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茴香油

小茴香油

小茴香油是小茴香提取的香油,小茴香提取的茴香油既可食用,又可藥用,還可作為化妝品的香精使用。而且在現代生活中大多數飲料、點心、冷飲、乳製品、罐頭製品、捲菸、藥品也廣泛套用了小茴香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茴香油
  • 外文名:Fennel oil
  • 原料:小茴香
  • 屬性:化工產品
概述,成分,特性,生產工藝,套用,

概述

小茴香產於南美、日本、印度、歐洲、非洲及我國。小茴香為常用中藥,始載於《唐本草》,為傘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luvulgareMill)的乾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初熟時采割植株,曬乾,打下果實,除去雜質。味辛,性溫,具有散寒止痛、理氣和胃的功能。用於寒疝腹痛、睪丸偏墜、痛經、少腹冷痛、脘腹脹痛、食少吐瀉及睪丸鞘膜積液等病症。鹽小茴香具有暖腎散寒止痛的功效。用於寒疝腹痛、睪丸偏墜、經寒腹痛。小茴香具有特殊的香味,其種子及其揮髮油是重要的調味香料,可直接用於烹調和製作調味品,以及肉製品和焙烤食品的加香。小茴香作為天然調味香料,在全世界範圍內已有悠久的使用歷史。在中國、東南亞及歐洲各國,小茴香主要用於肉製品和魚類製品的調味,在印度及周邊國家則主要用於製作咖喱粉。小茴香油在食品工業中以其獨特的香型贏得了國內外市場,因此應巫待開發和研究。

成分

小茴香油主要存在於小茴香籽(種子、果實)中,含量3%~6%。小茴香油成分複雜,即使同一產地的小茴香由於植株年齡、生長發育期、採摘季節、採摘時間及提取揮髮油的方法及部位的不同,其成分中主要含有大茴香腦、小茴香酮、蒎、莰、菲、薴、甲基茴香醇、茴香醛及茴香酸等。但不同地區小茴香品種中所含揮髮油含量存在差異,其高低順序為山西>寧夏>甘肅>內蒙。小茴香油主要成分為茴香醚(Anethole)50%~60%、愛草腦(Estragole)、小茴香酮(Fenchone)18%~ 20%。尚含α-烯(α-inene)、βγδλα-水芹烯(βγδλα-Phellandrene)、莰烯(Camphene)、二戊烯(Dipen-tene)、茴香醛(Anisealdehyde)、茴香酸(Anisicacid)。另含順式茴香醚(Cis-Anethole),對聚傘花素(p-Cymlene)、東當歸酞內脂(ligustilide)和亞丁基苯酞(Butylidenephthalide)。據近幾年研究顯示其中還含有β-蒎烯(β-Pinene)、月桂烯(myrcene)、檸檬烯((Limonene)、葑酮(Fenchone)、冰片烯(bornene)、1,8-按葉素(1,8-cineole)、反式-β-羅勒烯、新別羅勒烯、α-占巴烯、葑醇乙酸乙酯、對甲氧桂皮酸已酯、對甲氧苯基丙酮(p-Methoxyphenylaceton)等成分。

特性

小茴香油為無色或淡黃色液體,具甘甜的五香香,氣味近似大茴香油而略清。相對密度0.951-0.975,凝固點3℃以上,折光率1.528-1.538,〔α〕D為+12°- +24°。溶於乙醇。

生產工藝

已報導的小茴香油的提取方法有水蒸氣蒸餾法(HD)、微波輔助萃取法 (MAE)、同時蒸餾萃取法(SDE)。
1. 水蒸氣蒸餾法(HD)
HD是從植物樣品中分離揮髮油最常用的方法,利用此種方法提取小茴香油已有諸多報導,該法操作簡便,所需儀器設備少。但耗能大,並且由於用水量較大,揮髮油有不同程度的溶解損失。另外,由於加熱時間長,揮髮油中的熱不穩定成分容易發生化學反應,故而導致得到的揮髮油香氣欠佳。
2. 微波輔助萃取法 (MAE)
利用無水乙醇作為萃取劑,採用MAE法提取小茴香的揮髮油。事實上利用此種方法得到的是小茴香油的浸膏,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揮髮油。要想得到揮髮油,還要對浸膏進行水蒸氣蒸餾,將揮髮油與浸膏中其它不揮發的脂溶性成分分離開來。該法需要處理大量的有機溶劑,且存在著有機溶劑殘留的問題,目前很少使用。
3. 同時蒸餾萃取法(SDE)
SDE是提取小茴香油的常用方法,其是將水蒸氣蒸餾和有機溶劑萃取兩個步驟同時進行的一種提取方法。SDE 法通過水蒸氣相和有機溶劑相多次、大面積的接觸,一次性的實現對揮髮油的提取,並避免了水蒸氣蒸餾法提取揮髮油時在器壁上吸附損失及轉移微量揮髮油時的操作困難。既實現了對揮髮油的高效率提取,又降低了揮髮油中殘存大量有機溶劑的可能性,是對水蒸氣蒸餾提取揮髮油的較大改進。這種方法被認為對多種化合物具有較高的回收率,這是目前使用最為廣泛的一種植物香氣全組分分析制樣方法。在國內外的研究中,此種方法已經被廣泛套用於香味物質的提取中,其中在提取植物的揮髮油方面也有了廣泛的研究。

套用

小茴香油在煙、酒、牙膏工業中廣泛使用,也用於調製香薇、素心蘭等型皂用香精、人造卡南伽油等。藥用有健胃、驅風作用。其生物活性具體如下:
1. 抗菌活性
小茴香油對真菌具有明顯的廣譜性抗菌作用,同時還發現揮髮油中的主要成分茴香腦和愛草腦的含量與揮髮油抗菌效果成正比。此外,小茴香酮具有選擇性抗真菌作用。小茴香油中的另一個含量較高的成分檸檬烯(5.85%),1971年曾被列入美國環保總局確定的抗菌劑目錄中,但後來發現其抗菌活性較弱,於1988年被從該目錄中刪除。綜合分析小茴香、檸檬草、孜然、廣藿香、肉桂葉、桉樹葉和鼠尾草7種天然植物揮髮油對黴菌的抑菌效果可知,小茴香油的抑菌效果最好,該揮髮油可以很好地抑制青黴、交鏈孢和黑麴黴生長;其對青黴的抑菌效果大於郭松年等報導的丁香對青黴(抑菌圈直徑為5cm)的抑菌效果,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小茴香對青黴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2. 抗炎鎮痛作用
研究表明小茴香能夠抑制大鼠肝臟的炎症,減少細胞分泌腫瘤壞死因子 TNF-α。TNF-α是由單核巨噬細胞所產生的一種多肽,目前被認為是參與多種炎症與免疫過程的重要介質,是機體產生最快、到達尖峰時間最早的炎症介質,主要損傷血管內皮,導致血管損傷和血栓形成。可見小茴香油的抗炎作用可能與抑制 TNF-α等炎症介質有關。疼痛是中樞神經系統將機體內外環境中的各種信息整合後的結果,多種神經遞質及其受體在中樞各個部位以不同方式參與這一過程。小鼠扭體實驗是研究鎮痛作用的常用篩選模型,實驗結果表明小茴香揮髮油能夠減輕內臟痛,具有鎮痛作用。此外扭體法實驗結果顯示:小茴香油與水煎液對醋酸所致小鼠扭體反應均有明顯的拮抗作用,表明小茴香油與水煎液部分都有止痛功效,證明小茴香揮髮油與其藥用功效具有相關性。
3. 抗肝纖維化作用
肝纖維化的主要病理變化是肝細胞外基質在肝臟中過度沉積,肝細胞外基質主要由肝星狀細胞等產生,由基質金屬蛋白酶降解。在正常情況下,其生成與降解處於一個動態平衡中,在病理情況下肝細胞外基質合成增多降解減少,而形成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許多研究表明小茴香油具有預防或抗肝纖維化作用。其機理尚不清楚,可能與小茴香油具有抑制肝臟內的脂質過氧化、增加膠原的降解有關。同時其調解電解質平衡從而改善消化道功能及飲食狀況也有一定作用,但肝纖維化過程原因複雜,尚需進一步研究證實。透明質酸酶為基質成分之一,由間質細胞合成,是反映肝纖維化程度的敏感而實用的血清學指標,可較準確、靈敏地反映肝內已生成的纖維量及肝細胞受損狀況。實驗發現小茴香在低、中、高三個劑量組及速尿+丹參組透明質酸酶含均明顯低於模型對照組,可見小茴香能顯著降低模型對照組大鼠肝組織透明質酸酶含量,改善肝組織結構,減輕肝臟膠原沉積,說明小茴香具有良好抗肝纖維化作用,與臨床使用的複方丹參相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