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淹城遺址

常州淹城遺址

常州淹城遺址,是中國東周時期城址。在江蘇省武進縣湖塘鄉淹城村。20 世紀 30年代初對淹城進行調查。1958年以來先後出土4艘木船和一批青銅器,1986~1989年南京博物院進行多次發掘。淹城遺址共有三道城牆,三道城河,層層相套。東西長約 850米,南北長約750米,總面積約63.75萬平方米。淹城遺址東西長850米,南北寬750米,總面積65萬平方米。淹城面積的大小,適與《孟子》:“三里之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常州淹城遺址
  • 地理位置:江蘇省原武進縣
  • 占地面積:63.75萬平方米
  • 類型:遺址
遺址介紹,淹城古蹟,歷史記載,出土文物,文物分類,旅遊區,地理位置,文化,

遺址介紹

常州淹城遺址常州淹城遺址位於常州南郊武進,坐車約15分鐘便可到。淹城被裡外三道河流圍環。從裡向外,子城、子城河、內城、內城河、外城、外城河,三城三河相套。這種建築形制,在我國的古城遺址中是絕無僅有的,大部分古城池都一城一河,少數是兩城一河或兩城兩河。淹城遺址東西長850米,南北寬750米,正好和《孟子》中“三里之城,七里之廓”的記載相吻。這一點,又印證了淹城是座建於2500多年前的古城。淹城建於春秋晚期,距今有2500餘年歷史。1935年,我國考古學者首次對淹城進行了實地調查,確認淹城為一處古代居民活動遺存,引起學術界的關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在淹城內河出土了3條獨木舟和一批青銅器、陶器,這批成組文物的出土,首次展示了淹城遺址獨特的文化面貌和內涵,引起社會和學術界的轟動。這之後,對淹城的研究一直不斷。1986年,江蘇省淹城遺址考古發掘隊首次對淹城遺址進行了為期6年的考古發掘,解決了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作為當年考古發掘隊隊員之一,南京博物院副研究員陸建芳經過多年研究後認為:“淹城是吳國的一個軍事城堡,是目前已發現的,世界上春秋時期唯一保存完好,三道城河、三道城牆形制的軍事設施。”

淹城古蹟

三道圍牆逶迤起伏,三道護城河常年清波蕩漾,曲水流暢。水護城,城依水,茂林修竹,蒼松郁秀。草木土石大都不加修飾,寂寂富於野趣。城內和外圍有大小土墩七十餘座,大多為春秋時期墓葬。站在子城河的荷花池畔,荷花謝了,枝葉猶在,一陣秋風吹過,荷葉搖曳不定,顯得很落寞,好一派空山無塵絕俗之境,令人發思古之幽情。有人說,“明清看北京,南宋看杭州,隋唐看西安,春秋看淹城”,不無道理。
常州淹城遺址

歷史記載

淹城為何方人士所居?這個問題目前考古界尚無定論。查閱東漢《越絕書·吳地傳》、北宋《太平寰宇記》的記載得知,常武地區在春秋吳國時稱延陵,春秋晚期為吳王夢壽四子季札的食邑。季札因不滿闔閭刺殺王僚篡位,立誓“終身不入吳”,遂在自己的封地延陵掘河築城,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建起了一個“獨立王國”,名之“淹城”,以示淹留至死之意。也有人推測,這裡曾經有一個淹國,淹城為都城,但此說缺乏足夠根據。
可惜,常州這樣一個有價值的古蹟,卻基本上藏在深閨人未識,上海遊客更知之不多。據悉,常州已將這一國內外罕見的古老地面城池作為重點旅遊景區,按照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要求進行規劃設計,將耗資6.6億元,建成包括1000畝遺址保護區、3000畝森林公園、250畝入口區的淹城遺址公園。今年“十一”,包括購物步行街、仿春秋建築街的新入口東廣場建成開放,明年底,整個淹城公園將初具雛形。

出土文物

淹城遺址先後出土了近2000件珍貴文物。這些文物,有的造型優美,古樸典雅;有的紋飾繁麗,工藝精湛;有的形制奇特,十分罕見,堪稱“國寶”。
常州淹城遺址

文物分類

淹城遺址出土的文物主要有四類:
一、獨木舟:在淹城內城河,先後出土了4條獨木舟。其中長11米和長4.2米的兩條獨木舟,分別收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和南京博物院,還有兩條收藏於淹城博物館,其中一條長7.45米的獨木舟,用整段楠木挖空而成,內壁隱約還能看見焦炭和斧鑿的痕跡。經C14測定,距今已有2800餘年的歷史,這是中國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獨木舟,有“天下第一舟”的美稱。
二、青銅器:淹城先後出土了20多件青銅器,主要器形有尊、盤、匜、簋、鼎、鉤鑃、劍等。
三、原始青瓷器:淹城出土的原始青瓷器,不僅種類繁多,而且大多造型規整,施釉均勻,製作水平較高。主要器形有豆、碗、杯、鼎、盂、簋等。
四、幾何印紋陶器:幾何印紋陶器是淹城遺址所出文物中的主要器物,其中又以幾何印紋硬陶器為主。主要器形有瓮、罐、盆、瓿、缸、壇等。

旅遊區

中國春秋淹城旅遊區位於常州市武進區中心城區,景區核心部分——春秋淹城遺址,占地300公頃,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考古確認為春秋時期所築。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已被國家文物局列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是我國目前春秋時期至今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地面城池遺址。
從2003年開始由常州市武進區政府組織,並會同全國知名專家歷經數年,經過若干次方案論證和修改完善後最終確定了淹城遺址旅遊區保護利用總體規劃。城內立足原生態保護,城外保護開發,把淹城建設成“一心一環五區”的旅遊區。規劃確立了六大功能區:淹城春秋樂園、淹城春秋遺址公園、淹城傳統商業街坊、淹城野生動物世界、淹城春秋文化拓展區、寶林禪寺。

地理位置

淹城傳統商業街坊位於淹城保護區外東部,占地235畝,仿漢唐式建築,總建築面積45000平米,由中醫街、文化街、美食街三條古文化街組成。三條古街均臨港背河,有臨河水閣、水牆門、旱踏渡、長駁岸、石河橋、河埠廊坊等建築,恬靜整潔,風景如畫。
常州淹城遺址
淹城外城往南為淹城野生動物世界所在地,占地2000畝,根據野生動物的生活習性,仿效動物產地的自然環境,以野生動物生態散養為特色,是一個集動物野趣觀賞、休閒娛樂、科普教育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主題公園。對近萬頭(只)來自世界各地的珍稀瀕危野生動物進行集中展示,是目前江蘇唯一一家超大規模的野生動物園。
常州淹城遺址
淹城博物館坐落於淹城傳統商業街坊文化街內,為面東二層樓仿漢代建築。現有“史河流韻”、“館藏書畫”和“春秋淹城”三個基本陳列廳和一個臨時展廳。
“史河流韻”按史序陳列展示的400餘件文物精品,使觀眾直觀盡睹武進輝煌的成長史;館藏書畫廳介紹了武進傳統書畫藝術概況,觀眾於此可欣賞到明清及近現代40位書畫名家的精湛作品;春秋淹城廳由淹城出土文物、淹城大型圖照、淹城大型沙盤和春秋都城遺址、獨木舟製作、地投衍射等多媒體及春秋淹城短片組合而成。
寶林禪寺位於春秋淹城遺址公園西約1公里初。該寺由北周孝閔帝(557)舍業始建,名法華,宋改今額。崇寧年間(1102~1106)兵毀。明永樂三年(1405)由高僧惟馨住持重建佛殿。明正德丙寅八年(1513),金陵比丘佛圓、法聲募建前後兩殿。鼎盛時有殿宇1408間,蔚為壯觀,香火旺盛。
常州淹城遺址
旅遊區正在規劃建設中的淹城春秋樂園是一個以文化遊樂與文化休閒相結合的人文主題公園,以遊樂化的旅遊設計手法,從春秋時期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取材,設定春秋文化意境下靜態觀賞型項目、互動性演藝項目及體驗式遊樂項目。使得遊客與春秋文化“零距離”交流,

文化

大幅提升傳統文化的感染力。按照遊覽順序,整個春秋樂園劃分為五大功能區,分別是入口服務區、諸子百家園、春秋文化演藝區、春秋主題體驗區以及春秋民俗文化區。
古老的春秋文化和現代的遊樂設施在此得到了完美而有機的融合,遊客在盡情的遊玩過程中,既能享受到遊樂項目帶來的歡樂和刺激,更能品味出春秋歷史文化濃郁厚重的韻味。
常州淹城遺址
“一回走千年,春秋看淹城”。為配合開園,加大行銷力度,30集大型歷史劇《春秋淹城》已拍攝完畢;中央電視台《探索.發現》欄目拍攝的3集紀錄片——《淹城之謎》,於2009年底開播。目前,春秋淹城旅遊區已建成對外開放淹城傳統商業街坊、淹城春秋遺址公園、淹城野生動物世界、春秋淹城博物館與正在開發建設的春秋文化園將一起構成淹城春秋文化的整體吸引力,全面而科學地展示淹城文化和春秋文化,完美地提升淹城旅遊區整體文化品味。中國春秋淹城旅遊區已逐步成為長三角地區一顆璀璨耀眼的旅遊新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