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蔓子墓

巴蔓子墓

戰國時代,曾經有這樣一個人,背信卻不棄義,死後被兩國按照上卿的禮儀安葬,傳奇一生。巴蔓子將軍墓是一座傳聞已久的古墓,清朝至今,先後修補了5次,但爭論依然沒有停息:有人說巴蔓子的頭葬在湖北,身子在重慶,具體位置無法查詢,這裡只埋葬了他的衣冠;還有人認為,具體史料越來越少,沒有人知道巴蔓子長成什麼樣子,平時穿什麼衣服,拿什麼兵器,因此,他已虛化成一個傳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蔓子墓
  • 坐落:渝中區七星崗蓮花池渝海大廈下方
  • 面積約:20平方米
  • 形狀:墓地為拱形石洞
  • 級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墓地介紹,人物簡介,史料記載,詩文歌賦,旅遊規劃,交通情況,

墓地介紹

俗稱“將軍墳”,坐落在渝中區七星崗蓮花池渝海大廈下方(上海一百旁的家具店負一樓)。
墓地為拱形石洞,墓長4.78米,寬5.2米,高2.6米,面積約20平方米。墓由石條砌成六角形,頂為圓形,以三合灰封砌。墓前有石砌仿木結構歇山式房蓋,正面嵌青峽石碑,現存墓碑為辛亥革命元老但懋辛題,曰“東周巴將軍蔓子之墓”。
墓室及墓碑等風化現象嚴重。隱約能看出墓呈六邊形,全部石封。正中墓碑上篆書東周巴將軍蔓子墓,上款中華民國十一年二月吉旦,下款榮縣但懋辛題。
在500多年前的明朝時期,有本《蜀中名勝記》上這樣描述墓室所在的七星崗:“郡學後蓮花壩,有石磷石虎,相傳為巴王冢。” 後來發現了一些隨葬物品,證明埋葬的不是國王,而是將軍,因此這裡也被老百姓叫做了將軍墳。
墓碑上題刻“東周巴將軍蔓子之墓”墓碑上題刻“東周巴將軍蔓子之墓”

人物簡介

巴曼子是距今兩千多年前戰國時代巴國的將軍。生於東周末年的臨江城(今重慶市忠縣),巴蔓子為保城池而自刎,後人念其忠誠,改臨江為忠州(今重慶忠縣)。巴蔓子刎首留城處的古城牆位於縣城東門,現依然可見。
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身首異處,而能由兩國交戰以“上卿”或“諸侯”之禮為舉哀或安葬的將軍從古至今只有兩位,一位是三國時代的關羽,一位是春秋戰國時代的巴蔓子。
現重慶巴縣雙忠祠有一對聯:“國士無雙雙國士;;忠臣不二二忠臣”。“雙國士”即指巴蔓子將軍和秦良玉(巴蔓子,戰國時代中後期人,巴國將軍;秦良玉,明朝重慶忠縣人,明朝末期著名的抗清女將軍)。
巴將軍巴將軍

史料記載

據《華陽國志·巴志》載:東周末期,巴國將軍蔓子求楚國出兵平內亂,許諾以三座城池相謝。亂既平,巴蔓子不忍國家割讓城池,“乃自刎以頭授楚使”,請向楚王致歉。楚王感動,“以上卿禮葬其頭”,巴國“亦以上卿禮葬其身”。有詩讚其事曰:“刎頸高風懸日月,存城舊事邈山河”。該事跡在《太平御覽》、《三巴記》等史籍中都有記載。
巴蔓子墓始建年代已不可考,歷代皆有所修葺。清代以前修補的情況,記載已佚。
巴蔓子墓巴蔓子墓
明代,巴蔓子墓在熊園中,即明末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重慶籍王應熊告老還鄉後所居住的“涵園”中。巴蔓子墓原本就在這裡,王應熊依仗權勢,不顧鄉老反對,為修花園,強拆了這座名勝古蹟,引起地方人士的強烈義憤,寫文章作詩加以抨擊。
清雍正年間,郡守張光鏻重新修立碑表,設專人守墓。乾隆二年(1737年),縣民周尚義捐修,砌以石。道光十五年(1835年),知縣楊霈捐俸銀三百兩與中營游擊馬懷謨重修此墓,派人看守,春秋致祭。
現存巴蔓子墓重建於1922年。現存墓碑為民國初榮縣但懋辛題,曰“東周巴將軍蔓子之墓”。
1930年,劉湘主持改造舊城,拆除城垣,修建馬路,中區幹路經方家什字、蓮花池出城,便把巴墓一帶填高,巴墓便在馬路旁的堡坎下。解放後徹底翻修這一帶馬路,加寬再削平,巴墓於是埋在馬路腳下,用石拱構成一個洞子,人車在頂上往來不絕。
2000年,巴蔓子墓被列為重慶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詩文歌賦

歷來對巴蔓子加以歌頌的詩文很多。
清代進士龍為霖《踏青過巴蔓子墓》:“刎頸高風懸日月,存城舊事邈山河。行經西路孤墳慣,思入東風芳草多。得如此臣真足矣,無降將軍更如何。廉頗生懦歸忠魄,歲歲遊人莫浪過。”
乾隆《巴縣誌》作者王爾鑒《巴蔓子墓》:“穹窿哉,蔓子墓,渝城顛,石封固。多少王侯將相陵寢穴,樵兒獨此屹立,兩江虹勢迥盤護。頭斷頭不斷,萬古鬚眉宛然見。城許城還存,年年春草青墓門。君不見,背弱主,降強主,斷主之頭獻其土。又不見,明奉君,暗通鄰,求和割地榮其身。惜哉不識蔓子墳。”
道光年間,黃中瑜《巴蔓子墓》有云:“一個屍留兩地香,想見當年氣英武,身前為國靖干戈,身後鄉祠祀尊俎。”末云:“興亡事亦只尋常,氣壯山河萬萬古,巴人楚人今安在,猶剩將軍一抔土。”
道光年間萬縣訓導龔珪《巴蔓子墓》有句云:“信固不可失,城尤不可與,身不妨碎城當全,身碎定當殘壘補。戈同揮魯陽,觸異頹天柱。吾安復用吾頭戴,氣屹金鏞壯千櫓,荒邱尚余腔血熱,草木都作毛髮豎。風怒號助石馬嘶,月陰森疑翁仲語。將軍英魄作保障,流覽河山衛舊部。”
鹹豐年間戶部侍郎、兵部侍郎何彤雲《巴蔓子墓》:“臣頭可得城難與,一劍臨風謝強楚,將軍真是社稷臣,不惜一身保疆土。碧血藏向巴山頭,巴山山下江水流,龜筮不言近朝市,佳城鬱郁春復秋。焉知閱世三千年,一抔乃入丞相園;丞相行樂期無死,豈肯與鬼為比鄰?削平丘壟起樓閣,那恤忠憤埋九原!經營未盡豪華歇,將軍之墓萬古存!”何彤雲詩除歌頌巴蔓子,也對鄉賢王應熊不尊重這一古蹟亦有所譴責。

旅遊規劃

重慶市政府準備對巴將軍墓進行改擴建,準備將其修善成重慶一個古蹟景點,並且還將增設巴將軍歷史陳列館以及那個時代的相關背景和介紹。巴將軍紀念館還在規劃中,相信不久之後一座嶄新而又古老的巴將軍紀念館將展現在世人面前,為來自四面八方敬仰巴將軍的後代子孫提供一個紀念和緬懷的場所。重慶市渝中區2009年投資120多萬元,對巴蔓子墓進行修繕,並在周圍修建歷史陳列館,2009年底前免費向市民開放。

交通情況

捷運:乘坐捷運1號線,在七星崗站下後,步行600米可達。
公交:乘坐465、602、268在重慶賓館下車後步行100米可達。乘坐471、476等在七星崗站下步行600可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