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桂林市全州高中

廣西桂林市全州高中

全州高中創建於1919年,其前身“全縣縣立初級中學”。1936年,學校被晉級為“廣西省立全縣中學”。建國後,先後被命名為“全州縣中學”,“全州縣完全中學”,“全州高中”。1955年設高中部,2002年撤國中部。2003年學校被晉為“廣西示範性普通高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西桂林市全州高中
  • 簡稱:全高
  • 創辦時間:1919年
  • 所屬地區:廣西省
  • 類別:高中
學校介紹,悠久校歷,辦學特色,辦學環境,

學校介紹

全州高中創建於1919年,其前身“全縣縣立初級中學”。1936年,學校被晉級為“廣西省立全縣中學”。建國後,先後被命名為“全州縣中學”,“全州縣完全中學”,“全州高中”。1955年設高中部,2002年撤國中部。2003年學校被晉為“廣西示範性普通高中”。
全州高中老校區
老校區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全州縣桂黃中路62號
全州縣高級中學 (新校區)
新校區地址:桂北大道附近
目前學校現在教學班44個,在校學生2435人。有教職工158人,其中特級教師3人,全國模範、優秀教師3人,國家級專家、學者2人,市級以上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6人,中學高級才是62人。學校占地面積124畝,總建築面積42062平方米,其中教學專用面積29245平方米。校園綠樹成蔭,泉水涓涓,有兩個“園中園”(森林學園、體育公園),有九曲橋、天橋、洗缽泉、湖心閣等著名景點。體育運動場地寬鬆充足,有標準籃球場10個,排球場2個,足球場1個,400米環形跑道,300米直形塑膠跑道各一道。
學校校園面積124畝,生均26平方米,校舍面積30113平方米,生均9.5平方米。師生享用面積寬鬆,空氣新鮮。自1993年以來,投資近1000萬元,改善辦學條件,用於學校"五大區域"建設。
東部教工生活區:環境寬鬆又舒適。六棟樓房基本解決了教工的住宿、食宿問題。"區內"設有教工食堂,有天然水井一口。現正投資2百多萬元籌建兩棟面積達六千平方米的教工宿舍樓。
西部學生生活區:有"四合院"的樓房、平房,女生公寓樓。學生餐廳:有四個食堂,"用餐隨意,服務周到"。餐廳內有標準的桌凳。學生用水"冬暖夏涼",學生飲水"開水到場"。食宿比較方便。
南部體育活動區:學校的體育場地寬闊。有標準化籃球場10個,排球場2個,足球場1個,有400米長的環形跑道。1985年以來,學校體育單列獲得縣級以上榮譽表彰60次,其中區級3次。我校是"廣西體育衛生工作先進單位",是廣西"貫徹體育衛生工作'兩個條例'優秀學校"。1985年以來,我校向大學輸送體育生98人。
北部教學區:有兩棟高大、雄偉的教學樓,間間教室有標準化的課桌凳、有29寸彩電、有電化教學的裝置。教學區內有一排長長的平房,是教學培優、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
中部辦公、科研區:1996年新建一棟辦公綜合樓,大樓集"會議、辦公、圖書、科教"多位一體。高大雄偉的大禮堂,建於1960年。在建的圖書、實驗大樓是學校"圖書、科研、實驗、現代高科技技術教育"的服務中心。
學校給、排水設施比較完善,校園通道全部硬化,有"森林公園、花園、園林",建有大型水沖廁所兩棟。校園內綠樹成蔭、青草成片、百花成園、碑林層層、泉水涓涓,環境寬鬆、布局合理、"區域分離",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學生"為國求學"的理想之地。
學校教學設備先進,數量充足。各種設備的現代化程度高,尤其是電腦設備能充分滿足信息技術教學和學科電化教學需要,基本實現辦公自動化、校園網路化;建立了校園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能有效整合,教師在教學中能廣泛地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信息網路技術,並能充分發揮信息中心在教學、科研、管理等作用。有多媒體教室3個,教學平台46個,語言室、實驗室、微機室、閱覽室、讀書室、活動室等量多質好。學校圖書館藏書128000餘冊,師生閱覽室長期訂有報刊雜誌近300種,建有廣西一流的電教圖書實驗大樓和學生餐廳大樓。
學校辦學思想先進,辦學理念清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辦學目標明確:實現“三全,三高,創一流”。三全: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三高:教師隊伍高水平,學生素質高層次,學校管理高效益;創一流:爭創自治區一流的示範性普通高中。學校校訓:愛國、守紀、勤奮、創新;學校校風正、教風嚴、學風好;校園文化豐富多彩。
學校有優秀的教育和辦學成果,在培養人才方面效果顯著。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同時,始終把為高校輸送合格人才、為社會培養有用人才作為重任,“教書育人、環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始終把“以人為本”,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辦事、學會合作、學會創造”作為立校之本;把“讓學生開動腦筋,研究問題、培養創造意識、鍛鍊研究能力”和“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列為學校新課堂實施及校本課程的重點研究課題。學校不斷深化教育改革,努力實現“質量壯校”新跨越目標:
全州高中教師的特點:師德高尚、學識淵博、理念先進、治學嚴謹、成績突出。學校現有教職工240人,其中特級教師4人,高級教師88人,全國優秀教師6人,具有研究生學歷或達到研究生水平的教師20餘人,省級以上的專家、教研員8人,市級以上學會負責人10餘人,省級以上學科競賽(奧賽)高級教練30餘人。幾十年來,學校始終站在我國教育改革的前列,在教育、教學、教研和實驗等方面不斷探索,積累了厚實的教育教學理論和實踐經驗。我校辦學經驗分別在縣、市、區高考研討會上介紹,辦學成果曾在國內多家報刊上刊載。學校十分重視對學生的扶貧助優,省吃儉用,成立了“全州高中扶貧助優基金會”,每年除拿出數十萬元專項資金資助特困學生
廣西桂林市全州高中
外,還在學雜費的減免上給家庭貧困學生以大力資助;我校家庭貧困學生同時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熱心人士的支持,如廣州同鄉會在學校設立了“文超獎學金”,南寧同鄉會在學校設立了“謝濟世獎學金”等,由於學校和社會的大力支持,我校沒讓一個學生因貧困而失學,並助他們圓了自己的大學夢。據統計,近年來被資助的家庭貧困學生均考上了重點大學,如考上清華、北大的劉梅、楊林、付鳳雲等同學。建校90年來,學校為國家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其中著名專家學者和各界知名人士數百人,“兩院院士”2人。在歷年高考中,我校考取大學的學生達2萬餘人,其中重點大學近7000人,清華、北大100餘人,有廣西高考絕對上線人數15連冠的歷史。2007年高考,一本上線483人,二本以上上線1388人,考取清華大學4人、北京大學2人,其中唐微同學以683分的高考實考分名列廣西理科第三名。2008年高考,一本上線487人,二本以上上線1329人,其中清華大學2人。全國高中生學科競(奧)賽,2008年我校獲一、二等獎的有20人次,其中一等獎8人次,競(奧)賽成績名列廣西前茅。其中鄭洋、譚雲志兩位同學數理化三科均獲全國一等獎,榮幸地參加了2009年清華大學自主招生考試,並以優異成績獲得通過,分別取得清華大學高考降分30分、10分的錄取資格。全州高中素有“讀書者,是進學之階梯;從教者,是發展之平台”的美稱。近兩年來,我校獲得“廣西軍(警)民共建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廣西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廣西綠色學校”、“廣西衛生優秀學校”、“桂林市文明單位”等30個市級以上的榮譽稱號,其中校長蔣樹生當選為“2008北京奧運火炬手”、“中國教育學會高中教育委員會會員”。學校因人才輩出、教育教學成績顯著而長期得到各級領導及仁人志士的關注。建國前,曾有孫中山、李濟深、何香凝、梁漱溟等仁人志士來校講學,傳播革命真理。學校有200多名師生成為我黨我軍的英勇將士,其中有30多人為了新中國的誕生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建國後,曾有郭沫若、韋國清、李振潛、潘琦、劉奇葆等領導到學校視察指導。常年有全國名牌大學及國內眾多兄弟學校前來交流與調研。近兩年來,就有清華、北大等20餘所名牌大學及國內50所兄弟學校1000餘人次來校交流與調研。全州高中的文化底蘊、光榮傳統、教育“靈氣”、辦學特色、育人成果給各級領導、專家、教授和國內兄弟學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得到了高度的評價。全州高中根植於楚南文化,底蘊深厚,經過一代代全高人的努力拚搏,成為了八桂學校之星。目前,學校為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正在加大投入,加緊學校各方面的建設,向“全國名校”的宏偉目標邁進!

悠久校歷

校名變更
1919
全縣縣立初級中學
1936
廣西省立全縣中學
1949
全縣初級中學
1951
全縣第一初級中學
1955
全縣完全中學
1959
廣西全州高級中學
1965
全州縣完全中學
1968
全州縣高級中學
1970
全州縣“五七”高中
1978
全州縣高級中學
校址變遷
1919
湘山書院
1922
清湘書院
1938
才灣秦家塘
1943
全州董家底
1945
龍巖洞軍工廠
1947
全州董家底
1953
湘山寺

辦學特色

注重規範,勇於創新
我校的歷屆領導和教師不墨守成規,幾十年如一日,堅持正確的辦學思想,堅持探索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探索高素質人才的教育規律,並伴隨著時代前進的步伐,與時俱進,不斷進行教育改革。80年代提出了“緊扣教材,邊講邊練,新舊聯繫,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90年代提出了“讀讀、改改、練練、講講”的課改模式;二十一世紀初提出了“分類培養,因材施教,突出個性,廣育英才”的辦學模式。
揚長補短,特色鮮明
跨入新世紀後,我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將教育與信息技術有機的結合起來,傳統教育搭乘IT快車,在辦學手段上全面實現多媒體教學。我校現有辦公、教學用計算機82台,有多媒體教室14個,開展多媒體課堂教學的學科達100%,開展多媒體課堂教學的教師達70%以上。通過多媒體教學,實現了“大容量,高質量,低耗時,高效率”的目標。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自我發展。

辦學環境

<一>政府重視,行為到位
1. 組建強有力的“創建”領導班子。成立了由縣長為組長,主管副縣長任副組長,教育局、建設局、財政局、計畫局、土地局、縣編制辦、人事局、物價局的正局級領導、全州高中校長、支書為成員的“創建”領導小組。
2.制訂措施、保障有力:縣人民政府2000年發出了94號、95號、131號、146號檔案,2001年又發出了18號、20號、60號、95號檔案,為全州高中創建區示範性普通高中提供資金和優惠政策。新一屆縣委、政府把創建區示範性普通高中列入本屆政府領導任期內的重要事項。
<二>設備齊全 符合標準 數量充足 滿足需要
1. 2001年5月前的基本辦學條件:
⑴ 學校占地面積124畝(82584m ),平均每生34.32平方米。建築面積37112.45m ,教學用基礎設施基本完善,有教學大樓兩棟,36個教室,平房教室1座, 4個教室,學生宿舍樓4棟。整個校園由西部學生生活區,南部體育活動區,北部教學區,東部教工生活區四大塊組成,布局合理。
⑵ 學校教學設備基本齊全:教學儀器5000餘件,近年來投資80餘萬元建立了學校辦公系統、信息、科教、學生上網連成一體的電腦區域網路。有計算機115台,建立有語言室、電教室、無線發射台、演播室和校園閉路電視教學系統。常規教儀器設備基本達到國家I類要求。是桂林市實驗室建設和管理的先進單位。
⑶ 學校體育衛生設施基本符合條件,400M的環形跑道, 9個籃球場和田徑場。有專用衛生室、保健室各一個,基本上按標準配備醫藥、器材。有音樂室、美術室各一個。
2. 2001年5月以來,為改善辦學條件所做的工作:
⑴ 自籌資金、農業銀行貸款共233.8萬元, 修建一棟七層,建築面積為3268M 的電教圖書實驗大樓,十月份通過驗收, 為優質工程,現已投入使用。
⑵ 自籌資金,建築單位墊資58萬元,修建了一棟四層建築面積為1450M 的學生公寓樓, 可容納320名學生住宿,今年驗收合格,已投入使用。
⑶ 自籌、集資232萬餘元, 修建了兩棟八層, 建築面積為7848M 的教工宿舍大樓, 可以解決42戶教職員工的住宿問題,已於十月驗收合格,2003年元旦前全部投入使用。
⑷ 投資近8萬元,對學生食堂進行了全面的維修和改造。
⑸ 投資近10萬元,對學生宿舍四合院大樓進行了全面的改造。
⑹ 投資17萬餘元,購置新學生桌凳1200套,新鋼架雙層床400架。
⑺ 投資21萬餘元,建造了湖心島、湖心亭、風景區。
⑻ 投資5萬餘元,建造了校內森林學園,風景區,供師生健身、學習。
⑼ 投資近40萬元,對原有的教室、宿舍、大禮堂進行了維修,安裝路燈架,硬化道路,校園綠化美化。
⑽ 引進資金15萬餘元,鋪設通訊光纜,投資1萬餘元,每個學生宿舍,所有的辦公室安裝電話近300部。
⑾ 投資76.4萬元,給高三13班教室安裝了多媒體。教室基本上用多媒體設備上課,實現課堂教學“大容量,高質量,低耗時,高效率”,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雲訓練,去進行自我發展
⑿ 自籌投入資金40萬餘元,安裝了全套學生實驗室七個(物理實驗室3個,化學室3個,生物實驗室1個。準備實驗室3個,實驗儀器室4個。
⒀ 自籌投入資金14萬餘元,添置了80個藏書櫃,320套兩個多媒體主教室的桌凳。新建兩個藏書室,兩個學生閱覽室
⒁ 投資4萬餘元, 對學校周圍的圍牆進行了加高和加固,保證師生安全。
⒂ 近兩年來,學校自籌、農行貸款、集資總共投入760.4萬餘元用於改善學校辦學條件。現學校總建築面積達42062M ,教學用建築面積28900M ,生人均占有量為12.01M ,學生宿舍總計8199M ,1800名住宿生人均占有4.52M 。學生廁所充足,分布合理,蹲位足量,男生用蹲位104個,女生用92個,完全符合衛生要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