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師範大學校本部校區

山東師範大學校本部校區

山東師範大學(SNU,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簡稱“山師大”,是國家教育部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省部共建大學);“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教育部國培計畫”入選院校;山東省省屬重點大學、首批”山東特色名校工程“建設院校。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02年山東大學堂內設的師範館;1903年從山東大學堂分出並成立山東師範學堂;1944年成立省師範專科學校;1950年10月,在原華東大學(East China University)教育學院和山東省行政幹校的基礎上組建山東師範學院,系建國後山東省成立最早的高校,原華東大學教育學院院長田佩之、華東大學教務長余修分別擔任第一、二任院長;1952年享有“南齊北燕”美譽的齊魯大學(Cheeloo University)的物理、化學、生物三系併入;1981年更名為山東師範大學;2014年3月升格為省部共建大學,將建設“國內一流的綜合性師範大學”。

截至2014年12月,學校有25個學院,82個本科專業,9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0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76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65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覆蓋十大學科門類,植物學與動物學、化學學科進入ESI全球大學和科研機構前1%行列;國家重點學科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各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中央與地方共建基礎實驗室9個;學校有全日制學生38000餘人,研究生4900餘人。國內知名的研究教學型大學

基本介紹

史沿革編輯,辦學條件編輯,院系設定,師資隊伍,學科建設,教學建設,國際交流,學校榮譽,社會評價,學術研究編輯,學術成果,研究平台,科研資源,學術交流,學校領導編輯,校園文化編輯,校區建設編輯,

史沿革編輯

1902年山東大學堂內設師範館;
1903年從山東大學堂分出並成立山東師範學堂;
1944年成立山東省師範專科學校;
1950年10月,在原華東大學(East China University)教育學院和山東省行政幹校的基礎上組建山東師範學院
1952年院系調整時,原齊魯大學(Cheeloo University)物理、化學、生物三系同時併入;
1958年,學校的體育系、藝術系相繼分離出去,建成山東體育學院山東藝術學院
1970年,學校機關及部分系部遷到聊城辦學;
1974年,機關及大部分系部遷回濟南,同時籌建山東師範學院聊城分院(即聊城大學的前身);
1981年8月,經教育部、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學校更名為山東師範大學。
2014年3月,教育部同山東省共建山東師範大學(省部共建大學)。[1]

辦學條件編輯

院系設定

截至2014年4月,學校設有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經濟學院(MBA教育中心)、法學院 (智慧財產權學院)、教育學院、體育學院、文學院、國際交流學院、外國語學院、音樂學院、美術學院、傳媒學院、歷史與社會發展學院、數學科學學院、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化學化工與材料科學學院、生命科學學院、人口·資源與環境學院、心理學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商學院(MTA教育中心)、公共管理學院(MPA教育中心)、教師教育學院、歷山學院(獨立學院)等25個教學學院以及齊魯文化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Ed.M教育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精細化學品工程研究中心等國家和中央部委重點科研機構。[2]
學院名稱專業修業年限學位授予
哲學
四年
哲學
四年
法學
四年
法學
思想政治教育
四年
法學
經濟學
四年
經濟學
四年
經濟學
四年
經濟學
山東師範大學法學院
(智慧財產權學院)
法學
四年
法學
法學(智慧財產權)
四年
法學
教育學
四年
教育學
學前教育
四年
教育學
四年
管理學
行政管理
四年
管理學
四年
管理學
四年
管理學
體育教育
四年
教育學
四年
教育學
四年
教育學
四年
文學
四年
文學
新聞學
四年
文學
四年
文學
四年
文學
漢語國際教育
四年
文學
英語
四年
文學
俄語
四年
文學
法語
四年
文學
西班牙語
四年
文學
阿拉伯語
四年
文學
日語
四年
文學
四年
文學
四年
藝術學
四年
藝術學
四年
藝術學
四年
藝術學
四年
藝術學
攝影
四年
藝術學
四年
藝術學
四年
藝術學
四年
理學
四年
藝術學
四年
藝術學
四年
藝術學
四年
藝術學
四年
法學
歷史學
四年
歷史學
世界史
四年
歷史學
統計學
四年
理學
四年
理學
四年
理學
物理學
四年
理學
四年
理學
四年
工學
四年
工學
四年
工學
四年
理學
化學
四年
理學
套用化學
四年
理學
四年
工學
四年
工學
四年
理學
生物技術
四年
理學
四年
工學
四年
工學
四年
理學
四年
理學
四年
理學
四年
理學
四年
理學
心理學
四年
理學
四年
理學
四年
工學
四年
工學
四年
工學
四年
管理學
四年
管理學
人力資源管理
四年
管理學
電子商務
四年
管理學
工商管理
四年
管理學
財務管理
四年
管理學
四年
管理學
四年
管理學
會計學
四年
管理學

師資隊伍

截至2014年12月,學校有教職工2329名,其中專任教師1853人,具有博士學位的661人,正高級職稱378人、副高級職稱704人,博士生導師153人。有3名雙聘院士。8人次入選全國“萬人計畫”第一批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全國“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全國“四個一批”人才(理論界),“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973首席科學家,國家傑青和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9人獲全國優秀教師等國家級榮譽稱號,86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6人6次當選全國黨代會代表,5人12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4人9次當選全國政協委員,學校領導連續四屆當選山東省委委員。1人入選山東省“泰山學者”攀登計畫,1人入選山東省“泰山學者”優勢學科領軍人才支持計畫,先後10人入選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教授。1入選國家優青。[3]

學科建設

截至2014年12月,山東師範大學擁有
9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0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5個專業學位授權點,覆蓋十大學科門類,學科、專業學位數量居省屬高校前列。有1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有22個山東省“十二五”重點學科,其中省級特色重點學科11個。
2012年,據美國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ESI)統計,化學、植物與動物學2個學科進入全球大學和科研機構前1%。在全國第三輪學科評估(2012年)中,18個學科參評,11個學科進入前50%,是山東省屬高校最好成績。[4]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生物學、化學、物理學、中國語言文學、教育學、心理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等。[5]
  • 一級學科博士點
教育學、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生物學、管理科學與工程
  • 一級學科碩士點
哲學、理論經濟學、法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
山東師範大學長清校區正門
、心理學、體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設計學美術學。[6]
  • 國家重點學科
  •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 省級特色重點學科
  • 省級重點學科
藝術學教育技術學、動物學、自然地理學、思想政治教育、中國古代文學體育教育訓練學英語語言文學、世界經濟、企業管理、信息與信號處理。[7]

教學建設

山東師範大學校本部行政樓
截至2014年12月,學校承擔教育部“質量工程”全部類別項目,4人獲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4項,建成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9個、國家級精品課程4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4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1門、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國家“十二五”規劃教材4部。是全省最早承擔“國培計畫”的高校,獲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3]
  •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生物科學、物理學、漢語言文學、歷史學、化學、思想政治教育、
山東師範大學(21張)
教育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音樂學。[8]
  • 國家級精品課程
德育原理、社會近代史、細胞工程、中國現代文學史。
  •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國家級教學團隊
德育原理課程教學團隊[9]、世界近現代史課程教學團隊。
  •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
定向山東農村基礎教育的“3+1”教師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省級精品課程
攝影藝術、多媒體課件開發、大學英語視聽、C語言程式設計、化
學教學論、德育心理學、中國文化概論、中國近代史、中西藝術比較、動物學、植物學、人體解剖生理學、植物生理學、植物學實驗、大學數學、文學概論、美學概論、中國當代文學、中學物理教學法、近代物理實驗、感測器原理及套用面向對象程式設計、編譯原理等。
  • 省級教學團隊
植物生物學教學團隊、細胞生物學教學團隊、軟體服務外包及創新能力培養教學團隊、有機化學教學團隊等。

國際交流

學校是教育部批准的
首批外國留學生定點招生單位,截至2014年12月,與19個國家和地區的87所院校建立校際交流合作關係。有本專科中外合作辦學項目11個。在韓國、肯亞、美國、巴西合作建設孔子學院4所,是山東省對外開放的視窗學校。[3]

學校榮譽

截至2014年4月,學校被評為“山東省師德建設先進集體
”、全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全國招生工作先進單位、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全國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全國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先進單位、全國高校後勤工作先進單位
學校獲得山東省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校、山東省德育工作優秀高校、山東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進集體、山東省語言文字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榮獲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狀、山東省產學研合作創新突出貢獻獎等。

社會評價

山東師範大學在《2007中國大學評價》編制的2007中國大學社會科學100強排名中名列第七十五,2007中國大學理學100強排名中名列第四十四。該校在中國校友網2013中國大學畢業生質量排行榜76位和大學教師水平排行榜84位。
中國校友會網公布的2014年分省大學排名中僅次於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位列第四位。辦學層次為“中國知名大學”。
山東師範大學長清校區

學術研究編輯

學術成果

山東師範大學長清湖校區(15張)
截至2014年12月,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近3000項,其中主持承擔國家“863”、“973”、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410項。2012年,成為“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單位。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各1項,1個團隊入選教育部創新團隊。獲得山東省社科重大成果獎3項、全國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項、魯迅文學獎1項,以及“十佳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提名獎、山東省自然科學最高獎等國家級、省部級科研獎勵300餘項。主辦6種學術期刊。學校獲全國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狀、山東省產學研合作創新突出貢獻獎等榮譽。。[3]
ESI數據顯示,2002年初至2012年8月底,山東師範大學共發表SCISSCI論文2345篇,引用總數15004次,篇均被引頻次為6.40。其中,化學領域發文量883篇,總被引6461次,篇均被引頻次為7.32;植物學與動物學領域發文量129篇,總被引1317次,篇均被引頻次為10.21。

研究平台

截至2014年3月,學校設有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個山東省重點實驗室、5個山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個山東省“十二五”高校重點實驗室、2個山東省協同創新中心,設有39個省級以上研究培訓機構。[3]
  •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分子與納米探針重點實驗室(教育部)、精細化學品清潔合成實驗室、逆境植物實驗室、分散式計算機軟體新技術實驗室、光學與光子器件技術實驗室、動物抗性生物實驗室。[10]
  • 省部級研究中心
教育部農藥、醫藥中間體清潔生產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山東省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山東省循環經濟研究中心、山東省智慧財產權研究與培訓中心、山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鹽生植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光電磁功能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信息管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城市環境安全預警預報工程研究中心、山東省物流最佳化與預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1]
  • 其他科研院所
齊魯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山師大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CDM技術服務中心、山東省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山東植物學會、中國現當代文學、地理研究所。[12]

科研資源

  • 學術期刊
《中國人口 資源與環境》(中英雙刊,中文刊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中文刊)和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英文刊)是科技部主管,由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山東省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山東師範大學聯合主辦的,以宣傳可持續發展為辦刊宗旨的國家級政策指導性學術期刊。鄧小平同志為《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中文刊)題寫刊名。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中文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來源期刊)
1991年創刊,作為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的會刊,《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以傳播可持續發展新思想、新觀點、新方法為己任,及時反映可持續發展理論與實踐最新研究成果和決策動態,為建立和發展可持續發展理論體系、促進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服務。《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發表的許多觀點和建議被吸收進國家的重大決策中,對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形成和實施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中文刊)曾榮獲第二屆全國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中國期刊方陣雙獎期刊, 2001年、2003年、2005年連續三屆榮獲國家期刊獎,其中獲得提名獎1次、全國百種重點期刊2次。2006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管理科學部認定的管理科學B級重要期刊。現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CSSCI來源期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
《山東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山東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系反映理科教學和科研成果為主的綜合性學術刊物,主要刊登數學、計算機科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生物學和體育學等學科的學術論文
該刊為《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生物學文摘》、《中國地理學文摘》、《中國無機分析化學文摘》、《中國物理文摘》、《中國數學文摘》、《中國天文學文摘》等十幾種資料庫的刊源。《山東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多次獲山東省科技廳、山東省新聞出版局評選的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1995年獲全國高校優秀學報二等獎;1997年獲華東地區“優秀期刊”稱號;2001年入選“中國期刊方陣”;2004年被國家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收錄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2005年被《中國數位化期刊群》收錄為中國核心期刊。[13]
山東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該刊主要刊登文學、語言學、史學、教育及心理學、哲學、政治學等方面的論文。截至2014年6月,該刊被全國高校文科學報研究會評為“首屆全國百強社科學報”;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評為《中國人民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要覽》 核心刊物、中國期刊網(CNKI)全文入編期刊;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編委會、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列為“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源刊”、“中國人文社科引文資料庫源刊”。[14]
  • 圖書館藏
截止2010年底,山東師範大學圖書館收藏書刊總計363餘萬冊。其
校園(15張)
中中外、文圖書337萬冊,中、外文期刊9600餘種,近27萬冊。館藏線裝古籍20萬冊(善本古籍1120種,15688冊,宋元版圖書2種,明版274種,清朝乾隆以前刻印精良、流傳稀少者522種,鈔本、稿本169種)。購置電子圖書112萬餘冊,中、外文資料庫135個。圖書館在古籍文獻、解放前出版的中、外文書刊、齊魯文化文獻、“四庫全書”相關文獻及教育、地理等專業的書刊收藏上較為系統。館藏資料庫建設初具規模,並引進國內外較大的社科、科技信息資料庫,為學校教學與科研提供了強有力的文獻保障。[15]

學術交流

截至2014年4月,學校與國內外高水平院校、科研單位的交流不斷。先後與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韓國、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澳大利亞、加拿大、墨西哥、朝鮮 、肯亞等15個國家和台灣地區的59所院校建立了校際交流合作關係。在聯合辦學、教師和學生互派、文化學術交流、共同舉辦國際會議等方面建立了廣泛而深入的合作。 先後舉辦“植物耐逆基因:開發中國家未來發展前景”國際研討會、偏微分方程及數值分析國際會議、國際心理學家委員會第62屆學術大會、齊魯文化國際研討會、儒家思孟學派國際學術研討會、2009IEEE醫學與教育信息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等國際學術會議20餘次。[4]

學校領導編輯

校園文化編輯

  • 校徽
山東師範大學標誌(圖一)主體部分由學校英文名稱(Shan
dong Normal University)首寫字母“S、N、U”構成。以此三字母作為山師大標誌的基本語言符號,信息傳達明確、一目了然。同時,以英文字母作為標誌構成元素,有很強的國際性、時代感。字母“N”採用鮮明的紅色,打破了造型左右對稱的結構,產生一定的變化,規矩而不呆板。三個字母組合在一起像一本打開的書。上方紅色的燭光形象徵著教師教書育人,寓意用知識照亮學生的心靈。燭光形還可看作一個水滴,象徵著對學生的培育和知識的傳授,以此圖形傳達出山師大的文化內涵和底蘊。標誌的造型語言採用規整的幾何形與飽滿的有機形相結合,各種造型因素的構成、組合均嚴格、規範。以此設計風格表達出學校科學嚴謹的治學、辦校態度。此標誌的色彩選用紅藍二色。藍色代表智慧、深邃,象徵學校師生在教學、科研方面的能力與成就;紅色代表熱情、生氣勃勃,象徵著山師大永遠充滿活力與希望。
現在使用的這一校標,是學校歷史上的第三個校標。1992年,學校曾在全校範圍內展開過徵集校標活動,經過評選,產生了當時的山東師範大學校標(圖三),設計者為美術學院教師趙勤國。1992年校標中的變體“山”字表示山東,泉水噴涌狀圖案表示泉城濟南;水滴形狀喻燭光;外形如花蕾和花朵,喻青少年學生,象徵師範院校培養目標主要是教師,而教師又是培養“祖國花朵”的園丁
隨著形勢的發展和面向新世紀的需要,建校50周年前夕,廣大師生建議結合校慶活動重新進行一次校標徵集。1999年11月,學校決定再次開展徵集校標活動。經過認真評審和廣泛徵求意見,2000年9月,學校確定了由高空設計的校標(圖四)。由於當時學校的英文名稱為“Shandong Teachers’University”,故2000年校標是由學校英文名稱首寫字母“S、T、U”構成的。
2003年5月,學校為適應對外交流的需要,使英文名稱更加符合國際慣例,參照國內同類高校的普遍做法,決定將英文校名改為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根據更改後的英文校名,2000年校標的設計者對其進行了修改,形成了使用的校標,經學校研究通過,於2004年2月正式公布、啟用。
  • 校訓
博學篤行、弘德明志
“弘德”,出自東晉常璩撰《華陽國志》中卷十(下):“恢弘德教,養廉免恥。”“思弘德化,思弘德教。”《隋書》卷七七《隱逸傳》中《徐則傳》中有“人能弘德,道不虛行”一語。“弘德”意謂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國。“為政以德”是中國傳統治國思想的核心。以德立身、以德立國是中國傳統治國思想的基本精神。“德主刑輔”是中國傳統治國思想的主要表現形式。
“明志”出自三國諸葛亮撰《戒子訓》:“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明志”意謂表明志向,樹立理想。理想是一個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只有理想遠大,目標明確,才能積極進取,自強不息。校訓把“明志”作為第二條,旨在強調理想,體現著學校注重理想信念教育,激勵廣大師生員工為實現遠大理想而不懈奮鬥的精神追求。 “博學”,出自《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博學”意謂為學首先要廣泛獵取,同時“博”還意味著博大和寬容。惟有博大和寬容,才能兼容並包,使為學具有世界眼光和開闊的胸襟,真正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校訓把“博學”作為第三條,旨在強調學識,體現著學校重視學識淵博,倡導追求新知,激勵探索真理。通過廣泛學習,達到寬厚的理論基礎,紮實的基礎知識,嫻熟的基本技能,文理兼容,百科俱收。
“篤行”與“博學”同一出處。意謂既然學有所得,就要努力踐履所學,使所學最終有所落實。道德、理想與學識,最終都要通過實踐來檢驗,都要通過實踐去落實。只有具有明確的道德目標、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淵博的學識,才能真正做到“篤行”。校訓把“篤行”作為最後一條,旨在強調實踐,體現著學校倡導實踐理性,注重知行合一。
  • 校歌
校歌為1999年時確定的《山東師範大學校歌》。校歌詞作者為原校黨委書記宮志峰研究員,曲作者為音樂系教師梁發勇。

校區建設編輯

學校分為千佛山、長清湖兩個校區辦學。
山東師範大學千佛山校區(16張)
校本部位於風景秀麗的千佛山腳下,環境優美,古樸典雅,學術底蘊豐厚。[17]長清湖校區湖光山色,氣勢恢宏,現代氣息濃郁。
千佛山校區:濟南市歷下區文化東路88號
長清湖校區:濟南市長清區大學科技園大學路1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