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木鎮

崔木鎮

陝西省麟遊縣崔木鎮位於縣城以東22公里,因隋唐時修建仁壽宮、九成宮時在此催收儲運木料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崔木鎮
  • 外文名稱:Cui Mu town
  • 別名:崔木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陝西省寶雞市麟遊縣
  • 下轄地區:崔木、河西、洪泉
  • 政府駐地:崔木村街道
  • 電話區號:0917
  • 郵政區碼:721500
  • 地理位置:陝西省寶雞市麟遊縣崔木鎮
  • 面積:296.95平方千米 
  • 人口:11471人(2017) 
  • 著名景點:中共麟遊特別支部委員會遺址
  • 機場西安鹹陽國際機場
  • 火車站寶雞火車站
  • 車牌代碼:陝C
位置,概況,沿革,附近景區,九成宮遺址,玉女潭,安舒莊森林公園,

位置

麟遊縣城以東22公里,北與彬縣韓家鄉和我縣的河西鄉接壤,西與招賢鎮相臨,南與桑樹塬鄉相連,東與常豐鄉和永壽縣的永平接界。西蘭輔線、崔廟常公路、崔丈公路、崔河公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

概況

全鎮轄 11 個村 67個村民小組,總面積296.95平方千米,平均海拔高度1548米,土地總面積437843畝,林地面積192376.3畝,森林覆蓋率47%,306省道公路過境。
農村經濟收入以養殖業、種植業、勞務輸出為主,主導產業有烤菸、乾雜果、畜牧、勞務輸出,農作物以冬小麥、夏玉米為主,兼有豆子、蕎麥、糜子、高粱、豌豆等小雜糧,經濟作物以烤菸、油菜、胡麻為主;土特產質優量大,核桃、杏仁油、蜂蜜、羊肚菌更是享譽省內外,是農民增收的重要經濟支撐點。
崔木鎮資源豐富、物產富饒,開發潛力巨大,已探明地下煤炭儲量達4.5億噸,煤層賦存穩定、構造簡單,屬低灰硫、特低磷、高揮發份、特高熱值的長焰煤,是良好的動力用煤和化工用煤,開發潛力巨大。由陝西永隴能源開發建設有限責任公司投資建設的崔木北王煤礦已於2012年正式投產。

沿革

1949年設崔木鄉、洪泉鄉,1958年建崔木公社,1959年改管理區,1961年復置公社,1963年建洪泉公社(1968年更名紅衛公社,1969年復稱洪泉公社),1984年分別改崔木鄉、洪泉鄉。
1996年,崔木鄉面積150.3平方千米,人口0.4萬人,轄崔木、楊家堡、花園、白楊樹坪、木龍盤、張家川、北王、楊家溝8個行政村;洪泉鄉面積76.1平方千米,人口0.4萬人,轄洪泉、菜子溝、下王、對落溝、鼓坪5個行政村。
1997年,崔木鄉改為崔木鎮。
2001年,撤銷洪泉鄉併入崔木鎮。
2011年,河西鄉併入崔木鎮,轄崔木村、楊家溝村、洪泉村、下王村、菜子溝村、北王村、合陽村、河西村、三義村、木龍盤村、楊家堡村、對落溝村、張家川村、花園村、富家坪村15個行政村。
2014年行政村合併,將花園村合併到北王村,富家坪村合併到崔木村,全鎮共轄13個村。
2016年行政村合併,將對落溝村合併到楊家溝村,張家川村合併到楊家堡村,全鎮共轄11個村。

附近景區

崔木鎮是中共麟遊特別支部,麟遊游擊隊,紅軍陝甘游擊隊第五支隊駐地,留有較多紅色革命遺址,境內群山結秀,諸水環布,氣候宜人,是天然的避暑消夏、觀光旅遊勝地。

九成宮遺址

九成宮遺址位於寶雞市麟遊縣新城區,坐落在的杜水之北的天台山,東障童山,西臨鳳凰山,南有石臼山,北依碧城山,一派青山綠水、明媚秀麗的風光。這裡屬於渭北高原丘陵溝壑區,海拔近1100米,夏無酷暑,氣候涼爽宜人。
九成宮始建於隋文帝開皇十三年(593年),開始名叫“仁壽宮”,是隋文帝的離宮。唐太宗貞觀五年(631年)修復擴建,更名為“九成宮”,“九成”之意是“九重”或“九層”,言其高大。唐高宗時曾一度改名為“萬年宮”,意指頤和萬壽,後又恢復原名。隋唐時期的宏偉建築九成宮,周垣有1800多步,曾建成延福、雲、御容、鹹亨、大全、永安、丹霄等大型宮殿。現在留有鳳台、唐王點將台、梳妝檯、醴泉、唐井、官坪等遺址。
唐代初年,唐太宗因南征北戰而積勞成疾,群臣建議修築離宮,以避炎暑。太宗決定以隋仁壽宮為基礎,加以修繕,並改名為九成宮。自貞觀六年到十八年,唐太宗曾5次來九成宮度夏。唐高宗李治登基,又將九成宮改名為“萬年宮”,他和皇后武則天先後來過8次。除此之外,王勃、盧照鄰、王維杜甫、李商隱、吳融等著名文人均在這裡寫過詠頌麟遊山水的詩篇,醫學家孫思邈也在這裡採過藥。
九成宮殿宇在唐代末年毀於洪水,今天僅存遺址,遺址上存留文物甚多。現存的文物主要有貞觀六年(632年)唐秘書監名臣魏徵撰文並序,唐代著名的大書法家歐陽詢篆額並書寫的《九成宮醴泉銘碑》,被譽為楷書之宗,是我國現存最珍貴的石碑之一,也是全國第一批書法藝術名碑。另一通碑是唐高宗李治於永徽五年(654年)親筆書寫的《萬年宮銘並序碑》。兩塊石碑現在存放於縣城新城區西北角的碑亭內。在遺址內(今縣城新城區正街南側)還發現了一口唐代宮廷飲水井,砌築別致。

玉女潭

玉女潭景區位於寶雞麟遊縣城南8公里的魚塘峽,景區境內有蒿坪廟、小石帆、玉女潭等景點。
玉女潭兩岸高山夾澗,形如飛鳳,潭下峽谷怪石。傳說西嶽華山之神女玉女和眾仙女來此潭邊沐浴洗澡,梳洗打扮。使得潭水越來越清,越來越美,故名曰玉女潭。潭呈蓮花形,綠波蕩漾,四周綠草如蘭。潭頂百尺飛瀑,從半山一瀉入潭,聲震群谷,十分壯觀。
隋唐帝王多次駕幸來此避暑,在玉女潭設宴觀濤,築造有觀濤亭,遺址至今猶存。女皇武則天也曾效法神女,在潭中沐浴洗澡。歷代皆有文人墨客尋蹤攬勝,游潭觀景,唐代大詩人杜甫就有“深源滾滾出青蓮,瀉入成龍百尺瀾”之佳句來稱讚玉女潭之景。

安舒莊森林公園

安舒莊森林公園,位於麟遊縣城南15公里處,是岐山山脈結秀之區。境內的石臼山高1539米,為岐山之巔,山絕頂有一巨石,平面正中有一臼窩,相傳為藥王孫思邈搗藥所遺,故名石臼山。山北麓有創自唐初的觀音院,凜冽甘甜的泉水出院中佛座下,遇旱不涸,逢澇不溢,如遇天將下雨,就有雲霧自泉中飄出。《麟遊縣誌》記載,山半石上有“懋公營記”四字,曾為唐太宗唐高宗避暑時,大將徐懋公率禁軍駐紮於此。今半山的將台村,就是徐懋公閱兵點將的地方。公園內現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山巒起伏,諸峰環繞,佳境天成。隨著森林的擴展,珍禽異獸多集中棲於此,有金錢豹、山鹿、野豬、錦雞、野雞、野兔、黃鸝、畫眉、蘭鵲等。同時,園區又是名貴中草藥的寶庫,實為一處狩獵、遊覽、探幽之天然林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