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豐丹霞地貌

廣豐丹霞地貌

基本介紹

  • 書名:廣豐丹霞地貌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頁數:153頁
  • 開本:5
  • 作者:黃進
  •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品牌:科學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廣豐丹霞地貌》編輯推薦:當你走進江西省上饒市廣豐縣銅鈸山國家森林公園旅遊景區的九仙湖、白花岩及鄰區的東西岩,省級森林公園六石岩等丹霞地貌絢麗景區,將令你如痴如夢,流連忘返。《廣豐丹霞地貌》是地貌學家、中國丹霞地貌系統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首屆中國十大當代徐霞客”稱號獲得者、中山大學黃進教授代表作之一。作者運用地質、地理和地貌學理論,採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新技術與新方法相結合的技術手段,闡述了江西省廣豐縣丹霞地貌的研究歷史、地質基礎、內外營力及其所形成的丹霞地貌,並分區論述了廣豐縣丹霞地貌的成因、景點,給出了廣豐縣丹霞地貌發育及定量測算公式等。

作者簡介

黃進,男,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享受廳級政治生活待遇的離休教授,曾用名李見賢。1927年8月出生於廣東省豐順縣北斗鎮下溪村。1952年畢業於中山大學地理系,同年留校任教至今。曾任中山大學地理系主任,中國地理學會地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旅遊地貌組組長,廣東省地理學會理事及地貌專業委員會主任,廣東省土地學會副理事長,丹霞地貌旅遊開發研究會理事長及終身名譽理事長,廣東省1:50萬地貌圖主編,中國1:100萬地貌圖編委、學術秘書及粵、桂、湘片片長。長期從事地貌學和河流動力學的教學及科學研究工作,對地貌製圖、地貌坡面發育、地貌分類、河床沙波運動及其推移率測驗和推移量計算、丹霞地貌和氣壓測高儀等方面進行了較系統的研究。改進了國際通用的沙波推移率計算公式。1956年設計出立體繪圖儀,被評為全國先進生產者。研製的丹霞牌氣壓測高儀測高誤差小於0.5米。截至2012年5月5日,對我國已發現的935處丹霞地貌的905處作了實地考察,對流水作用、崩塌作用、風化作用、喀斯特作用及低等植物作用所形成的丹霞地貌都作了較系統的研究,並創建了地殼上升速率、地貌年齡、岩壁後退速率和侵蝕速率四條定量測算地貌發育的公式,是全面系統研究中國丹霞地貌的一位學者。2006年5月榮獲“首屆中國十大當代徐霞客”稱號。已發表論文110篇,出版《丹霞山地貌考察記》、《丹霞山地貌》、《武夷山丹霞地貌》、《使山丹霞地貌》等專著。

圖書目錄

前言
1廣豐丹霞地貌概況及研究簡史
1.1丹霞地貌的位置和面積
1.2丹霞地貌研究簡史
2廣豐丹霞地貌形成的地質基礎
2.1形成丹霞地貌的紅層
2.2紅層的抗壓強度
2.3紅層的碳酸鹽含量
2.4紅層的產狀
2.5節理對丹霞地貌發育的控制作用
3廣豐丹霞地貌形成的內外力作用
3.1形成丹霞地貌的內力作用
3.1.1600米夷平面
3.1.2500米夷平面
3.1.3400米夷平面
3.1.4300米夷平面
3.1.5150米夷平面
3.1.6河流階地
3.2形成丹霞地貌的外力作用
3.2.1流水作用形成的丹霞地貌
3.2.2崩塌作用形成的丹霞地貌
3.2.3崩積作用形成的丹霞地貌
3.204風化作用形成的丹霞地貌
3.2.5低等植物對丹霞地貌發育的影響
4廣豐丹霞地貌的分區
4.1白花岩—九仙山—九灣嶺丹霞地貌及紅岩山地丘陵區
4.1.1本區範圍
4.1.2地貌成因和景點
4.2九仙湖丹霞地貌及紅岩雜岩山地丘陵區
4.2.1本區範圍
4.2.2地貌成因和景點
4.3東西岩—鐘鼓岩丹霞地貌及紅岩丘陵區
4.3.1本區範圍
4.3.2地貌成因和景點
4.4六石岩丹霞地貌及雜岩紅岩山地丘陵區
4.4.1本區範圍
4.4.2地貌成因和景點
4.5烏岩山丹霞地貌及紅岩丘陵區
4.5.1本區範圍
4.5.2地貌成因和景點
4.6桐畈山丹霞地貌及紅岩丘陵區
4.6.1本區範圍
4.6_2地貌成因和景點
4.7廣豐縣其他丹霞地貌
4.7.1紗帽尖及石獅崗
4.7.2青岩亭山
4.7.3北峙岩
4.7.4涼傘石
4.7.5雨石頭
4.7.6蛤蟆塢
4.7.7老虎岩
4.7.8諸仙岩
4.7.9白岩寺
5廣豐丹霞地貌發育簡史及地貌發育定量測算
5.1廣豐丹霞地貌發育簡史
5.2廣豐丹霞地貌發育幾個問題的定量測算
5.2.1廣豐丹霞地貌區地殼上升速率的定量測算
5.2.2廣豐丹霞地貌年齡的定量測算
5.2.3廣豐丹霞地貌岩壁後退速率的定量測算
5.2.4廣豐丹霞地貌侵蝕速率的定量測算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