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仁院

寬仁院

寬仁院坐落在威海市環翠區海濱北路南段的西側,始建於1902年,由兩組英式木骨石砌建築組成,原為英商住宅,1934年轉為天主教會產業,改建為修道院和孤兒院。解放後,寬仁院先後為辦公用房和博物館,現恢復為天主教堂。寬仁院是典型的英式風格建築,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先後被公布為省級、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寬仁院
  • 坐落威海市環翠區海濱北路南段
  • 始建:於1902年
  • 性質:中國歷史上的海防重鎮
文物歷史,文物布局,歷史沿革,文物價值,

文物歷史

威海是中國歷史上的海防重鎮。1398年明朝政府在此設衛屯兵,始稱威海衛。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徹底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和軟弱,列強接踵而來,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在沙俄租借旅順之後,英國政府見有機可乘,便急不可待地以與沙俄保持均勢為藉口,訓令其駐華公使竇納樂向清政府提出租借威海衛的要求。1898年清政府答應英國租借威海衛。後經談判中國政府於1930年10月收回威海主權,英國又續租劉公島10年。
英租時期(1898-1930年),英國人以經營劉公島為主,但在陸地上的威海灣沿岸也留下了不少西式風格的建築。英人將威海作為人間天堂、休閒避暑勝地,興建了具有濃厚英國本土特色的建築,其中,南部為宗教分布區,以露石台別墅和寬仁院為代表。

寬仁院寬仁院

文物布局

寬仁院占地面積約約9300平方米,建築面積2456平方米,由主、副兩座樓房組成,共有房屋123間。主建築天主教堂1934~1937年建,二層,平面呈“丫”字形,四阿頂,東側和南側有天窗、迴廊。附屬建築四阿式大屋頂,有天窗、迴廊和八角形的花廳。另有附屬平房,也就是原露石台別墅,墅建於1902年,院內有花園、園藝院,威海陶瓷廠院內西南角的方形建築(陶瓷技術開發中心)為原寬仁院施診所舊址,也屬於該文物保護單位的組成部分。

歷史沿革

露石台別墅露石台別墅
據有關資料記載,寬仁院的前身是露石台別墅,建於1902年,是英商和記洋行的私人別墅。1934年,十幾名盧森堡黑衣修女來到威海,時逢英商和記洋行露石台別墅作為抵債資產轉移到天主教會名下,教會將此建築撥付給修女會,修女們將別墅擴充改建,在別墅以南修建了修道院和孤兒院,就是這“寬仁院”。
寬仁院的主要功能是修道院,兼有孤兒院、診所等慈善機構。有中外籍傳教士12人(外籍3人)。弧兒院收容的棄嬰、貧家子弟以女童為主,最多時達168人,除病亡外,余者被人領走,至解放時,只剩下9人(其中包括病殘4人)。
解放後,寬仁院先後做過辦公室、招待所、職工宿舍、威海博物館等,現恢復為天主教堂。

文物價值

寬仁院建築形制屬西式建築,具有典型的西方文藝復興式建築風格,附屬建築露石台別墅為英國民居式建築,外牆飾以五彩石塊和白色百葉窗,顯得古樸大方。明清時代,此地是捕魚海口,名爐石崖,一名爐石台,名稱由來、含義無考,後傳為露石台。
寬仁院建築精美,歷史悠久,作為特殊歷史時期的實物見證,山東省人民政府1992年6月20日公布寬仁院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6月被列入山東省歷史優秀建築。威海市人民政府1993年3月28日立“寬仁院”文保單位石碑,規定了保護建築和文物控制範圍,寬仁院、露石台別墅、花園及尚被占用的施診所均納入保護範圍。
2013年6月,寬仁院與威海其它英式歷史建築一起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