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經

度經

度知李雲飛),1966年3月生於河南南陽。1990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2004年獲同濟大學管理學博士學位。專著有《》、《度家度語》、《度學》、《度經》;書法作品有《度知墨跡》、《度風竹韻:度知度體書法字型檔》。其繪畫以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度經
  • 出生地河南南陽
  • 出生日期:1966年3月
  • 畢業院校: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出版信息,圖書目錄,淤泥賦,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度經》中的度,是動詞度與名詞度的統一體。動態是萬事萬物的普遍屬性,動態對萬事萬物具有永恆意義。因此,度的要義是動態的。
對“度”的研究可以形成一門新學問、大學問,它叫度學。作者堅信度學因您而興盛,因您而完善,因您而精彩。同樣期待有更多的朋友因度而快樂,因度而和諧,因度而如意。
瀟灑本來是萬物的自然屬性。世人難得瀟灑,都是由於失去了自然與真實的天性。 人事無常,真理有常。 回歸自然,回歸真我,與天道合一,與萬物共和諧,與萬物同瀟灑,做個適度者,這難道不正是生命的真諦嗎?回歸真正的自己吧! 對“度”的研究可以形成一門新學問、大學問,它叫度學

出版信息

定價:18.00元
作者:度知 著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058-7558-6
頁碼:158
開本:大32開
出版時間:2008-10-1
字 數:40000

圖書目錄

第一部 度源
第二部 適度(上)
第三部 適度(中)
第四部 適度(下)
第五部 對接
第六部 歸真(上)
第七部 歸真(下)
第八部 明政
第九部 竹筍(上)
第十部 竹筍(下)
第十一部 為美
第十二部 螞蟻
第十三部 小草
第十四部 心界
第十五部 避凶
第十六部 大和
第十七部 度山
第十八部 淤泥賦
後記

淤泥賦

戊子年夏,六月十八日,卯時末,我來到京郊的一個荷塘邊。
三十五歲那年,就在此處,我第一次發現了一支並蒂蓮花,為它在萬千荷花中唯為大雅、卓爾不群的獨特風格所震撼。之後,每年的這個時節,欣賞荷花便成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已經把荷花當作生命中的知音,無論是在講堂上,還是與朋友閒聚時,都常稱讚荷花那種能同淤泥融為一體同時又保持獨特個性的偉大品格。
昨夜風雨交加,難以安睡,我不知道心中的知音能否經受住大自然的考驗。因此,清晨就匆匆趕來看個究竟。
雨依然在下,而荷塘則別有情趣。雨如線,把天地相連;雨線濺落在荷葉的瞬間,就變成許許多多的小圓點,這些小圓點好像有一種內在的特殊生命力,在荷葉上瀟灑地彈跳,恰如唐代詩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形容的“大珠小珠落玉盤”;它們或兩三個或六七個碰撞融合,形成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珍珠,有的滑落到水面不見蹤影,有的滾落到荷葉中央的凹處,自然匯集成一泓碧潭,誘使你沐浴其中。不一會兒,那碧潭越漲越滿,荷葉慢慢傾斜,傾斜,傾斜,再傾斜……哇!碧潭一剎那變成一線銀亮的瀑布。儘管這瀑布瞬間即逝,但留給我的卻是一種震撼和無上的完美,用“一種快意的釋放”來形容這種天賜美妙是最貼切不過了。再看那萬千荷花,好像下凡的仙女身著粉色的輕紗,亭亭玉立在煙雨之中,嬌艷欲滴,誘你心嚮往之。但她的尊貴、端莊和典雅又讓你產生如同宋朝周敦頤在其《愛蓮說》中所寫的“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感覺。其實,世界上有許多美好的事物,我們與它們保持一種適度,欣賞而非占有,豈不也是很好的享受嗎?
雨停了。太陽張開了笑臉,陽光灑在荷葉上,萬千碧綠泛出些淡淡的微黃,空氣分外清新。荷葉上的水珠,在陽光的照耀下,盈盈熠熠;用手指輕輕觸摸,明顯感到有一種清涼的張力。水珠與荷葉本不相融,經過大自然的調和造化,此時也形成了一種美妙的奇觀。荷花在微風中搖曳,顯得是那樣的瀟灑。偶爾有花瓣隨風飄落在水面上,猶如一葉夢幻般的輕舟在大海中自然浮動。一隻蜻蜓悠閒地飛落在這“輕舟”上面。此時,我若能化作那蜻蜓,同它一起享受那無上的美妙該是多好啊!幾隻喜鵲和白鷺來回鳴叫著掠過荷塘,給這裡平添了幾分生機。我坐在柳樹下的石凳上,下垂的柳葉與風共舞,猶如清純的少女撫慰著我的額頭。我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此時內心深處的真實感受,也許在人天合一的狀態下,除了自然,什麼都不存在了。
一隻青蛙突然從荷塘里跳到我的腳下,又迅即躍入水中。我試圖領悟它的意思,把靈感之門全部打開,瞬間想到了水下的淤泥。
淤泥啊!當人們欣賞荷花的時候,常常忘卻了你的存在。當人們讚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時候,往往視荷花為貴,視你為賤,連我也或多或少抱持著這本末倒置的流俗之見呀!你為什麼沒有任何怨言呢?淤泥啊!沒有你的存在,荷花怎能生長,荷花的儒雅之美又到哪裡去尋找呢?沒有你的敦厚與滋養,荷花又怎能在風雨之中保持一種穩重與瀟灑?我所能欣賞到的一切美妙都源於你,你卻靜靜地深藏不露,這是為什麼呢?淤泥啊!你在河流、湖沼、池塘中,承載著多少生命,可從來都不自我炫耀,依然是那樣的淡然。大度載物啊!
水中不斷泛出漣漪,恍如淤泥在和我說著什麼。人知物意是人的最高境界,我遠遠沒有修煉到這種地步,只好揣度它的心事。
淤泥說:
“大度載道啊!大度不惑啊!大度大和啊!宇宙萬物都在不斷地運動變化,都在以各自特有的規律自動創生、自我更新,永遠沒有窮盡。萬物都在自度他度,既相對獨立運行,又相互聯繫、相互影響,形成動態的大平衡。萬物都在這個大平衡中尋求一種適度,達到自適性的動態自平衡。宇宙中的無量現象紛繁複雜,有的能夠說清楚,有的永遠也說不清楚。以狹隘度全面、以有限度無限、以主觀度客觀,怎么能夠看到事物的真實面貌和現象的本質呢?萬物各有其位,那位都是不同的,位與位之間互為條件、互相依存,怎么能夠簡單地以高低貴賤大小來類比呢?萬物的存在各有其理,各有其道,多樣性的存在本來就是客觀自然的,怎么能夠把自己的標準強加到別的事物上?這些都是精妙的大道啊!領悟了大道,人的命運該怎么把握就自然清楚啦!怎么會陷入狹隘、僵化、迷茫與痛苦的漩渦之中呢?
瀟灑本來是萬物的自然屬性,在這方面,人怎么能同水中的魚、天上的鳥比呢?世人難得瀟灑,都是由於失去了自然與真實的天性。人啊!偶然的遇合而生,本該珍惜生命,以自然真實為開始,最終復歸於自然真實,這才是適度啊!但扭曲性的異化卻幾乎充滿了許多人的生命過程。那些為世事所累,為外物所拘,沒有真正自我的人,是多么的悲哀啊!他們把追逐名利權位美色等外在之物作為生命的目標,不可避免地失去自然真實的自我,在極度的誘惑與極度的欲望之間怎能不陷入迷亂、兇險甚至毀滅的悲情之中?他們以我為重、他人為輕,以我為貴、他人為賤,不懂得適度地隱秀自己,不能以平等、大度和兼愛的心態對待賴以存在的芸芸眾生,怎能不招致孤立、排斥甚至對立?怎能不陷入自我僵化與束縛之中?他們急功近利、目光短淺、行為浮躁,怎能不失去寶貴的時光、人生的真果?他們不懂得調養身心、不知道積德行善,怎能戒除自身的心病?他們篤信偽邪之說,不能堅守自己的本心,怎能度正自己的命運?
那些境界高遠、道德純正、行為適度的人,與大道一體,與大道同行,既能以積極的狀態參與競爭,展現生命的活力,又能超然於物外,歸於無爭與恬靜淡然。既能有我又能無我,既能有為又能無為,這樣的人才是真人。這樣的人,在任何狀態下都能自適於萬物。無論外在的事物和情勢如何變化,他們都能以自然之心同等看待,以自新之我保持一種自然平衡。他們大度兼愛,常懷慈悲之心,常行人道之事。他們不做命運不能企及的事情,不會自尋煩惱和憂愁。他們對生與死、禍與福、利與害、吉與凶保持著度正與平和的心態。這樣的人,怎會不善始善終呢?
人事無常,真理有常。我是我的根源啊!回歸自然,回歸真我,與天道合一,與萬物共和諧,與萬物同瀟灑,做個適度者,這難道不正是生命的真正意義嗎?”

作者簡介

度知(李雲飛),中國度學創始人。1966年3月生於河南省南陽地區淅川縣。1990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倫理學專業。2004年獲同濟大學管理學博士學位。曾任北京市海淀區委常委、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東升鄉黨委副書記兼農工商總公司副總經理、香山街道黨工委書記、海淀區委區政府政策研究室主任、海淀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副組長、中關村科技園區發展區(海淀區)建設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海淀區北部新區規劃建設辦公室第一副主任、中關村街道黨工委書記、海淀區政協常委、海淀區科學技術協會常務副主席等職。
2002年哲學專著《度》出版。季羨林先生稱《》的思想為“天人合一”。張岱年先生贈題:“祝李雲飛《度》的哲學給人類社會帶來和諧與愉快。”2004年2月29日,中國科學院主辦的《科學時報》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了“李雲飛《度》的哲學與社會發展”研討會。2005年《度家·度語》出版。2007年8月《度學》由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2008年10月《度經》由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2009年7月書法作品《度知墨跡》由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出版。2012年8月度體書法大字典《度風竹韻》由西泠印社出版。李雲飛將哲學思想融入繪畫藝術中,其繪畫作品多以荷花、竹子為題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