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壩桂圓

張壩桂圓

張壩桂圓,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桂圓又名龍眼,性溫味甘,益心脾,補氣血,具有良好有滋養補益作用。張壩桂圓主要品種有大烏圓、廣眼、石硤等,素以肉厚鮮嫩、色澤晶瑩、果汁香甜、風味雋美,富含糖份和多種維生素而聞名。

2017年12月08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張壩桂圓”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壩桂圓
  • 產地名稱: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
  • 品質特點:果皮金黃,果肉綿軟,汁多味濃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17年第108號
  • 批准時間:2017年12月08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水系水文,氣候特徵,土地資源,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瀘州市江陽區是中國優質龍眼基地重點區和典型的晚熟龍眼商品生產區,其中尤以黃艤龍眼最為出名。桂圓也稱龍眼,是亞熱帶果樹,喜高溫多濕,溫度是影響其生長、結實的主要因素,一般年平均溫度超過20℃的地方。
張壩桂圓果實近球形,直徑1.2—2.5厘米,通常黃褐色或有時灰黃色,外面稍粗糙,或少有微凸的小瘤體;種子茶褐色,光亮,全部被肉質的假種皮包裹。龍眼有補心脾、益氣血、健脾胃,延年益壽之功效。
張壩桂圓張壩桂圓

產地環境

位置境域

瀘州市江陽區位於四川盆地南部,長江、沱江交匯處。介於東經105°8′52"—105°40′38",北緯28°26′18"—28°54′57"之間,東西長51.3千米,南北寬25.4千米。東連合江縣,南接納溪區,西鄰宜賓市江安縣、自貢市富順縣,北以沱江為界與瀘縣、龍馬潭區相鄰。

地形地貌

江陽區地貌由淺丘、平壩、河谷組成。平均海拔高度280米。海拔最高點石棚鎮雪頂山,高度649米;最低點彌陀鎮沙魚,高度220米,相對高差429米。地形呈啞鈴狀,屬盆地淺丘區,具有"八丘一壩一分水"的地貌特徵。

水系水文

江陽區水資源豐富,長江斜貫中部。年平均降水量1207毫米,地表水資源量29200萬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5699萬立方米。
江陽區境內長江由西向東橫貫全境,左納沱江。較大的河流還有倒流河、魚子溪等溪河。
沱江發源於四川盆地北部的九頂山,是長江左岸流域全部在四川境內的一級支流,沱江流域也是四川省內惟一的“非封閉型”流域。
倒流河發源於江陽區分水鄉,流經龍車、蘭田、棉花坡等鄉鎮注入長江。全長50多千米,蓄水量110萬立方米以上。因河流自東向西注入長江,與一般的江河流向相反而得名。

氣候特徵

江陽區四季分明,光熱水資源豐富,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春秋暖和,夏季炎熱,冬無嚴寒,霜雪極少,日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7.5—18.2℃,最高氣溫39.6—41.9℃,極端最低氣溫-3—1.1℃。年均日照1348.9小時,年均降雨量1187—1228毫米。江陽區內多西北、西南風,平均風速1.2米∕秒,最大風速15米∕秒。
江陽區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光熱水資源豐富,具有亞熱帶季風氣候特點,冬無嚴寒,夏無酷熱,霜雪極少,光熱水同步協調,年平均氣溫18.9℃,年平均日照1258小時,平均降雨量1207毫米,無霜期348天,極端氣溫多在0℃以上,溫、光、水、熱資源的分布與經濟作物生長發育同步,適合多種經濟作物生長。

土地資源

江陽區內土壤主要是水稻土、紫色土、新積土和黃壤。水稻土、紫色土占耕地土壤面積的93%。中偏酸性土壤居多,土壤深度在40厘米—60厘米之間,沙壤適宜,肥力較高,宜種性強。全區幅員面積97.4萬餘畝。其中,農業用地75.1萬畝,其中耕地45.5萬餘畝、園地4.9萬餘畝、林地10.5萬畝、農村道路1.6萬餘畝、坑塘水面897.3畝、養殖水面1.1萬畝、農田水利1755.6畝、田土坎1.1萬餘畝。
江陽區屬川南暖熱地區,具有亞熱帶氣候特點,年平均氣溫18.9℃。年日照1258小時,平均降雨量1207毫米,無霜期349天,相對濕度82%。全區生態條件好,光、熱、水、土資源十分豐富,龍眼栽培歷史悠久,品種資源豐富,是全國優質晚熟龍眼重要生產基地。
張壩桂圓張壩桂圓

歷史淵源

江陽區是晚熟龍眼之鄉,已有2000多年的龍眼栽培歷史,可上溯到漢代。
西晉文學家左思蜀都賦》所言“旁挺龍目(即龍眼),側生荔枝,布綠葉之萋萋,紹朱實之離離。”即言及瀘州桂圓。
張壩桂圓林,至少可追溯到清代“湖廣填四川”時,張姓人士從湖北黃州孝感入川,引種了第一批桂圓樹,歷經三百多年的發展,故稱之張壩桂圓。
張壩桂圓林占地4000餘畝,有桂圓樹1.5萬餘株,荔枝樹1000餘株,楠木1000餘株,以及柑桔樹上萬株,規模在國內實屬罕見。其中有上萬株桂圓樹都是樹齡上百年的“資深”果樹,有10來株桂圓樹樹齡甚至在500歲以上。

生產情況

2008年,因年初遭受冰凍雨雪災害等原因,江陽區桂圓遭受重創,全市桂圓總產量不到1000千克,而正常年份桂圓的產量在450萬千克以上。
2009年,張壩桂圓產量大幅上升,產量在400萬斤左右。
2015年,江陽區桂圓栽培面積達6萬畝,構成了長、沱兩江沿岸150多千米的桂圓生態長廊,產值達2.7億元。
2018年,張壩桂圓主產區黃艤鎮的龍眼產量達1萬噸,種殖戶實現收入達3000萬元。
張壩桂圓張壩桂圓

產品榮譽

2004年,張壩桂圓基地獲得農業部南亞熱作名優基地認證。
2006年,張壩桂圓基地被命名為“四川省龍眼標準化示範區”,江陽區被中國果品協會授予“中國優質果品重點縣(區)”稱號。
2017年12月08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張壩桂圓”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張壩桂圓產地範圍為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張壩景區辦事處、茜草街道辦事處、黃艤鎮、泰安鎮、彌陀鎮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產品名稱
張壩桂圓(張壩龍眼)。
二、立地條件
產地海拔400米以下,土質新沖積土、紫色土,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有機質≥1.5%,pH值5.5—7.5。
三、栽培管理
1.瀘早一號、蜀冠、瀘豐一號、瀘晚二號等。
2.苗木培育:以本地良種作砧木進行嫁接繁育。
3.定植時間:秋梢9—10月,春梢3—4月。株行距:坡地8米×6米;平地、緩坡地8米×8米。
4.施肥:以有機肥為主,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幼樹每年施肥4—5次,成樹每年施肥2—3次。
5.疏花疏果:清明節前後疏花穗,短截長花穗;6月第二次生理落果後疏果:小果穗留20—30粒,中果穗留40—50粒,大果穗留60—70粒。
6.澆水:定植後澆透定根水一次。以後在新梢抽發期、花穗抽生期、花期、果實膨大期,如遇乾旱要及時澆水。
7.整形:幼樹採用自然開心形整形。定乾高度40厘米—60厘米,留主枝3—4個,主枝夾角45°,各主枝上選留副主枝2—3條。
8.修剪:幼樹採用摘心提高分枝節次,採用撐、拉、吊等法調節枝條生長角度。成年樹採用簡易修剪法,以疏剪、回縮為主,改善樹體通風透光條件。
9.病蟲害防治:農業防治合理使用先進技術,提高抗病能力,使用物理、生物的方法誘殺害蟲。
10.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投入品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採收
8月中旬至10月中旬,從“葫蘆節”處採摘。
五、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果實呈圓形,果皮金黃,色澤均勻;果肉綿、軟,呈乳白色;離核,汁多味濃,有香氣。
2.理化指標:總糖(克/100克)≥14.6,總酸(以檸檬酸計)(%)≤0.0245,維生素C(毫克/100克)≥75.0,可溶性固形物(%)≥16.8。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質量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張壩桂圓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瀘州市江陽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張壩桂圓的檢測機構由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