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橋鎮(四川省南充市營山縣小橋鎮)

小橋鎮(四川省南充市營山縣小橋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營山縣小橋鎮位於縣城東部17公里,與黃渡、駱市、四喜、雙溪4個鄉鎮邊界相連,省道S204線、南大梁高速公路橫穿境內,在區位上有著突出的優勢。

境內一半淺丘,一半平原,地下資源豐富,膨潤土、天然氣可供開發。勞動力資源豐富,市場歷史悠久,耕牛、黃鱔、草帽“三市”聞名川內外,使小橋成為附近幾十個鄉鎮的物資集散中心,場鎮歷史悠久屬縣中心鄉鎮和商貿大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小橋鎮
  • 外文名稱:xiaoqiao town
  • 別名:小橋片區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四川營山縣
  • 下轄地區:印河寨、白岩寨、拱背村
  • 政府駐地:小橋鎮中街1號
  • 電話區號:0817
  • 郵政區碼:637700
  • 地理位置:營山縣東部
  • 面積:40平方公里
  • 人口:5.25萬
  • 方言:營山方言
  • 氣候條件:四季分明,雨水豐富
  • 著名景點:龍王寨、白岩寨、帶河、陡坑發電站
  • 機場:南充高坪機場
  • 火車站:小橋火車站
  • 車牌代碼:川R
  • 自然資源:地下膨潤土、天然氣資源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人口民族,自然資源,經濟概況,政務工作,社會事業,

歷史沿革

據《營山民間傳統文化》記載:最早的小橋場可追溯到明朝萬曆年間,即小橋鋪。當時的小橋鋪只有一些院落住戶,農商兼營,沒有形成街道。清康熙年間,“湖廣填四川”時,湖廣和江西移民來到小橋鎮,看中這裡是個“五馬歸槽”(周圍有5個山包,狀如5匹野馬) 的福地,傍店建房、修廟,逐漸形成一條長約20多米的街道,人稱老橫街。隨著移民入籍人口繁衍,集市商貿發展,至清乾隆八年(1743年),小橋已是全縣15個場鎮之一。

行政區劃

位於營山東部,距縣城17公里,與渠縣接壤,達成鐵路、南大梁高速公路、204省道橫貫全境。全鎮人口5.25萬人,城鎮面積2.5平方公里,轄13個村民委員會、116個村民小組、1個街道居委會、7個居民小組,其中農業人口19456,場鎮面積1.5平方公里。

人口民族

小橋鎮總人口約為30752人。
總人口
22346
11645
10701
家庭戶戶數
5745
家庭戶總人口(總)
21443
家庭戶男
10984
家庭戶女
10459
0-14歲(總)
5836
0-14歲男
3178
0-14歲女
2658
15-64歲(總)
14859
15-64歲男
7714
15-64歲女
7145
65歲及以上(總)
1651
65歲及以上男
753
65歲及以上女
898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22262

自然資源

地下膨潤土、天然氣資源。

經濟概況

小橋鎮鎮在城鎮建設方面確定了“主攻一點,建好一線”的基本思路。主攻一點即集鎮建設重點,建好一線即建設好204省道沿線村組,形成以牛羊、水產養殖、建築建材、草編、優質果品等為代表的特色產業。
小橋鎮在果業、養殖業、加工業等方面發展較為突出。小橋鎮白岩寨種植的桃子、鳳梨和枇杷十分暢銷,每年能給農戶帶來數十萬收入,
牛市在該鎮已擁有百年歷史,牛肉和相關皮革製品遠銷河南和山東等地,這也帶動了牛養殖業的發展,雞、魚、豬的養殖大戶也比比皆是。
小橋鎮是遠近聞名的草編之鄉,擁有草編加工大戶28戶,年加工能力達200多萬件,拱背村的草帽加工戶不僅要編織普通型的草帽,而且還要加工特別精細的工藝草帽、旅遊麥草編織袋、工藝美術畫等10多個系列的產品,主要銷往雲南、貴州、重慶、湖北等省市,一些高檔草帽還要出口東南亞。
小橋鎮
湯麻花是小橋鎮的特產,第三代傳人為李紅。利用上等麥面、優質紅糖、土雞蛋和純菜油,再採用獨家秘制方法製作,炸出的麻花不僅香酥、而且易保存,已經成為市民帶往成都、深圳、北京等地探親訪友的必備品,並參加了十九屆西部商品交易會。
讓當地人喜愛外地人稱絕還有小橋楊豬肝,這道以爆炒為主要烹飪方式的菜餚,除去了豬肝的腥味,而且保留了嫩滑的口感,而豬肝在當地,還有煮湯、滷製、熏制等多種做法。
小橋鎮休閒文娛發展在全縣也是可圈可點,擁有多所武術、音樂類培訓機構,也擁有大酒店、KTV等娛樂場所。

政務工作

四川省營山縣小橋鎮按照習近平同志“多在實效上用功、不在形式上費勁”的指示精神,力戒形式主義,不做表面文章,組織參學黨員開動“五類機器”,攻堅破難促發展。
開動“挖掘機”,查找突出問題。以“千名幹部下基層、萬人獻計謀發展”、“陽光查找亮問題、對症施策謀發展”為抓手,組織參學黨員幹部離開椅子、撲下身子,深入到位置最偏遠、條件最艱苦、問題矛盾最多的地方,和民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嘮嗑,查找到黨性修養、宗旨觀念、服務意識、精神狀態、辦事效率、工作作風等方面的突出問題80多個,查找到影響和制約小橋鎮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問題40多個,並召開座談會,逐個分析了問題產生的主客觀原因。
營山縣小橋鎮
開動“輸送機”,傳達政策信息。在“服務基層、服務民眾、服務發展”的過程中,黨員幹部堅持“帶著政策下去”、“帶著信息下去”,努力當好“政策宣傳員”,積極向企業宣傳黨委政府關於技改貼息、節能降耗、自主創新、職工安置等優惠扶持政策;向民眾宣傳新農合、農村養老保險、林權制度改革、家電下鄉等惠民政策。在宣講過程中,黨員幹部充當“信息介紹員”,向企業介紹市場拓展、產品供需、員工招聘、技術改造等方面的信息200多個,發放整理彙編的幫扶企業政策措施3000多份;向民眾發放良種良法、農業技術等科技宣傳資料5000多份,提供致富信息400多條,幫助確立致富增收項目200多個。
開動“錄音機”,傾聽民眾意願。通過座談走訪、民主懇談、發放調查問卷等形式,體察民情、傾聽民聲、匯集民意,掌握民眾在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困難,了解當前民眾最想知道什麼、最關心什麼、最需要什麼、最迫切想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最大限度地避免民眾訴求無門、熱點難點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的現象。同時,廣泛徵集基層對黨政部門在服務意識、服務質量、工作作風及勤政廉政方面的意見和期望,以及對促進農民增收、促進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好的點子和建議,真正做到“帶著感情下去”、“帶著民情上來”。據統計,活動期間,黨員幹部走訪民眾8000多人次,接待民眾3000多人次,收集意見和建議500多條。
開動“發動機”,助推經濟發展。對調研過程中收集到的制約和影響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進行匯總、梳理、分析、探討,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建議100餘個。向企業派駐黨建指導員、項目協理員、發展助推員,把經濟發展波動期變為加快發展機遇期;突破發展畜禽、糧油、水產、蠶桑、果蔬等五大農業主導產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加快發展以白岩寨為核心的生態旅遊建設,打造集觀光、休閒、娛樂、增效於一體的高效農業;實行黨員幹部“包和諧、保平安”責任制,要求每月至少帶案下訪一次、公開接訪一次、摸底排查一次、集中會診一次、回訪查看一次,使黨員幹部真正站在維護和諧穩定的第一線,為科學發展營造平安穩定的社會環境,
開動“縫紉機”,密切黨群關係。大力開展以“百姓說事制度、下訪問事制度、民主議事制度、承諾辦事制度、定期評事制度、全程公開制度和‘第一時間’工作法”為主要內容的“六制一法”工作模式,讓民眾話有處說、事有人辦、矛盾能及時解決。把轉變作風作為澤惠民生、密切關係的重要手段,設立民事代辦點19個,50多名鎮村幹部長期從事為民代理代辦服務,真正做到了“民眾動嘴、幹部跑腿,省時省力省耗費!”據統計,自活動開展以來,黨員幹部接訪民眾3000多人次,為企業、基層和民眾辦好事、實事500多件,代理代辦事項600多個,黨群幹群關係明顯好轉。

社會事業

小橋鎮區位與交通優勢明顯,坐擁火車站、南大梁高速出口和省道204,不僅串聯起周圍的鄉鎮,也是營山與渠縣間最大的場鎮,曾被譽為營山“小香港”。
城鎮化率接近50%,有初級、高級中學3所,衛生醫療機構2家。小橋鎮發展了一批食品釀造、建材、皮革、印刷、竹器、草帽、家具、燃氣、建築等企業,個體工商戶達568戶,2004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到7720萬元,綜合考核居全縣第八位,是南充市市級綜合治理模範鎮和市級衛生鎮。
2013年,小橋鎮被評為我省省級示範小城鎮; 2014年,小橋鎮躋身全國重點鎮,這意味著小橋鎮將進入新一輪的變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