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中國漢字)

嵇(中國漢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漢語漢字,拼音:jī,可作為姓氏,也是中國山名。

在江蘇北部灌南地區,當地讀音是:yí,二聲(移)同音,在灌雲地區也是讀yí的,我們灌雲龍苴鎮這裡有個嵇(yí)嶺的村子,在山東濰坊高密地區是讀xi。在沭陽地區讀音和灌南與灌雲相同,也是“y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嵇
  • 注音:jī  yí xī
  • 總筆畫:12
  • 四角號碼:23972
  • UniCode:CJK
  • 統一漢字:U+5D47
部首,編碼,詳細釋義,古籍解釋,康熙字典,說文解字,姓氏,

部首

部首:禾,部外筆畫:7

編碼

五筆86&98:TDNM
倉頡:HDIUU
鄭碼:MFGL
筆順編號:312341354252

詳細釋義

<名>
山名。嵇山
嵇jī姓。在各方言中,嵇姓的讀音亦不相同 如:yí(第二聲) 、ji(第一聲,第二聲) 和 xi(第一聲)。
部首:山,
部外筆畫:9,
總筆畫:12
五筆86&98:TDNM 倉頡:HDIUU
筆順編號:312341354252 四角號碼:23972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5D47
English:
mountain in Henan; surname
音韻參考
[廣 韻]:胡雞切,上平12齊,xí,蟹開四平齊匣
[平水韻]:上平八齊
[唐 音]:hei
[國 語]:jī,xí,yí
[粵 語]:kai1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正字通》同嵆。

說文解字

【卷九】【山部】嵇
山名。從山,稽省聲。奚氏避難特造此字,非古。胡雞切 文十二 新附

姓氏

嵇(姓):商音。譙郡。夏少康封子於會稽,遂為稽氏;漢初徙譙,改為嵇氏。
晉有嵇康,《 三國志·魏書·王衛二劉傅傳》云:“時又有譙郡嵇康,文辭壯麗,好言老莊,而尚奇任俠。至景元中坐事誅。”按魏元帝景元凡四年(260—263年),又《晉書·嵇康傳》記康被誅時年四十,故《資治通鑑》將時間系於景元三年,即262年,文學史界訂嵇康生卒年為223——262年,當是依此而定。關於嵇康被誅的時間,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時還見到不同的記載,如乾寶、孫盛習鑿齒等人皆雲康於魏高貴鄉公正元二年(255年)被誅,裴氏認為他們的記載有誤,故專門作了考辨。又,《世說新語·任誕》云: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徐震先生《世說新語校箋》云:“按《晉書·阮籍傳》,籍以魏陳留王奐景元四年卒,年五十四,則其生當在漢獻帝建安十四年。”《山濤傳》言卒於晉武帝太康四年,年七十九,則當生於建安十年,長阮籍四歲。《嵇康傳》但云死時年四十,不言死於何年,《通鑑》系其事於景元三年,則其生當在魏文帝黃初四年,蓋小山濤十八歲,小阮籍十四歲,故云“少亞之”。按《通鑑》記嵇康事跡,主要依據《晉書》,但也利用了《三國志》,故抄錄了其中“譙郡嵇康”至“尚奇任俠”一段,而《三國志》雲康景元中坐事誅,故《通鑑》將其事繫於景元三年,審矣。但《晉書》記嵇康事跡以及徐先生考嵇康生卒年,皆未利用《三國志》的材料,故有所失。
莊萬壽先生則認為嵇康的卒年應為景元四年。即景元三年冬鐘會雖任鎮西將軍,但仍有可能兼領司隸校尉,而伐蜀真正開始在景元四年,故嵇康被害的事件下限完全可能在景元四年。根據《與山巨源絕交書》的線索,山濤於景元二年除吏部郎,《絕交書》言“前年自河東還,聞……”,則絕交書當作於景元三年。《絕交書》言嵇紹“年八歲”,《晉書》載嵇紹“十歲而孤”,若持景元四年論,自作《絕交書》至嵇康被害間有一年以上,完全可以滿足這個時間差,若持景元三年則嵇紹的年齡誤差較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