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根蒜(石蒜科蔥屬植物)

小根蒜(石蒜科蔥屬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小根蒜(學名:Allium macrostemon Bunge)是石蒜科蔥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鱗莖近球形,外被白色膜質鱗皮,果為蒴果。花期5~8月,果期7~9月。是中藥薤白基原之一。主治:胸痹心痛徹背;胸脘痞悶;咳喘痰多;脘腹疼痛;泄痢後重;白帶;瘡癤癰腫。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小根蒜,薤白
  • 拉丁學名:Allium macrostemon Bunge
  • 別稱:菜芝、蕎子、小蒜、薤白
  • :植物界
  • 亞綱:百合亞綱
  • :天門冬目
  • :石蒜科
  • 亞科:蔥亞科
  • :蔥族
  • :蔥屬
  • 分布區域: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東、湖北、貴州、雲南等地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栽培技術,選地,整地,選種和繁殖,田間管理,採收,營養價值,食用價值,營養成分,食用方法,藥用價值,開發利用,研究展望,

形態特徵

鱗莖圓柱狀,具粗壯的根鱗莖外皮白色,膜質,不裂或很少破裂成纖維狀。
葉葉條形,扁平,具明顯的中脈,近與花葶等長,寬4-10毫米。花葶稜柱狀,具2-3縱棱或窄翅,高20-50(-60)厘米,中部粗(1.5-)2-3.5毫米,下部被葉鞘總苞2-3裂,早落傘形花序少花,鬆散,小花梗近等長,比花被片長2-5倍,頂端常俯垂,基部無小苞片。
花花鐘狀開展,紅紫色至紫色花被片長8-12毫米,先端平截或凹缺,外輪的寬矩圓形,舟狀,內輪的卵狀矩圓形,比外輪的稍長而狹花絲等長,略長於或等長於花被片,錐形,在最基部合生並與花被片貼生子房倒卵狀球形,頂端有時具6枚角狀突起花柱伸出花被。花果期8-10月。
小根蒜小根蒜

生長環境

生於耕地雜草中及山地較乾燥處,喜涼爽氣候條件,在夏季高溫期休眠,冬季土壤凍結後小鱗莖在地下越冬。春秋季節生長旺盛。小根蒜生於田間、山坡、乾草地、林緣、荒地、溝谷、草旬,常成片生長,形成優勢小群。

分布範圍

多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東、湖北、貴州、雲南、甘肅、江蘇等地

栽培技術

選地

小根蒜對土壤要求不高 , 耐貧瘠 ,適於多種 土壤栽培 ,但以地勢平士 日 . 、 向陽 、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佳。

整地

選好栽培 田後進行整地 、施基肥 。 深翻 20厘米 , 結合翻地每 667 平方米施入腐熟農家肥 2 000 千克 , 尿素 3 —5 千克, 將地整細耙平 , 做成寬 1.2 — 1.5 米 的平畦 ,高 12 厘米 ,長視地形而定。 將床澆透水待播。

選種和繁殖

可用種子、珠芽和鱗莖繁殖。春末和秋末均可播種。
1、種子繁殖:採用條播,在床面上橫向或順向開溝5厘米深,行距8厘米,每667平方米用種子1千克 ,拌細沙撒播於溝內、每平方米需保苗350株左右。生長1年半後方可收穫。
2、珠芽繁殖:在床面上開5厘米深溝,按行距8厘米,株距5厘米點播,畝需用珠芽5千克左右,每平方米播 300粒珠芽。春播珠芽當年秋後收穫;秋播可以在第2年春季5月中、下旬採收,時間短,豐產性好。
3、鱗莖繁殖:播種前應先對種鱗莖進行選擇,淘汰個體較小、有病斑或機械損傷的鱗莖,除去乾葉,剪掉部 分鬚根,即可播種。播前先在畦內按行距8厘米開溝,溝 深5 ~6厘米,按株距3~5厘米將種苗擺放在溝內,澆底 水,保持土壤濕潤。在適當的溫度條件下,7—10天即可萌芽出土。畝用種鱗莖100千克,每平方米需要保苗300 株以上。

田間管理

1、澆水:小根蒜栽植後,應適當控制澆水,以中耕保墒為主。土壤結凍前灌凍水,在灌凍水的基礎上,在畦而上覆蓋馬糞、圈肥護根防寒,保護植株安全越冬。
2、施肥 :小根蒜在生育期間還應分期追肥,植株返青時結合澆返青水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 ~ 15千克 、過磷酸鈣20—30千克,以促進植株返青發棵。 返青30天左右進入發葉期,每 667 平方米施尿素15~30千克。當鱗莖開始膨大時,每667平方米施尿素25~30千克、硫酸鉀15 —20 千克。
3、中耕:小根蒜開始膨大以前,中耕除草2 ~3次,耕深3~4厘米,保持土壤墒情,增加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濕度,促進根系發育。

採收

小根蒜的採收時間很關鍵。繁殖方法和播種時間的不同,其採收期也各有不同。小根蒜一般在 5 月中旬開始逐漸抽蕁, 春季應在抽薹前及時採收,採收過早產量低,採收過晚會抽摹,質量差;小根蒜秋季不抽薹,所以秋季在封凍前採收即可。若在小拱棚或大棚溫室栽培,使用種子繁殖的要保證生長期在5 ~6個月,採用珠芽和鱗莖繁殖的生長期最低不少於3個月 , 當植株長到 4 葉時 ,掌握在未抽薹前採收。

營養價值

小根蒜全株含有豐富的營養成 分。據分析,每100克鮮品中:含有蛋白質3.4克、脂肪0.4克、碳水化合物26 克、粗纖維0.9克、胡 蘿蔔素 3.94毫克 、維生素B10.08毫克、維生素B,0.14 毫克、尼克酸1.0毫克、維生素C69毫克、鈣100毫克、磷53 毫克、鐵4.6 毫克。還含有多種微量元素:每克乾品含鉀31.3毫克、鈣31.1毫 克、鎂2.50 毫克、磷11.13毫克、鈉0.32毫克、鐵251微克、錳67微克、鋅26微克、銅6微克 。鱗莖含有蒜氨酸、甲基蒜氨酸、大蒜糖等成分,同時,每100克鮮品中含17種胺基酸的總量約為7019.53毫克,游離胺基酸788.13毫克, 必需氨基 酸分別占總胺基酸和游離胺基酸的28.5%和18.30%。其中以谷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最高。

食用價值

營養成分

小根蒜每百克鮮品含水分68g、蛋白質3.4g、脂肪0.4g、碳水化合物26g、粗纖維0.9g、灰分1.1g、熱量506.26千焦耳、鈣100mg、磷53mg、鐵4.6mg、胡蘿蔔素0.09mg、維生素PP1.0mg、維生素B10.08mg、維生素B20.14mg、維生素C36 mg。每克乾品含鉀31.3mg、鈣31.1mg、鎂2.50mg、磷11.13mg、鈉0.32mg、鐵251μg、錳67μg、鋅26μg、銅6μg。另外,鱗莖含蒜氨酸、甲基蒜氨酸、大蒜糖。
小根蔥小根蔥

食用方法

①鮮菜擇洗乾淨,蘸醬、做湯、做餡或炒食。本菜葉近於蔥。
②醃製成醬菜或鹹菜。
③調味。

藥用價值

藥用價值
1.野蒜又叫小根蒜,它長得像獨頭的大蒜,但比大蒜小,氣味又有點像蔥。據研究它含有17種胺基酸,保健上傳統中醫學認為薤白具有溫補作用,可健脾開胃,助消化,解油膩,促進食慾。對體弱者而言,薤白可潤中補虛,使人耐寒。具有預防貧血及解毒作用,還能夠促進毛髮生長和防止皮膚老化,也可用於抗過敏、肝炎、白血球減少等症,能夠健胃止痢、止痛通陽化氣,開胸散結,冠心病、慢性腸炎、高血脂病人宜常食用。另外,薤白的鈣、磷等無機鹽含量極高,經常食用有利於強健筋骨,特別對於成長期的兒童和缺鈣的老人有良好的營養價值。氣虛者慎食用。
2.小蒜又叫野蒜或野蔥(南方),屬百合科植物小根蒜的全株。營養學家對其大加推崇,分析說小蒜不僅營養豐富,同時有如下功效:
(1)解熱、祛痰:蔥的揮髮油等有效成分,具有刺激身體汗腺,達到發汗散熱的作有;蔥油刺激上呼吸道,使黏痰易於咯出。促進消化吸收:蔥還有刺激機體消化液分泌的作用,能夠健脾開胃,增進食慾。
(2)抗菌、抗病毒:蔥中所含大蒜素,具有明顯的抵禦細菌、病毒的作用,尤其對痢疾桿菌和皮膚真菌抑制作用更強。
(3)防癌抗癌:香蔥所含果膠,可明顯地減少結腸癌的發生,有抗癌作用,蔥內的蒜辣素也可以抑制癌細胞的生長。
除此之外,小蒜還有食療作用,小蒜性辛、味苦、溫;具有通陽散結、行氣導滯的功效;用於胃氣滯、瀉痢等病症。多吃一些蒜對於我們自身來說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大家都可以多吃一些蒜還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增強自身的免疫系統能力,尤其是在冬天流感肆虐,多吃一些蒜還可以有效地提高自身抗病毒感染能力,而且蒜的價格也不是特別昂貴。

開發利用

薤白淨透明、皮軟肉糯、脆嫩無渣、香氣濃郁,自古被視為席上佐餐佳品。小根蒜作為一種野生蔬菜,可以加工成多種食材。製成保鮮菜,在早春或深秋季節上市,可以豐富蔬菜品種,緩解市場供需矛盾;把小根蒜脫水乾制,可以保持周年供應,方便食用。小根蒜具有類似大蒜、蔥的特徵風味,可用於製作系列新型調味品,如:風味醬、蒜粉、蒜泥等。小根蒜具有可食性和安全性,且具有良好的抑菌能力,符合作為食品防腐劑源的要求。將小根蒜製成食品防腐劑,加入或噴淋到食品表面,能起到良好的防腐保鮮作用。

研究展望

目前,國內外學者對小根蒜的研究多集中在其鱗莖(即薤白)的藥用化學成分及其臨床套用價值方面,對其植物學特徵、營養品質、人工馴化栽培的研究不多。特別是作為江蘇沿海灘涂生長的野生蔬菜,對其入_T.馬1tl化和高產優質栽培技術的研究還不夠系統全面。對其耐鹽性的研究及開發利用尚沒受到應有的重視,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小根蒜繁育、栽培和開發利用技術體系,在產品深加丁和市場銷售方面基本還是空白。因此,在人們更加注重營養和健康的今天,小根蒜的開發利用將具有積極的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