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信龍泉寺

崇信龍泉寺

崇信龍泉寺位於甘肅平涼市芮河北岸,背依風翥山,山高300多米,溝壑縱橫,松柏成蔭,山澗有一雕塑飛龍,口吐噴泉,聲震四野,霧起山谷,陽光一照,成彩虹掛與山腰,映與龍側,使人大有身臨仙境之感,這就是著名的龍吐彩虹奇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崇信龍泉寺
  • 位於:甘肅平涼市芮河北岸
  • 背依:風翥山
  • 建築特色:主寺建設在中台
概述,硬體建設,一、通達能力,二、基礎設施,三、設施建設,人文建設,一、服務功能,二、導覽系統,三、服務水平,文化內涵,一、地域特色,二、和諧環境,三、民俗文化,綜合管理,一、綠化美化,二、綜合整治,三、資源保護,防範措施,一、健全體系,二、防範設施,三、治安聯防,旅遊宣傳,一、節會宣傳,二、媒體宣傳,三、載體宣傳,

概述

龍泉寺景區位於崇信縣城以北一公里處,背依風翥山,南臨汭河,總面積2.47平方公里。龍泉寺建於元代,山上腹部水溢岩石,形成貫珠泉等自然泉群10多處,清泉汩汩,碧流淙淙,古樹名木搖紅疊翠,亭台樓閣流光溢彩,貫珠泉邊石岩上龍柏鱗爪森然,神形兼備,堪稱奇觀,素有“龍泉美景勝江南”之美譽。山下龍泉廣場總體布局由“龍”之神韻、“水”之樂章、“綠”之旋律組成,建有龍湖、龍澤湖、龍門、龍柱、音樂噴泉、龍鳳雙亭等景觀20多處,景區亭台、水榭、龍柱、湖水交相輝映,相得益彰。整個景區內芳樹碧藤成蔭,泉系湖橋相連,亭台殿閣相望,道觀洞府相毗,是一處集旅遊觀光、休閒度假、文化交流、宗教活動於一體的自然生態休閒旅遊景區。1992年被甘肅省政府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2006年被命名為省級地質公園,2008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先後獲得“甘肅省青年文明號”單位、平涼市優秀旅遊景區等稱號。

硬體建設

累計投資9650多萬元,對景區各類基礎設施進行了的建設和修繕,極大地改善了景區的硬體環境。

一、通達能力

寶中鐵路、省道304線橫貫縣境,國道312線、寶平公路主幹線路相接,距寶中鐵路崇信火車站9公里、平定高速入口處18公里、慶陽機場94公里。完成投資150多萬元,啟動景區“暢通工程”,先後建成了龍澤路、龍泉路、崇白路至玉皇閣道路等旅遊專用道路,新建生態停車場3處1.1萬平方米,修建芮谷、東台、西台仿生態游步道3條3300米,開通了平涼—龍泉寺旅遊專線和縣城—龍泉寺公交線路,遊客出入景區便捷、順暢、安全。

二、基礎設施

完成投資8900多萬元,加快龍泉廣場和龍泉寺景點建設步伐,先後建成龍湖、龍澤湖、龍柱、步雲橋、蟠龍閣、觀芮亭、莊子洞等景點20多處,改造龍潭、龍興泉、龍賢泉、龍臨泉等泉水景觀10餘處,遊覽性、觀賞性進一步增強。同時,投資120萬元,改造鋪設了水、電線路,景區供電、供水、通訊網路實現了全覆蓋。

三、設施建設

投資600多萬元,建成梁坡民俗村仿明清風格的“農家樂”50多戶。投資14萬元,增設景區公共休息設施91處,配置遊船、遊艇等遊玩設施11台(件),設定分類環保垃圾箱73個。投資58萬元,建成三星級仿明清建築風格廁所1座,安裝環保廁所2座,可滿足旅遊高峰期遊客需要。

人文建設

一、服務功能

投資50多萬元,改造完善了遊客中心,配備影視設備、電腦觸控螢幕和老年人拐杖、殘疾人輪椅及童車等設施30多台(件),增設緊急救助電話、投訴電話、遊客諮詢和公用電話8部,健全了影視、休息、諮詢、導服、購物、醫療、投訴、郵電服務等服務功能,為遊客提供了輕鬆舒適的休息環境和各種專用服務設備。

二、導覽系統

在重點區域布設景區全景圖、導覽牌、景觀介紹牌、旅遊須知牌、節目預告牌、安全警示牌等74面,安裝景區外部交通標識牌4面,全部做到了中英文對照,雙語標識、標準規範。開通電子商務系統,為遊客提供了門票、住宿、餐飲等網上預定服務。

三、服務水平

邀請專業人員對景區導遊詞進行了充實完善,開通了景區語音導遊自助服務系統,支持中、英、日等三種語言,為遊客提供個性化、人性化講解服務。同時,為滿足不同遊客需要,聘請高級講解員3名。目前,景區共有從業人員116名,其中管理人員和導遊36名,能夠滿足景區的服務需要。

文化內涵

一、地域特色

按照以“龍”為脈、以“水”為韻的理念,著力做大做活山下“顯龍”、山上“隱龍”和山下賞水、中途感水、山上品水的“親水休閒”文章,山下建成的龍澤湖、龍湖、龍柱等與山上龍吐彩虹、瀑珠聽雨、古柏龍蟠等景觀遙相呼應,增強了景區觀賞性和遊覽性。同時,注重公劉文化、齊家文化等歷史文化遺蹟、遺址的保護開發,讓遊客更多地了解景區深厚的文化積澱。

二、和諧環境

堅持“修舊如舊、適度開發”的原則,力求景觀景點的文化性、藝術性及與整體環境的協調性,對洗眼泉、貫珠泉等景點水泥面牆體進行了景觀化處理,增強了藝術感和視覺效果。對購物、餐飲、休息等場所的布設,儘量避免時尚元素的介入,修建的民俗村、三星級旅遊廁所等建築,均按景區統一的建築風格進行設計施工,營造了和諧、舒適的遊覽氛圍。

三、民俗文化

收集整理了《崇信民歌》集,原生態地排演了崇信民歌,在景區為遊客演唱。開發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水晶龍柱等旅遊商品和紀念品20餘種,設計製作了景區紀念郵票、信封、紀念郵戳,印製各類宣傳資料、畫冊、圖書專著10套,體現了龍泉寺特有的文化底蘊,增強了景區的文化內涵。

綜合管理

一、綠化美化

投資210多萬元,重點對龍澤北路、龍澤南路、龍泉路、龍泉西路,出入口、山上重要地段進行了綠化美化,種植雪松、雲杉等風景樹50多萬株,新增綠地面積30多萬平方米,景區綠化率由71.2%提高到87.6%。投資50多萬元,在龍泉廣場和龍澤湖周圍安裝景觀燈、路燈137盞,投影燈12盞

二、綜合整治

嚴格按照《食品衛生法》,加強餐飲行業管理,在景區杜絕使用一次性餐具。重視衛生保潔工作,與縣環衛站簽訂垃圾清運協定,實行“定區域、定人員、定責任”三定責任制,全天候保潔,做到垃圾分類存放、日產日清。按標準在旅遊廁所內配備了各項輔助設施,固定專人進行清潔,保持了乾淨整潔。

三、資源保護

成立了景區養護管理站,制定了防火、防盜、古建築修繕保護制度,科學保護景區內文物、仿古建築、珍稀野生動植物,保持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定期對景區內空氣、水質、噪聲等環境指標監測,根據新近監測結果顯示三項指標均達到了國家一級或一類標準,形成了山青、水綠、天藍、景美的遊覽環境。

防範措施

牢固樹立“安全是旅遊的生命線、沒有安全就沒有旅遊”的責任意識,將安全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防治並舉,努力構建平安景區。

一、健全體系

成立景區安全保衛機構,健全完善了緊急救護、突發事件處置等預案,適時加強實戰演練,提高處置突發事件的應急反應能力。同時,在遊客服務中心設定醫務室,配備急救設備及常用急救藥品,與縣醫院簽訂了救護運送協定,保證了景區連續多年安全運營。

二、防範設施

安全廣播定時播放安全事項,在危險地段設有《遊客須知》及安全警示標識,安裝了防護欄。水上遊覽項目配備了救生設備,設定3處瞭望台。強化森林防火工作,配備各種消防設施54台(件),在景區實行嚴格的用火審批制度,合理設定吸菸區和非吸菸區,防止火災事故的發生。

三、治安聯防

設立了景區警務室,成立治安聯防隊,在景區主要景點、路口設立執勤點,堅持分區段定時巡查,發現安全隱患及時排除,保證景區安全。定期開展各項專項整治,杜絕了各類違法活動。

旅遊宣傳

一、節會宣傳

組建促銷團隊加強旅遊宣傳推介,積極參加每年一度的西洽會、蘭洽會、銀洽會,在景區成功舉辦了第一屆“山水龍泉、親水休閒”旅遊節,“山水龍泉、親水休閒”品牌的影響力逐步凸顯。

二、媒體宣傳

投資4.2萬元,建成了有獨立域名的龍泉寺旅遊入口網站,並與中國西北旅遊網等知名旅遊網站連結,及時對外發布旅遊最新動態。製作了《風景這邊獨好》、《崇信民歌》旅遊系列DVD、VCD碟片,撰寫旅遊專題文章在《中國旅遊報》、《西北旅遊》、《甘肅日報》、《平涼日報》等國家、省、市報刊上刊登,全方位擴大了景區知名度和對外影響力。

三、載體宣傳

認真謀劃了“崇信好風光”攝影大賽,“龍泉杯”楹聯詩詞徵集大賽,邀請省、內外書畫名家深入景區寫生、創作等推介活動,擴大了景區影響力。製作了崇信旅遊宣傳資料,印刷出版了《隴之瑰寶—龍泉寺》、《龍泉寺楹聯詩詞作品集》、《走進崇信龍泉地質公園》等旅遊書籍、畫冊及宣傳資料,增強了龍泉寺文化藝術品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