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楨楠

小葉楨楠

小葉楨楠是引種於成都天目山林場的植物品種,引種時間為1975年3月16日。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小葉楠
  • 拉丁學名:Phoebe microphylla H. W. Li
  • 別稱:小葉楨楠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毛茛目
  • :樟科
  • 亞科:樟亞科
  • :鱷梨族
  • :楠屬
  • :小葉楠
  • 分布區域:產雲南東南部。生於海拔400-1800米的溝谷疏林中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生長環境,

形態特徵

大喬木,高達30餘米,樹幹通直。芽鱗被灰黃色貼伏長毛。小枝通常較細,有棱或近於圓柱形,被灰黃色或灰褐色長柔毛或短柔毛。葉革質,披針形或倒披針形,先端漸尖,尖頭直或呈鐮狀,基部楔形,最末端鈍或尖,上面光亮無毛或沿中脈下半部有柔毛,下面密被短柔毛,脈上被長柔毛,中脈在上面下陷成溝,下面明顯突起,側脈每邊8-13條,斜伸,上面不明顯,下面明顯,近邊緣網結,並漸消失,橫脈在下面略明顯或不明顯,小脈幾乎看不見,不與橫脈構成格線狀或很少呈模糊的小格線狀;葉柄細,長1-2.2厘米,被毛。聚傘狀圓錐花序十分開展,被毛,長(6)7.5-12厘米,纖細,在中部以上分枝,最下部分枝通常長2.5-4厘米,每傘形花序有花3-6朵,一般為5朵;花中等大,長3-4毫米,花梗與花等長;花被片近等大,長3-3.5毫米,寬2-2.5毫米,外輪卵形,內輪卵狀長圓形,先端鈍,兩面被灰黃色長或短柔毛,內面較密;第一、二輪花絲長約2毫米,第三輪長2.3毫米,均被毛,第三輪花絲基部的腺體無柄,退化雄蕊三角形,具柄,被毛;子房球形,無毛或上半部與花柱被疏柔毛,柱頭盤狀。果橢圓形,長1.1-1.4厘米,直徑6-7毫米;果梗微增粗;宿存花被片卵形,革質、緊貼,兩面被短柔毛或外面被微柔毛。花期4-5月,果期9-10月。

分布範圍

產雲南東南部四川西南地區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400-1800米的溝谷疏林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