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德錡

尤德錡(~1981年),民國2年(1913年)生於福州蘭荷里的商人家庭。曾祖尤孟彪於清嘉慶年間,在福州南街安民巷口開設“尤恆盛”絲線店。後經祖輩努力經營,增設錢莊、百貨、棉布、顏料、藥材、南北貨、土特產、進出口等10餘家商業企業,到清末民國初,尤家資產達200餘萬元成為福州巨商家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尤德錡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福州蘭荷里
  • 出生日期:1913年
基本信息,主要貢獻,

基本信息

德錡少年聰穎勤學,在私塾讀詩書經史。17歲時,奉父命棄學經商,參與尤家商業企業管理,經常奔波上海、廣州、香港等地,他善於吸取各地經商經驗,增長經商才幹。

主要貢獻

民國21年,他與兄長(德鈐、德銓)各出資3萬元,在台江大橋頭開設百齡百貨店,由他主持店務。他採取一整套擴展營業措施,提高百齡商店信譽:注重商品質量,實行貨真價實、明碼標價、童叟無欺營業原則;注重服務態度,營業員不論顧客來自城市、農村,購物金額大小,都一視同仁,耐心熱情,並主動介紹商品性能及其用途,做到百拿不煩,百問不厭;在各季節即將來臨前,已有適合商品上市銷售,形成“你無我有”的商業經營風格;區別不同商品的盈利幅度,如生活日用品(牙膏、毛巾、香皂等)毛利率為20%,進口貨、化妝品等毛利率為50%;不論出售商品大小、價格貴賤,都用印有百齡商號紙張包裝,以起宣傳廣告作用,增強知名度。同時,派員在上海設莊,直接向各名牌廠家批發進貨,減少中間流通環節,降低貨源成本。百齡百貨店經他管理,譽滿全福州。
民國26年,抗日戰爭爆發,時局混亂,國民黨政府到處派丁拉夫,德錡潛居上海,親自掌握百齡百貨店批購貨物工作,遙控福州百齡商業經營。民國34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他回到百齡百貨店。當時,貨幣貶值、搶購風盛,百齡商店受到衝擊,虧本甚巨。
福州市解放初期,百齡商店處境困難,福州市人民政府有關領導找他談心,鼓勵他為恢復國民經濟作貢獻。他即著手制定發展業務計畫,變賣兩處房產1萬多元,增加百齡百貨店資金,並動員股東企業的建新隆紗布棧,併入百齡商店,從而加強百齡商店資金實力。1952年“五反”運動後,他又積極回響人民政府關於發展生產、繁榮城鄉經濟的號召,將存放上海的50兩黃金投入百齡商店為資金。因思想積極,經營有方,他多次被選派參加華東各省、市物資交流會,使百齡商店年營業額增加80多萬元。1953~1954年百齡商店獲利20多萬元。他為搞好福州市場供應,他又向福州小百貨購銷聯營處投資2.5萬元。同年,德錡被任命為民主建國會福州市委員會副秘書長。1956年百貨業實行全行業公私合營後,他擔任福州市百貨公司副經理。
1957年,他被錯劃為右派,後摘帽,恢復名譽。“文化大革命”中,又受到衝擊,但他能正確對待,仍積極工作。1980年,德錡任民主建國會福建省委員會副秘書長。1981年因病逝世,享年68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