做大‘歸雁經濟’,形成‘出去一批農民,回來一批經理’的獨特景觀。”

社會事業

張大屯村小廣場上異常熱鬧,每天閒余時間農村婦女認真排練《四德歌》等多支廣場舞,指導老師在一旁專心指導。嫻熟的動作,優美的舞姿,引來了很多民眾駐足觀看,有的還跟著旋律哼唱並學跳起來。
原來她們將要參加縣裡的《四德歌》廣場舞比賽,正在加班加點排練呢。村支書鄭煥濤告訴記者,她們在剛剛結束的全鎮表演比賽上,拿到了第一名,希望在縣裡的比賽中也能取得好成績。
廣場舞是該村文化生活的一個縮影。為豐富村民文化生活,該村高度重視農村文化設施建設,鄭煥濤帶領村班子,積極爭取各項文化惠農資金用於改善農村文化環境,先後修通了村內的主幹路並安裝了路燈,建起了村民休閒廣場,購置了各種文化器械,農村文化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為更好發揮文化設施的功能,該村因勢利導,鼓勵村民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使村里打牌的人少了,參加文化活動的人多了,家庭更加和諧,鄰里關係也改善了。

相關人物

楊順天
楊順天(1866一1899),高唐縣張大屯鄉後楊莊人。義和團運動著名領袖。
義和團運動義和團運動
楊順天自幼出家五龍寺,小名“鵝”,經刻苦習武,練就一身硬功夫,其額頭不怕槓棒打砸,為此落了個“銅頭和尚”的美名。後,去北京受戒。不久即成為山東頗有名氣的僧人,法號“本名” “心誠”。
清光緒二十二年,本明在禹城西南的丁寺當主持僧。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西方國家傳教士到魯西北,胡作非為,民憤極大。心誠和尚與活動在茌平等地的神拳首領朱紅燈、高唐義和拳首領王立言等聯合起來,設場授徒,練拳習武,率徒焚燒教堂,殺死外國教士,打擊土豪劣紳,成為頗負眾望的著名拳首。
1899年年10月15日,楊順天與朱紅燈、於清水等人攻下張莊教堂並用火燒毀。張莊教堂被焚後被山東巡府毓賢派遣的東字正軍統領馬軍敘率軍逮捕解往濟南,英勇就義,時年33歲。
鄭煥明
鄭煥明,男,漢族,1936年1月生,山東高唐人,書法家、詩人,1962年參加工作,山東機械工業學院畢業,大學學歷,工程師。
北汽廠長鄭煥明北汽廠長鄭煥明
曾任北京汽車廠廠長,北京汽車工業聯合公司總經理,北京市經濟技術協作辦公室主任、全國各市駐京機構聯誼會理事長,現駐京資訊名譽總編。
1958-1962 山東機械工業學院 技術系學習
1962-1987 北京汽車廠 技術員 工程師 廠長
1987-1990北京汽車工業聯合公司 總經理
1991-1999北京市經濟技術協作辦公室主任、全國各市駐京機構聯誼會理事長、駐京資訊名譽總編
現任北京京協辦經濟文化交流中心名譽主任
鄭煥明同志1936年1月生於山東省高唐縣張大屯鄉張大屯村,1962年10月從技術學院畢業後分配進入北京汽車製造廠工作,歷任技術員,技術組長,技術科長,熱加工委員會的副主任,副廠長兼總工程師,1987年7月,出任北京汽車工業聯合公司總經理。後調任市經濟技術協作辦公室主任。
談到汽車,鄭煥明有講不完的故事。自產轎車,自主品牌,一直是民族工業的制高點,更是北汽人的夢想。早在1958年,北汽結合清華師生的技術力量,以四個月的時間開發出“井岡山”轎車。6月20日由彭真市長帶領開進中南海,接受毛主席、劉少奇、朱德、鄧小平等領導的檢閱,獲得好評。10月1日趕製百輛新車參加天安門遊行。此後不久,還到西花廳向周總理匯報開發與生產的情況。北汽的轎車研發與生產深得朱老總、小平同志的關注,他們多次來廠視察。1965年正式通過了“東方紅”型高級轎車的國家鑑定。1966年下達了生產600輛的指標。就在這鴻圖啟動的關鍵時刻,文革風暴驟起,在“不再為資產階級老爺服務”的口號下,遭到扼殺。鄭煥明以“高官蒞廠一斧砍,萬眾難挽悲道窮”的一聲浩嘆,宣布了轎車夢的破滅。進入八、九十年代,由於北京的優越條件,研發轎車重被提出。而有關高官卻以“魚與熊掌不能兼得”為由,力挺輕型車而反對上轎車。“良機錯過積難返,抱撼魚熊付翠波”,這就是作為北汽領軍人物而兼詩人的無奈。
上個世紀80年代初,鄭煥明同志作為企業的主要領導人,參加了北汽與美汽的合資談判。鄭煥明同志將這件事稱為“第一次吃螃蟹”,在當時的條件下,汽車企業與國外合資還沒有先例,也沒有現成的規則,因此北汽合資談判的進程是非常艱難的。這個合資項目的成功,為中國鼓勵外商投資,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為汽車工業如何創辦合資企業,如何引進技術,如何走合作開發的道路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經過20年的合資經營,北京吉普公司共上交國家利稅70億元,現有固定資產總值17億元,生產汽車72萬輛。使中國汽車工業學到很多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培養了一支高素質的職工隊伍,特別是在切諾基國產化的同時,不斷改進和提升了BJ2020產品的技術和質量水平,使該產品保持了較強的市場生命力。
1984年,北京吉普公司成立不久,突然與母體切斷“臍帶”,分離出去。北汽的主導產品及廠房、設備和精幹力量悉被帶走。北汽主要以原有產值的18%,利潤的16%和陳舊落後的設備養活60%多的員工,還有北京吉普的富餘人員及近千名的離退休職工。全廠上下民怨沸騰。鄭煥明等黨委一班人挺身而出,力挑重擔,團結大眾,闖難關,謀發展,抓規劃,重經營。響亮提出“創新、為公、求實、奮進”的北汽精神,開始了艱辛的二次創業,他們決策三條:生產輕貨、試製新型、大力技改。1984年當年汽車產量即達4060輛,1987年增長到17000輛,三年間走完了老北汽20多年走過的歷程,躋身全國工業企業500強的第48名,創造了令全國震驚的奇績。鄭煥明作為北汽廠長被選為黨的十三大代表,參加了黨的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1987年“五一”前夕,北京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李錫銘、張健民等邀請50位勞模登上天安門城樓,觀光、座談,鄭煥明作為工業系統的唯一代表登上城樓,居高俯看,感慨萬千,情不自禁地數了穿流天安門前的100輛轎車,其中外國車97輛,國產車僅有3輛。恰在此時,在市委組織部同志的指點下,記者對他作了採訪、錄音,播發後一段時間成為97:3的趣聞,鄭煥明認為轎車應該有民族的自主品牌。
鄭煥明來自齊魯大地,是典型的山東漢子,立身行事追求大功大美。這種性格特徵,在詩里有著突出的表現:
時有敗絮橫飛,長空雲霧涌,周天攪亂。縱目長觀,明航向、破浪催舟疾戰。旗艦揚帆,追求最好,萬馬潮頭站。頂天立地,試看車流掣電。(《念奴嬌》)
“追求最好”、“車流掣電”,就是鄭煥明大功、大美價值觀的體現,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他抓北汽的班子建設、技術練兵,尤其強調科技領軍的重要性。北汽人衝破種種阻力,甘冒搞唯生產力論的風險,從東德進口大型計算機,為機械行業開了先河。
中國城市金融理財研究中心揭牌儀式舉行,著名書法家、詩人、原北京市經濟技術協作辦公室主任鄭煥明為論壇和揭牌題詞祝賀。
張大屯
 
吳善生
吳善生,男, 漢族,1946年生,山東省高唐縣張大屯鄉張大屯村人,大學學歷,主治醫師
山東省高唐縣張大屯鄉眼科醫院主治醫師。原衛生院院長,在國內國際醫學雜誌上發表了多項重要論文。
2001-2004年高唐縣張大屯鄉衛生院院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