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靈山縣靈山中學

廣西靈山縣靈山中學

廣西靈山縣靈山中學創建於1914年,該校位於靈山縣城西郊著名的三海岩、穿鏡岩和恩勝岩風景區內,占地面積215畝(2010年)。校園三面奇峰環抱,素來有“花園式學校”之美譽,2010年秋季學期,該校有學生4300多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西靈山縣靈山中學
  • 外文名:lingshan middle school
  • 簡稱:靈中、靈山中學
  • 創辦時間:1914年
  • 類別:公立中學
  • 現任校長:簡信基先生
  • 所屬地區:廣西靈山縣
  • 主要院系:高中
  • 主要榮譽:自治區依法治校示範學校
  • 占地面積:215畝(2010年)
辦學規模,師資力量,辦學特色,辦學理念,獲得榮譽,人才培養,文化建設,歷史沿革,

辦學規模

廣西靈山縣靈山中學校舍建築面積94570多平方米,學生都在寬敞明亮的教學樓里上課;教學儀器裝備達全國一類標準,圖書館藏書270000冊(含電子圖書),教室基本實現多媒體化,學校建有校園閉路電視系統、電腦備課中心、電教資源信息庫;學校完善的生活設施為廣大學生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學生全部住上了整潔的公寓樓,宿舍安裝有電話、電風扇和熱水系統等設施,寬敞明亮、高檔次配備的學生飯堂大樓能同時容納5000人就餐。
廣西靈山縣靈山中學地址

師資力量

廣西靈山縣靈山中學已經發展成為一所擁有一流的辦學設施和學習環境、一流的師資隊伍和一流的教學質量的具有重要影響的地方名校。學校十分重視師資隊伍的建設,積極實施“名師工程”,努力打造一支過硬的教學科研和後勤服務的管理隊伍,確保了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截至2008年該校共有教職工266人(到2010年增至300人),其中特級教師和高級教師58人,一級教師85人,全部科任教師都具有大學本科畢業以上學歷,其中研究生學歷41人。
調研小組到該校檢查工作調研小組到該校檢查工作

辦學特色

廣西靈山縣靈山中學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辦學傳統和辦學風格,學校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學生在這裡學習,既能夠受到傳統文化和現代科學知識的薰陶,成為祖國建設的合格人才,又注重學生個性的合理張揚,努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發展。
孔子聖像孔子聖像

辦學理念

廣西靈山縣靈山中學以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和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為宗旨,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為具體目標,突出了“弘揚傳統,面向未來”的辦學理念。

獲得榮譽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廣西靈山縣靈山中學被評為自治區、地區、縣三級文明學校,獲縣級及以上獎勵二百多項。同時該校是欽州市第一所取得自治區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稱號的學校,也是“全國綠色學校創建活動先進學校”、“自治區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自治區科技教育示範學校”、“廣西中學計算機網路建設試驗學校”、“自治區文明單位”、“自治區依法治校示範學校”。
李躍飛、丁奇遠慰問該校老師李躍飛、丁奇遠慰問該校老師

人才培養

廣西靈山縣靈山中學紀律嚴明、校風良好,辦學理念先進,教育教學質量連年攀升,一批畢業生考上清華、北大、中科大、人民大學等全國名牌大學。1993、1994兩年高考連續突破二百大關,中考喜獲地區“九連冠”;2006年高考上本科線人數突破1000大關,本科上線率居欽州市第一名;2007年高考上本科人數達1139人;2008年高考上本科人數達1264人;2009年全校考上重點大學分數線294人,比2008年增加102人,增幅53%;考上大學本科分數線1278人,上線率為70%;2010年全校考上重點大學分數線252人,考上大學本科分數線1680人,上線率為81%。
2013年高考,我校再創輝煌,實現歷史性突破。全校一本上線人數達到371人,上線率22.73%,二本上線人數達到1291,上線率79.11%.,刷新靈山中學歷史最高紀錄。其中1001班【理科尖子班】的劉其瀚同學和1015班【文科尖子班】的林俏俏同學分別以646分、630分,摘取欽州市文理科榜眼。

文化建設

廣西靈山縣靈山中學基於學校的傳統與實際情況,結合機遇謀求發展,動態地構建學校文化,使學校文化既體現時代精神又具有主體特色,形成了一系列的思想文化、育人文化、行為文化以及精神文化,而這一系列的文化建設都遵循了以人為本的原則,強化了校風、教風、學風“三風”建設,為學生的發展、教師的發展和學校的發展創造優良的人文環境。

歷史沿革

一、1914年10月廣西靈山縣靈山中學成立,校址分散在育嬰堂等三處。1942年春,楊志英任校長,三海岩新校舍始建。高一、二班遷到三海岩上課(國中仍在高山坪),直到1944年秋,學校全部搬遷到新校址。
二、廣西靈山縣靈山中學師生積極開展革命鬥爭。1937年,師生為反對校長勞權對進步學生的監視和迫害,掀起罷課倒勞運動,迫使縣長撤去勞的職務。1942年6月,廣西靈山縣靈山中學成立黨小組,1944年8月建立黨支部,符隆棟任支書。師生在黨支部領導下與反動校方楊志英等作堅決的鬥爭。1945年3月廣西靈山縣靈山中學黨員率先回響靈山黨組織擴軍增槍的號召,劉業欽、周大壹等到靈家、佛子收繳了一批槍枝彈藥後,帶領一批學生和農民參加了部隊。
三、1949年12月,靈山解放,廣西靈山縣靈山中學回到人民懷抱。縣委把靈中、靈師和私立新靈中學合併為“聯校”。1951年3月“聯校”分家,靈山縣立中學改成為“靈山中學”。縣政府為擴大校園,兩次劃地給學校,到1958年,校園面積達154畝。
四、1954年9月,盧壁光任第一校長,主持校務工作。1958年4月,廣西靈山縣靈山中學黨支部開始組建成立,由副校長楊森茂任支書。是年8月,靈中師生參加“大躍進”大煉鋼鐵,1959年,靈中師生參加靈東水庫建設,並自力更生興建了校大禮堂。是年秋,靈中考上高校79人,創歷史最高紀錄。
五、1960年9月15日,中南局第一書記陶鑄到該校視察,做了許多重要指示。1964年4月,該校掀起教改熱潮,學校同時開始試行開卷考試,升級報刊曾對此作過報導。
六、1978年,文革十年浩劫結束,靈中經整頓後重上正軌。是年,靈山縣委、縣政府決定靈中為縣重點中學,任陳文輝為校長兼黨支書,並從縣內各中學抽調了37位教師到靈中,大大加強了靈中的師資力量。自此,靈中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式下邁出了新步伐。
七、1981年9月,周安世任靈中校長,建立和健全了學校管理制度,在全校開展“五講四美”活動,教育教學取得喜人成績,1983年考上高等院校達93人。自文革後至1983年,縣委縣政府先後共撥款52萬元為靈中興建了五幢教學樓和住宅樓,總建築面積為7000多平方米,大大改善了靈中的辦學條件。
八、1984年11月,縣委任命范進熹為黨支書,1986年11月任命曾淬儒為校長(1985年3月起任第一副校長)。黨政領導班子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膽改革創新,訂出了“文明、勤奮、務實、創新”的新校風,制訂出《德育工作基本要求》、《靈山中學工作責任制》等十多項規章制度,使學校管理日趨完善,同時,指派教學經驗豐富的田廣義副校長專抓教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