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霹靂布袋戲虛擬人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鬼靈精怪的猴兒崽子,八津蠻的跟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猴
  • 性別:男
  • 初登場:霹靂謎城 第37集
  • 根據地:黃阪坡
角色,簡介,目前,

角色

八津蠻跟班,鬼靈精怪的猴兒崽子,生性外向好動、貪玩調皮,與文字春相依為命,姊弟倆感情甚篤。一心想立下大功勞,在黑夷族人面前出人頭地,好擺脫身為賤民階級的貧苦,讓黑夷族人民對他們姐弟倆刮目相看。在沐紫瑛尋找墜崖的紫宮太一而誤闖黑夷族被擒時經常私自離開軍營,暗自探視被擒的沐紫瑛,並且請求姐姐文字春照顧沐紫瑛並想辦法救出她,可見他對沐紫瑛用情不一般。
小猴小猴
名稱:小猴
姐妹:文字春(姊)
朋友:無名赫歆
戀情:沐紫瑛(暗戀)
組織門派:黑夷族
上司:八津蠻
兵器:金猴彎刀

簡介

霹靂布袋戲,是台灣在1980年代開始新發展出的一種電視布袋戲,隸屬霹靂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由董事長黃強華及總經理黃文擇所領導製作,采長篇單元劇方式演出。由於每出劇集名稱前皆冠以“霹靂”兩字而得名。

目前

霹靂布袋戲是霹靂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主打的作品,也是該公司最主要的形象來源。劇中人物素還真是霹靂台灣台的圖像商標,而另外一位人物傲笑紅塵則為衍生電影作品《聖石傳說》的主角,也是該電影圖像商標上的人物。
由於霹靂布袋戲吸引了廣大的觀眾,而使劇中主要人物成為不少觀眾的偶像。其周邊商品包括木偶、劇集原聲帶、電腦、線上遊戲及其他人物商品等帶來龐大的商機。
如果認真算起霹靂布袋戲的源頭,可追溯至一九八四年黃俊雄發行的第一套錄影帶(霹靂城)開始,原本黃俊雄的電視布袋戲也曾經紅遍三台,締造多項空前的收視記錄。並捧紅了史艷文、黑白郎君等正反“偶”像明星,但是受到新聞局三十分鐘內只能演出五分鐘武打戲的禁令影響,使得黃俊雄的電視布袋戲漸漸做不下去,後來就改成發行錄影帶,靠著中年族群史艷文迷的捧場,還勉強混得下去。早期雖然輸給港劇一點點,但在黃強華接手後情勢就慢慢改觀了,加快的節奏與金光閃閃的拍攝手法,加上貼近現實的劇情及平易近人的對白,漸引人矚目。
台灣的偶戲當中,布袋戲是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表演類型。布袋戲的表演形式與內容,或可視為觀眾與劇團之間良性循環的產物;因為觀眾愛看,願意付錢支持,於是布袋戲與不斷變遷的社會以及它所面對的觀眾所究織的互動關係。
將布袋戲視為一種民間“藝術”,是相當時髦的說法。當然,出色的藝人所演出的精彩好戲,無疑的是十分值得珍視的藝術傳統;但是如果從傳統的社會脈絡來看,班數眾多、遍布全台的布袋戲,基本上,對演戲的人來說是一種謀生的職業;對看戲的人來說是一種娛樂;對酬神戲的請戲人來說,布袋戲是宗教活動或儀式的一部份;對戲院或電視台的老闆來說,布袋戲是生財工具。有了這樣的了解,或許才能比較持平的來討論布袋戲,也才能真正思考布袋戲的歷史、其所面臨的問題及反映的社會意涵。
霹靂布袋戲的特色在於除了傳統布袋戲中劍俠戲的武俠劇情,以及文系中重視詩詞文釆和詼諧搞笑的特色之外,更發展出許多天馬行空的劇情。包括回到過去的“時空聖戰”、東瀛忍者(神風營等)、妖魔鬼怪(十三邪靈、三途判等)、異次元世界(如苦境集境滅境道境四魌界)、不同環境(天外南海阿鼻地獄島、西疆等)、外星人(葉口月人)、吸血鬼(西蒙等人)、機器人(紫霹靂、驤驖)、人造人(無名)、生化人,以及許多類似現代科技的武器、道具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