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海縣桃源街道回浦國小

寧海縣桃源街道回浦國小是秀才潘子潮創辦的學校,始稱浦西學堂,學生30餘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海縣桃源街道回浦國小
  • 類別:國小
  • 教學用房:1219平方米
寧海縣桃源街道回浦國小在桃源街道冠莊村。民國2年(1913年),民國16年(1927),更名為浦西初級國小,學生增至2班,50餘人,潘為全先生任校長。民國25年(1936),冠莊設立回浦鄉,學校改名為回浦鄉中心國小,規模增至4個班,潘樹青接任校長。1942年至1945年,姚則明擔任校長。1947年至1949年,縣政府社會科長潘立本先生接任校長。以後,校名隨鄉鎮建制的變更而更易。1992年,撤區並鄉擴鎮後,更名為城關鎮回浦國小。2002年,撤城關鎮建四街道,改名為桃源街道回浦國小。現任校長陳和權。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校舍設在祠堂里。1969年,學校新建教學用房1219平方米,並附設國中班,全校共13班,學生500餘人。1982年至1983年,先後撤併雅致岙國小、石家岙國小、後徐國小、溪旁徐國小、李家國小。1984年,國中與國小分離,單獨立校。1990年,又新建1156平方米的教學樓和380平方米的教師宿舍樓各1幢,同時,修建環行跑道運動場,現有電腦32台,(教師用機4台,學生用機28台),各種教學設備更趨完善。1991年至1999年,先後撤併楊柳峰國小、堤樹國小、雷鋒國小。2007年,學校有10班,學生428人,教職工26人。其中專任教師21人,國小高級職稱18人,大專學歷10人,本科學歷4人。
八十年代,學校堅持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各項活動蓬勃開展。1985年,被評為省普及初等教育先進單位。小學生籃球隊在縣比賽中多次進入前四名。1989年,學校再次被評為省體育“達標”先進單位。學生書畫組有5人獲全國比賽優勝獎,60多人次獲縣市級獎。
九十年代初期,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農民對教育要求的提高,本學區生源出現外流現象。1992學年,應招收學生數91人,實招82人。1996學年,應招學生數95人,實招了78人。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本學區生源外流加劇。2006學年,應招收學生數75人,實招卻只有18人。隨著全國各地來回浦打工的民工子女就讀本校的增多,使在校學生數增加,據2008學年年報統計,548個學生中,省內外縣的19人,省外的325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44人。
面對教育發展的新形勢,學校堅持“育合格人才,創特色學校”的辦學宗旨,營造“求實、創新”的校風,“愛生、敬業”的教風,“勤奮、向上”的學風,積極為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創造條件,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贏得了社會的好評。學校先後獲“縣文明單位”、“縣文明學校”等榮譽稱號。同時,加強教職工隊伍建設,開展教科研工作,以教科研促教學,努力提高教育質量。幾年來,教師寫出了近百篇教學論文。其中《在生活與勞動中培養興趣獲取知識》獲浙江省中國小勞技教學論文三等獎,《淺議國小語文教學如何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獲全國語文教學研究論文三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