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而吉來

希而吉來(Hijrah)簡介

622年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領導早期穆斯林麥加遷徙麥地那的重大歷史事件。

詞義

希而吉來(Hijrah)阿拉伯語音譯,意為“遷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希而吉來
  • 外文名:Hijrah
  • 詞義:阿拉伯音譯,意為“遷徙”。
希而吉來來歷,歷史,來歷,阿拉伯文名稱,

希而吉來來歷

歷史

希吉來是伊斯蘭教根據地的戰略轉移,是穆罕默德傳教活動由艱難曲折走向發展勝利的重大歷史轉折點。穆罕默德在麥加傳教時期(610~622),宣傳伊斯蘭教關於認主獨一、反對多神信仰和偶像崇拜的基本教義,從一開始便受到以麥加古萊什貴族、富商為首的多神教勢力的強烈反對和仇視。他們預感到伊斯蘭教的傳播,對其因壟斷克爾白管理大權而在阿拉伯半島所確立的多神教神權統治地位是一種嚴重威脅,必將在經濟上、政治上導致其既得權益的喪失,因而便竭力破壞穆罕默德的傳教活動,殘酷迫害和折磨信教民眾,使新生的伊斯蘭教處於被扼殺的危險境地。穆罕默德在同多神教勢力進行針鋒相對鬥爭的同時,不斷籌劃著名保護信教民眾的辦法。
614~615年,穆罕默德曾組織100餘名早期穆斯林,先後分兩批遷徙至基督教國家阿比西尼亞(今衣索比亞)避難,以保存實力。後又曾試圖向鄰城塔伊夫轉移,因遭到當地多神教勢力的排斥,亦難立足。在麥加古萊什貴族對穆斯林民眾乃至穆罕默德本人的迫害日益加劇的形勢下,穆罕默德做了具有戰略意義的果斷抉擇:利用每年阿拉伯半島各部落到麥加克爾白朝拜各自的偶像之機,同來自各地的阿拉伯人廣泛接觸,宣傳伊斯蘭教義,以尋找時機向外地轉移。這一謀求建立新的傳教根據地的構想終於成為現實。自620年起,到麥加同穆罕默德秘密締約信奉伊斯蘭教的麥地那人逐年增加,並形成了一支堅決支持和輔佐穆罕默德傳教的可靠力量,向麥地那轉移的條件逐漸成熟。麥地那距麥加400餘公里,居民多屬基督教徒和猶太教徒,將該地作為傳播伊斯蘭教的根據地,環境較為有利。
622年,經過周密的準備和部署,穆罕默德先令約200名麥加穆斯林分期分批地秘密遷徙至麥地那。當古萊什貴族發覺穆斯林的行動並密謀殺害穆罕默德之時,穆罕默德聞訊先行一步,在摯友艾布·伯克爾的陪同下,星夜抄小路離開麥加,並在敵人的追擊和搜捕下,經長途跋涉,終於在622年9月24日安全抵達麥加那。從此,伊斯蘭教的傳播開始了新的歷史時期,即從宣傳教義階段過渡到了組建政教合一的伊斯蘭教國家的階段。

來歷

639年,伊斯蘭教第二任哈里發歐麥爾為紀念622年希吉來這一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決定把該年定為伊斯蘭教曆紀元,以阿拉伯太陰年歲首(時值622年7月16日)作為元年元旦。此歷即名“希吉來歷”,為世界各國穆斯林所沿用。

阿拉伯文名稱

希吉來歷各月阿拉伯文的名稱是:1月為穆哈冉月,2月為索甩熱月,3月為熱比爾安臥里月,4月為熱比爾阿黑熱月,5月為哲馬杜里吾拉月,6月為哲馬杜里阿黑勒月,7月為熱哲布月,8月為舍爾巴乃月9月為熱買扎受月,10月為善我里月,11月為賊里蓋爾德月,12月為賊里罕知。
希吉來歷自創製至今十四個世紀以來,一直為阿拉伯國家紀年和世界穆斯林認為宗教曆法所通用。該歷於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正式傳入中國,後並編撰該歷頒行全國,供穆斯林使用。至元十三年後元朝政府頒行的郭守敬的“授時曆”及明代全國實行的“大統歷”。均參照該歷而制定。
中國信奉伊斯蘭教的各民族穆斯林至今在齋戒、朝覲、節且等宗教活動中仍以該歷計算為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