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火絨草

川西火絨草

川西火絨草,多年生草本,根出條細長,堅硬,有分枝,平臥或斜升,有枯萎宿存的葉及頂生的蓮座狀葉叢,在葉叢上生長花莖。花莖細長,直立或斜升,堅挺,長達25厘米或更長,稍木質,無分枝,被白色茸毛,下部漸脫毛,全部有密生的葉;下部葉在花期常枯萎。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川西火絨草
  • 別稱:Leontopodium wilsonii Beauv.
  • :植物界
  • :菊科
  • :火絨草屬
  • 分布區域:分布於四川西部及西北部。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葉開展,狹披針形,長2—4厘米,寬2—3.5毫米,稀較大,上部漸狹,頂端有細長尖頭,邊緣平或稍反折,基部狹,無柄,基部葉下端稍寬,無鞘部,上面有細伏毛,後近無毛,下面被白色薄層密茸毛。中脈細,在下面稍高起,近無毛。苞葉多數,與上部葉等長或較短,但較寬,頂端尖或稍圓形,上面被白色厚密的茸毛,下面稍灰綠色,被薄茸毛,較花序長2—3倍,密集,開展成徑約6厘米的苞葉群,或疏散而較寬大的復苞葉群。頭狀花序徑4—5毫米,7一11個,疏散,花序梗長2—3毫米,與苞葉基部合著。總苞長約4毫米,被白色長柔毛;總苞片2-3層,頂端稍鈍,無色或淺褐色,稍超出茸毛之上。小花雌雄異株。花冠長3毫米;雄花花冠管狀,上部漏斗狀;雌花花冠絲狀。冠毛白色,粗厚,下部有鋸齒,雄花冠毛上部較粗,有齒,雌花冠毛上部近無齒。不育的子房和瘦果無毛。花期6—9月。
川西火絨草

分布範圍

分布於四川西部及西北部。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藥名】:川西火絨草
【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菊科植物川西火絨草的全草。
【功效】:止咳平喘,驅蟲止瀉。
【主治】:用於感冒、咳嗽、哮喘等。對於熱咳、熱喘、寒咳、寒嗽、寒喘等皆可用之,為止咳平喘良藥。本品可驅蛔蟲,用於蛔蟲症。本品又有止瀉之功,可用治小兒腹瀉,為治小兒腹瀉常用藥。
【性味歸經】:甘、淡,平。肺、大腸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一9克。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四川西部及西北部。
【考證】:始載於《中國植物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