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總理(劉建華執導電視連續劇)

小巷總理(劉建華執導電視連續劇)

《小巷總理》是劉建華執導劇情類電視連續劇,由姜昕言張子健參加演出,故事描述了女主人公汪詩萍下崗以後,而她的戀人黎子游則拿到了耶魯大學的入學通知書,命運的兩極走向給兩個人的戀情帶來了陰影。汪詩萍做出了無奈的選擇,到社區當了一名主任,這種社會角色的變化被黎子游的母親看成一種“墮落”,於是改造了汪、黎之間的信件導致兩人分手。汪詩萍帶著心靈的創傷投入了社區建設,飽嘗了苦辣辛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巷總理
  • 出品時間:2006年
  • 出品公司:四平電視台電視劇製作中心,陝西百年環億文化傳播公司
  • 製片地區:中國大陸
  • 拍攝地點:吉林四平
  • 首播時間:2006年8月31日(央視)
  • 導演:劉建華 
  • 編劇:薛立業
  • 主演:姜昕言,張子健,彭玉,許娣
  • 集數:20集
  • 每集長度:40分鐘
  • 類型:社會,劇情
  • 上映時間:2006
  • 製片人:張岱均
  • 主要獎項:榮獲遼寧省第八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
    遼寧省第十四屆優秀電視劇評選單本電視劇二等獎。
  • 出品人:肖波
  • 攝影師:張飈
角色介紹,分集劇情,演員表,獲獎情況,製作緣由,

角色演員介紹

故事緊緊圍繞幾位社區主任的命運而展開,女主人公汪詩萍的奮鬥與犧牲令人感動、令人敬佩、令人振奮,也令人憂傷。
這一天,大學機械系畢業生汪詩萍下崗了,而她的戀人黎子游則拿到了耶魯大學的入學通知書,命運的兩極走向給兩個人的戀情帶來了陰影。汪詩萍做出了無奈的選擇,到社區當了一名主任,這種社會角色的變化被黎子游的母親看成一種“墮落”,於是改造了汪、黎之間的信件導致兩人分手。汪詩萍帶著心靈的創傷投入了社區建設,飽嘗了苦辣辛酸。
社區是人文景觀的萬花筒,汪詩萍在工作中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她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了社區內的百姓,贏得了大家的信賴。她用自己屈辱的眼淚換來了百姓感動的眼淚,魯青社區由混亂走向和諧。在保障和提高弱勢群體生活的前提下,社區的民主建設、文化建設都初露端倪。
在這一過程中,汪詩萍救助了靠撿垃圾為生的夏大媽及其孫女夏小悅,並在夏大媽亡故後主動承擔了撫養夏小悅的責任。夏小悅的父親夏志遠曾經是一位廠長,幾年前因工作失誤入獄,他獲釋後主動參與了社區工作,並與汪詩萍產生了戀情。汪詩萍在工作中得罪了社會渣滓郝如夢,有一天郝如夢想強姦汪詩萍被夏志遠解救,郝如夢用刀扎傷了夏志遠,汪詩萍與夏志遠的感情在災難中得以升華。就在兩個人談婚論嫁的時候,黎子游在國外偶遇災難回國了,汪詩萍得知黎母作弊的內情心疼不已,陷入了情感旋渦。
黎子游想恢復與汪詩萍的戀情,而汪詩萍則無法拋棄現實回歸歷史,夏志遠又對汪詩萍的感情產生懷疑,於是三個人便展開了一場追逐。夏志遠躲開了汪詩萍,汪詩萍又躲開了黎子游,去另一個艱苦的社區創業去了。經歷了一番情感磨難,汪詩萍恢復了夏志遠對她的信任,黎子游也放棄了汪詩萍。黎子游與母親一起為汪詩萍和夏志遠主持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婚禮,夏志遠與黎子游也成了患難朋友。
這座城市畢竟令黎子游憂傷,他要離開這裡去北京闖天下。這時候他母親已經患有腦血栓,在他無力前行的情況下,汪詩萍與夏志遠承擔了照顧黎母的責任,令黎子游一心無掛地上路了。
伴隨著汪詩萍的命運走向,社區建設也是芝麻開花。汪詩萍親手改造了兩個社區,贏得了民政局長李一民的信任。李一民任區委書記後搞了一次改革嘗試,在街道層面上建了一個大社區。汪詩萍在事業上又向前邁了一步,當了大社區的主任。
汪詩萍的個人命運與社區建設緊密相連。當汪詩萍戰勝了種種生活磨難之後,她為之奮鬥的社區建設已經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分集劇情

第1集
  這一天令汪詩萍終生難忘——她所在的工廠破產了,這位大學機械系畢業生不得不接受下崗的現實;與此同時,她的男友黎子游則順利地通過了托福考試,馬上就可以出國留學。  汪詩萍開始尋找出路。黎子游勸汪詩萍也像他一樣考托福出國,而汪詩萍則需要一份工作支持弟弟讀書,境遇的不同培養了兩人矛盾的萌芽。伴隨著命運的兩極走向,這對同窗戀人不得不正視情感世界的隱憂。  一天,汪詩萍邂逅了大學同學方圓圓,獲得了一些關於社區方面的信息。不久前,方圓圓滿懷一腔抱負去魯青社區“了解社會”,當了幾天社區主任後,因吃不了苦而中途撂了挑子。汪詩萍譏笑方圓圓“沒出息”,方圓圓則說汪詩萍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兩個人於是打了一個賭:賭汪詩萍能不能到社區幹上一年。  方圓圓帶著汪詩萍去見市民政局局長李一民,談了她們的想法。李一民聽了很高興,說中國的社區建設任重道遠,需要大批的年輕人、知識分子投身進來。李一民肯定了汪詩萍的勇氣,答應為她安排。  汪詩萍把自己的想法說與黎子游,黎子游堅決反對。在黎子游的印象中,今天的社區與當年的居委會完全重合。他認為汪詩萍是要做老大媽所做的事,無非是走街串巷發鼠藥、收衛生費。
第2集
  知識分子的良知喚起了汪詩萍的勇氣,和吳金陵一樣拒絕了謝保芳交給她的調解任務。這讓謝保芳驚訝不已,問了一句為什麼,汪詩萍說因為“低保”發放不公。謝保芳又問哪裡不公,汪詩萍說管盈利開得起飯店又享受“低保”就是不公。謝保芳讓汪詩萍拿出管盈利開飯店的證據來,汪詩萍天真地找居民出證,結果卻空手而歸——人家不敢得罪人,躲了。汪詩萍拿不出證據,謝保芳又得“理”不讓人,把汪詩萍狠狠痛斥了一頓。  汪詩萍同情窮人的境遇,也對那些冒領者深惡痛絕。她要還窮人一個公平,於是開始調查。  汪詩萍首先到工商局調查,卻沒找到管盈利的註冊檔案,調查一無所獲。吳金陵開始欣賞汪詩萍的一身正氣,建議汪詩萍跟蹤管盈利。汪詩萍也想不出別的辦法,就偷偷監視管盈利的行蹤,終於找到了管盈利的飯店。汪詩萍理直氣壯地拉謝保芳去看管盈利的飯店,謝保芳也理直氣壯,說那是別人開的。
第3集
  謝保芳不知道,就在他們飲酒歡慶的時候,吳金陵早把情況反應到了李一民那裡。  選舉結果被市民政局推翻了,理由是不夠法定人數。  吳金陵見汪詩萍不參加競選,就站出來與謝保芳一爭高下。  一天,汪詩萍突然接到李一民的電話,約她談一談。汪詩萍馬上來見李一民。李一民希望汪詩萍積極參加競選,汪詩萍有些為難,李一民便做了一番思想工作,鼓勵她認識社區工作的意義,勇做一番大事業。
第4集
  詩萍從郝如夢家裡出來,對怪瘋子郝如夢大惑不解。吳金陵告訴汪詩萍,郝如夢生活不檢點,先後跟幾個髮廊小姐有染,妻子發現後要離婚,這郝如夢死活不離,後來就瘋了。法院無法判離。汪詩萍對郝如夢妻子產生同情,說這女人也真夠倒霉的!  汪詩萍剛剛安頓了怪瘋子郝如夢,管盈利妻子又找來了,說管盈利開始吸毒,要社區幫著戒毒。汪詩萍吳金陵再一次出面教育管盈利。管盈利一口咬定是媳婦誣陷他,還當著社區人的面與媳婦廝打起來。汪詩萍奮不顧身去拉架,卻被管盈利一把推倒了。吳金陵看不過眼去,衝上去扇了管盈利一耳光,管盈利被打愣了。管盈利的小媳婦見丈夫挨了打,立即殺了個回馬槍,說“你可以教育,但是不能給我打呀!”於是夫妻倆又和好如初一致對外,竟把汪詩萍、吳金陵趕了出來。  郝如夢是個色鬼,自打見了汪詩萍後經常犯病,犯了病就得見汪詩萍,見了汪詩萍就好像吃了藥,一切正常看不出一點破綻來。汪詩萍有苦說不出,每次都要吳金陵陪她去,吳金陵也煩得不行,責備她話說大了,什麼“有事你就說”,稀奇古怪的事你管得了嗎?
第5集
  汪詩萍帶小悅去監獄探視了夏志遠。她事先囑咐小悅,不要把奶奶的死訊告訴爸爸,如果爸爸問起來就說老人腳壞了不能來。小悅是個懂事的孩子,見了爸爸故意裝出笑臉。夏志遠惦記著老母,不停向孩子詢問奶奶的情況,小悅終於裝不下去了,伏在爸爸懷裡失聲痛哭嘴裡卻依舊在騙爸爸:“奶奶她……腳崴了……”  汪詩萍領著小悅見了監獄長,對他介紹了小悅和奶奶的情況,希望獄方能考慮小悅的情況為夏志遠減刑。監獄長告訴汪詩萍,夏志遠在獄中表現很好,不久就可出獄了。汪詩萍從監獄長口中還知道了夏志遠入獄的緣由,對他的不幸深表同情。原來,夏志遠是因為工作失誤而入獄的,一位員工的抽菸點燃一場大火,把廠長送進了監獄。  魏革命還是耐不住寂寞,白天在家裡呆不住,便抱著孩子走東家串西家。有一回走樓梯不小心摔了,雖說摔了自己保護了孩子,可孩子的父母還是把他辭了。人家後怕呀!汪詩萍問魏革命要不要再找一個人家,魏革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子,不敢了。
繼續看6-10集
選集
選集

演員表

角色演員備註
梁英薩日娜----
汪詩萍姜昕言----
夏志遠張子健----
謝保芳彭玉----
楊桂花普超英----
李一民曹力----
吳金陵許娣----
阮柔郭崇聯----
黎鳳珍閆淑琴----
米香邊怡苗----
米老太柏青----
管盈利宋力新----
魏革命王早來----
郝如夢張明亮----
黎子游劉伯勛----
沙美麗郭春英----
田小禾王潤青----
陳富源李躍民----
米倉趙雨奎----
潘小玉辛影----
趙教授張運濟----
方圓圓吉靜----
米碗蔣秀珍----
趙英欒淑梅----
夏小悅田甜----
米囤李大雨----
夏大媽劉凡----
陸書記李旗山----
葉書記張安健----
項滿月宋思寧----
劉助理楊寧----

獲獎情況

榮獲遼寧省第八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遼寧省第十四屆優秀電視劇評選單本電視劇二等獎。

製作緣由

伴隨中國社會的發展,大批的計畫經濟模式中的“單位人”漸漸演變成商品經濟條件下的“社會人”。社會身份的改變決定了生存狀態的改變,這部分“社會人”的生活由誰來管?這一問題不可迴避地擺在了中國政府的面前。於是,“社區”作為一種新事物於十年前悄然進入中國人的生活。經歷了十年的建設與發展,中國的社區作為嶄新的社會細胞漸漸為大眾所認識。
小巷總理(劉建華執導電視連續劇)
十年的發展歷程是如何走過來的?在認識上又是如何由陌生走向熟知,由輕視走向關注?社區工作者的命運在這一過程中又發生了何樣的變化?有了這樣的疑問,便有了創作和生產電視劇《小巷總理》的良好初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