峪夼

峪夼

明朝永樂年間,李氏遷此居住、後建村至今。社區前有一巍峨巨石,其峭壁裂縫中嵌有翠綠圓石,名曰“開門石”。社區南有高山,名曰“南頂”,與鴻園社區的蓮花瓣山相連。在社區東北向的平川地上,有一巨石插入地中,獨石呈扁圓形,峭拔壁立,姿態優美,高約十丈,是一奇觀,祖人名曰“星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峪夼
  • 地理位置:位於北宅街道辦事處駐地東南2公里處
  • 人口:1304人(2004年)
  • 耕地面積:600畝
政區人口,經濟狀況,社會事業,

政區人口

位於北宅街道辦事處駐地東南2公里處,四面環山,一條東西流向的小河(張村河的發源地)把社區分成兩部分,社區居民大部分居住在靠近北山坡的河北沿,少部分居住在靠近南山坡的河南沿,整個社區莊由東向西錯落有致。2004年有392戶,1304人,姓占絕大多數,有少部分宋、徐、張姓等居民。

經濟狀況

社區有耕地600畝,山巒地561 畝。社區非常重視利用其肥沃的土地發展果林業。沿著河邊的社區路向前走,就可以看到河邊、山邊、社區邊到處是櫻桃樹、杏樹、蘋果樹等,全社區近90%的土地被各種果樹覆蓋,生產的紅星、大國光、金帥等優質品種的蘋果曾出口國外,新鮮的櫻桃源源不斷地運往市內各大小市場,被譽為“水果之鄉”。每年“櫻桃節”前後,社區居民們藉機也辦起了農家宴,以此增加收入。
社區以發展特色果品為主,注重養殖、運輸、採石等多種經營,如,社區現有個體養殖專業戶7戶,擁有拖拉機、運輸車、麵包車等20餘輛;手工業主5戶、酒店5家,並在水庫開設了休閒垂釣項目,吸引了眾多城裡人來此休閒垂釣,品嘗鮮嫩味美的淡水魚。社區里還引進資金相繼建起了東海電子有限公司、果醬廠、醬油廠等企業,安置了社區里剩餘勞動力,增加了社區集體和社區居民的經濟收入,2003年,社區經濟總收入2306萬元,人均收入4648元。

社會事業

社區有興教重教的傳統,早年社區曾興辦私塾,傳授文化知識。後來在南山坡建立了峪夼國小,隸屬鴻園國小分校。1975年學校在社區後山坡上重建,當時的校舍和教育水平均居北宅公社首位。1978年被評為青島市德育教育先進集體。1995年以來,為南片中國小投資7萬元建校舍,購校具,修建校園等。該社區的民間藝術歷史悠久,文化傳統世代相傳,從正月舞龍、舞竹馬發展到成立劇團,演出有崑曲、京戲、梆子,還有輕柔流利、抑揚婉轉的越調、呂劇、柳腔以及流俗小調等。社區主唱古戲柳腔《秦香蓮》、呂劇《借年》《李二嫂改嫁》、京劇《鍘美案》《紅燈記》《沙家浜》等,深受周圍民眾的好評。至於鑼鼓、秧歌、高蹺等娛樂活動也迥異尋常,在周邊社區中影響較大,多次參加街、區文化藝術盛會並獲獎。
社區投資160多萬元,在河面上建起六座小橋,方便了社區居民出行。打深井、建水塔,解決了社區居民飲水難題。安裝閉路電視、改造社區變電所和戶用線路,提高了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建老年人活動室,供老年人休閒娛樂,安度晚年。開展“笑在家庭”和“十星級文明家庭” 創評活動,極大調動了廣大社區居民建設新農社區的積極性。社區居民李忠鐸個人投資兩萬元建兩座便民橋,投資8000元在社區國小蓋了兩個教室,深受人們的好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