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華禪寺

寶華禪寺

寶華寺,又稱寶華禪寺,在旺山村薛家灣寶華塢。該寺始建於南朝梁天監二年(公元503年),距今已有 1500年的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寶華禪寺
  • 別稱:寶華禪寺
  • 地理位置:旺山村薛家灣寶華塢
  • 始建時間:南朝梁天監二年(公元503年)
歷史:,景點:,

歷史:

據說天監二年,有位憨憨尊者,從天竺(印度古稱)遠遊震旦(中國),一天路過堯峰,見這兒山勢奇特,展開的山脊,左三右四,像枝盛開的蓮花,心中萬分喜歡,於是就在這兒駐足停留。當時這裡有位叫吳廣的人,就將自己的宅院捐獻出來給憨憨尊者作了佛寺,這佛寺就叫作“寶林院”。
那么寶林院又怎么變成“寶華寺”的呢?原來,蓮花在佛教徒的眼中是純潔的寶花,蓮花的紋飾常被裝點在佛座上憨憨尊者當年在此地駐紮立寺,就因這兒山勢如蓮,五代十國時吳越王錢鏐,就因此將“寶林院”改成了“寶華寺”,“華”在古代和“花”字相通,從此,這兒的山峰、山塢也就有了寶華山、寶華塢的美稱。宋代,因智顯禪師曾在此居住,因此又有“智顯禪院”的稱呼。
千百年來,寶華寺幾經興衰。到宋朝祥符年間,寶華寺已年久失修,當時郡守秦羲曾對寶華寺作過一次較大休茸,重建殿堂、經藏,將殿宇修建得飛檐翹角,金碧輝煌,被人們稱為勝剎。清末民初,寶華寺又日勢頹敗,廟址為豪家所占,改成了墳墓,後來在原來寺廟的東面重建了一座小廟,但不久連這座小廟也逐漸荒廢了。寶華寺原有憨憨井,憨憨橋,憨憨塔,智顯塔等古蹟,今除憨憨泉仍清流不衰外,其他古蹟已經蕩然無存了。
現寶華古寺由旺山村投資重建,在原址重樹殿宇,重塑佛身,開園植樹,造橋引流,對憨憨泉也重加疏浚,築亭保護。這些舉措,對於恢復堯峰山的歷史古貌,增加吳中旅遊的內涵,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都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景點:

觀音池
因池內有觀音雕像而得名。觀音,又稱“觀世音”,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觀音以慈悲為懷,誓言要普救世上所有受苦眾人後才成佛。觀音信仰,在民間的影響甚大。池中漢白玉觀音塑像,手持淨瓶,通體潔白無瑕,象徵觀音菩薩的慈悲之心和無私胸懷。
憨憨泉
在觀音池(放生池)旁,有一梭形六角亭,亭子裡是一口井,花崗石欄,在花崗石欄的里側有台階走下去,不過四五級台階,就到水面,這就是蘇州的又一處憨憨泉。
據旁邊的說明介紹,憨憨泉,又稱頷頷泉,據說天竺頷頷尊者曾手持錫仗,雲遊四方。一日來到堯峰山下,見這兒山清水秀,風光旖旎,便將錫仗插入泥中,決定在此築廟駐足。誰知當他拔起錫仗時,地下就有一股清泉湧出,從此永不乾涸,被人稱作頷頷泉。也有人說,有仙人路過此地,被寶華寺僧人助人為樂的精神感動,留下了這口井。這兒的泉水,天旱不竭,天澇不溢,甘甜清洌。
當地人介紹說,這憨憨泉的水,只要用桶去舀,總是舀不完,因為這是山泉水,泉脈能不斷來補充水量。當然如用抽水機,那是能抽乾的。因為造了亭子,許多遊人去寶華寺進香時,總喜歡在這裡坐一坐,休息一下,看看幽靜的周邊景色,靜一下心,再去寺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