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河

峨眉河

峨眉河,古稱“鐵橋河”,又名符汶河,笥存志云:“符汶之名,以黑白二水故也。”。峨眉河主要發源於峨眉山前緣的弓背山、神掛山、尖峰頂一帶,在黃灣鄉桅桿坪(麻子壩)合流。另一源頭來自石筍峰、九老洞的黑白二水,經清音閣合流,至黃灣鄉的兩河口匯入峨眉河。峨眉河河道蜿蜒曲折,途中主要支流河有川主河(袁溝河)、雙福河、虹溪河、黑橋河;在流經峨眉山市的黃灣、川主、綏山、符溪等鄉鎮後,流入樂山市中區蘇稽鎮、水口鎮,最後在水口鎮羅李壩匯入大渡河。峨眉河是大渡河在樂山市境內的一條主要支流,全長60公里,其中在峨眉山市內的河道長45.8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峨眉河
  • 流經地區:樂山市
  • 發源地:峨眉山
  • 河長:60千米
基本簡介,兩大支流,

基本簡介

峨眉河,古稱“鐵橋河”,又名符汶河。主要發源於峨眉山,流經黃灣、川主、綏山、符溪等鄉鎮後,流入樂山市中區蘇稽鎮、水口鎮,匯入大渡河。全長60公里的峨眉河蜿蜒曲折地流淌在峨眉山和樂山大佛間。

兩大支流

符汶河、虹溪河系峨眉河的兩大支流。符汶河有南北二源:北源名黑水河,源出峨眉山以北哨樓口和弓背山附近的神卦山一帶,東南流經麻子壩,至黑香洞納自木瓜園,流徑桂花場入天景鄉之兩河口會南源;南源稱黑白二水(又名黑龍江、白龍江)。左側白水源出大乘寺和洗象池附近的石筍峰,流經15公里,在清音閣與黑水匯合;右側黑水,源出九老洞,流經九十九倒拐、洪椿坪、黑龍江棧道(一線天),長約15公里,在清音閣與白水匯合。合流後名寶現溪,再下流3公里,在兩河口從右側注入符汶河,出龍門洞,另有源自川主鄉荷葉灣的支流(趙河),經跨洪洞、袁溝後注入符汶河(峨眉河)。符汶河從源頭至龍門洞段,山高谷深,水流湍急,河長約50公里,積雨面積486平方公里,總落差1000餘米,平均比降20%,多年平均流量17立方米/秒,由於落差集中的上游匯水面積小,支流較多,系樹枝狀水系的河流。一出龍門洞,則進入峨眉平原,水勢平緩。
虹溪河有二流:即瑜珈河(又名伏虎溝)和趕山河。瑜珈河發源於雷打岩,經伏虎寺、馬路橋、育賢橋,至蔡沱合趕山河。趕山河源出張山,流於鞠槽稱鞠家河,流於冠峨場稱程家河,在蔡沱合瑜珈河後,始稱虹溪河,至勝利鄉的梅大灘注入峨眉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