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岱衢族大黃魚

寧波岱衢族大黃魚

寧波岱衢族大黃魚,浙江省寧波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寧波地域位於中緯度地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南部有向中亞熱帶過度的痕跡;東部具有海洋性氣候性特徵。風向隨季節交替明顯,多異常天氣。夏冬季長,春秋季短,四季分明。冬無嚴冬,夏無酷暑,溫暖潤濕,光照、熱量、雨水資源豐富,適宜養殖大黃魚。寧波岱衢族岱衢族大黃魚具有體型細長、頭型渾圓、吻短而細巧、體色金黃、線條優美等特徵;體被圓鱗,體背面及上側面黃褐色,側面及下側面金黃色,背鰭及尾鰭均灰黃色,胸鰭和腹鰭黃色。

2013年4月15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寧波岱衢族大黃魚”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波岱衢族大黃魚
  • 產地名稱:浙江省寧波市
  • 品質特點:體型細長、頭型渾圓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2013年第1925號公告
  • 批准時間:2013年04月15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營養價值,藥用價值,產地環境,地形地貌,海洋水文,氣候條件,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寧波岱衢族岱衢族大黃魚具有體型細長、頭型渾圓、吻短而細巧、體色金黃、線條優美等特徵;體被圓鱗,體背面及上側面黃褐色,側面及下側面金黃色,背鰭及尾鰭均灰黃色,胸鰭和腹鰭黃色。

營養價值

通過常規營養檢測分析,寧波岱衢族大黃魚在水分、灰分、粗脂肪、粗蛋白上與福建養殖的閩粵東族大黃魚不同,其中灰分存在顯著差異(P<0.05)。胺基酸分析表明岱衢族大黃魚胺基酸總量較閩粵東族大黃魚低7.18%,而人體必需胺基酸含量比例上高2.26%。利用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法、氣象色譜質譜聯用法對寧波岱衢族大黃魚和普通大黃魚的脂肪酸營養組分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兩者在脂肪酸組成、極性脂比例等多個方面存在差別,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二乘法辨別等分析手段同步驗證兩者存在顯著差異。這也印證了寧波岱衢族大黃魚在營養成分、食用口感上與普通大黃魚不同,更接近於野生大黃魚的口感和味道。經6月抽樣檢測,寧波岱衢族大黃魚每百克含蛋白質19.57克-19.98克(17.7),脂肪12.0克-12.4克(2.5),水分69.1-71.6(77.7),灰分1.29-1.36(11.3)(結果見產品檢測報告)。

藥用價值

大黃魚有獨特的營養和藥用價值。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亦云:“大黃魚,開胃益氣,治暴下痢。” 大黃魚是東海漁場的優良魚種,不僅“其色如金、體態優美”,而且“肉厚骨少,味松而嫩”,故而《吳郡志》中說它是“唯出海中,其味絕珍”。
寧波岱衢族大黃魚寧波岱衢族大黃魚

產地環境

地形地貌

寧波簡稱"甬",位於中國海岸線中段,浙江寧紹平原東端,即東經120°55'至122°16',北緯28°51'至30°33'。東有舟山群島為天然屏障,北瀕杭州灣,西接紹興市的嵊縣、新昌、上虞,南臨三門灣,並與台州的三門、天台相連。全市總面積9365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為1033平方公里。
寧波市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市區海拔4-5.8米,郊區海拔為3.6-4米。地貌分為山地、丘陵、台地、盆地和平原。全市山地面積占陸域的24.9%,丘陵占25.2%,台地占1.5%,谷(盆)地占8.1%,平原占40.3%。
寧波有漫長的海岸線,港灣曲折,島嶼星羅棋布。全市海域總面積為9758平方公里,岸線總長為1562公里,其中大陸岸線為788公里,島嶼岸線為774公里,占海岸線的三分之一。全市共有大小島嶼531個,面積524.07平方公里。寧波境內有二灣一港,即杭州灣、三門灣、象山港。這些灣港,因有錢塘江、甬江及眾多溪河注入,夾帶著大量泥沙和營養物質,為近海生物繁殖提供了豐富的養料。

海洋水文

①潮汐:寧波沿海潮汐屬不正規半日期潮型,一天有兩個高潮和兩個低潮。平均高潮為吳淞零點以上3.14米,最高潮位4.86米,平均低潮位1.47米,最低潮位為0.31米。三門灣、象山港、甬江的潮差自南向北遞減,甬江鎮海口外的潮流,每逢農曆初一、十五朔望日漲於十一時一刻。市區"三江口"的潮汛則朔望日漲於一時。
②潮流:東部沿海(包括大目洋、貓頭洋北部)因海域開敞,潮流明顯呈旋轉流。流速緩慢,一般由北向南遞增。又因受外海和沿岸流系影響,流速存在季節性差異,且表層(5米層)大於底層。表層流速實測,最大為138厘米/秒。
山港潮流呈往複流。港口流速比港內大。港口附近平均落潮流速為100厘米/秒;港內50-60厘米/秒。最大流速出現在最高和最低潮位前兩小時。落潮流速一般大於漲潮。
③理化因子:一般由北向南遞增。水溫:年平均水溫20.6℃(12.9℃-31.7℃);鹽度:年平均鹽度21.7(11.7-30.57);pH值:7.78-8.02;溶解氧:5.50-8.18毫克/升。

氣候條件

寧波地域位於中緯度地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南部有向中亞熱帶過度的痕跡;東部具有海洋性氣候性特徵。風向隨季節交替明顯,多異常天氣。夏冬季長,春秋季短,四季分明。冬無嚴冬,夏無酷暑,溫暖潤濕,光照、熱量、雨水資源豐富。
①氣溫:多年平均氣溫16.2℃。氣溫分布沿海高於平原,平原高于山區,南部、東部分別高於北部、西部。平均最熱為7月,27.2-28.3℃,極端最高39.7℃(1971年8月21日寧海),最冷為1月,3.8-5.3℃,極端最低-11.1℃(1977年1月31日奉化)。平均年較差23.1℃。按五天為一候,平均氣溫小於10℃為冬季,大於22℃為夏季,四季分布為春季75天,始於3月上旬,終於5月中旬;夏季129天,始於5月下旬,終於9月下旬;秋季56天,始於9月下旬,終於11月下旬;冬季105天,始於11月下旬,終於3月上旬。
②日照:多年平均日照1900-2100小時,市北和三江平原最多,在2000小時以上;西部山區最少,在1700小時以下。最多8月,平均245.9小時;最少2月,106.5小時。年日照百分率,北部為48%,南部為43%。太陽輻射量分布為東北部高,西部低。全市每平方厘米為109.5千卡,北部為111.2千卡。各月分配上,12月、1月最少,分別為5.8千卡和5.9千卡;夏季7、8月,分別為14.2和14.1千卡。
③降水: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426.6毫米。雨量分布呈沿海向內陸遞增,南部多於北部、西北多於東部,山區多於平原,平原多於沿海。西部山區與東南丘陵地區多在l500毫米以上。5、6月和8、9月是梅雨期和颱風季節,雨量分別占全年總雨量的25%和26%;12月至1月為少雨期,月平均在60毫米以下。
寧波岱衢族大黃魚寧波岱衢族大黃魚

歷史淵源

中國捕撈大黃魚的歷史,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據《吳地記》載:“闔盧十年(前505年)東夷侵、吳王入海逐之,據沙洲上,相守月余,屬時風濤,糧不得渡,王焚香禱之,言訖,東風大震,水上見金色逼海而來,繞吳王沙洲百匝,所司撈漉,得魚,食之美,魚作金色,不知其名,見腦中有骨如白石,號為石首魚”。大黃魚文化內涵十分豐富,並有許多趣聞、掌故,為人們所津津樂道。例如,明穆宗年間,以東海大黃魚為原料的糟熘魚片曾名揚京師,為明朝皇帝朱載垕所寵愛。東海大黃魚已滲透到海島人的生產、生活、禮儀、節慶、遊藝、信仰等各個層面中,如在婚俗禮儀中,海島人定親,均要送一對大黃魚作為吉祥食品。
2007年,寧波啟動了岱衢族大黃魚原種開發和種質資源保護工作,成立了“野生岱衢族大黃魚采捕”攻關小組。
2008年5月,攻關小組採用特製的小對網作業方式,在岱衢族大黃魚原產地岱衢洋采捕到8尾可繁殖的野生原種活體。
寧波岱衢族大黃魚寧波岱衢族大黃魚

生產情況

2012年,寧波市已成功培育出苗種1450餘萬尾。
2013年,寧波岱衢族大黃魚總養殖面積為7320平方公里。
2015年,寧波市岱衢族大黃魚養殖面積20000 箱,養殖總產量3500噸。
寧波岱衢族大黃魚寧波岱衢族大黃魚

產品榮譽

2013年4月15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寧波岱衢族大黃魚”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寧波岱衢族大黃魚寧波岱衢族大黃魚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寧波岱衢族大黃魚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寧波市象山港、三門灣及寧波東部海域,具體保護範圍包括慈谿市的新浦鎮、觀海衛鎮、龍山鎮;鎮海區的澥浦鎮、蛟川街道、招寶山街道;北侖區的新碶街道、小港街道、霞浦街道、大碶街道、柴橋街道、白峰鎮、梅山鄉、春曉鎮;鄞州區的瞻岐鎮、鹹祥鎮;奉化市的松岙鎮、裘村鎮、蓴湖鎮;寧海縣的西店鎮、強蛟鎮、橋頭胡街道、大佳何鎮、長街鎮、力洋鎮、茶院鄉、越溪鄉、一市鎮;象山縣的西周鎮、牆頭鎮、黃避岙鄉、賢庠鎮、塗茨鎮、大徐鎮、爵溪街道、東陳鄉、石浦鎮、鶴浦鎮、高塘島鄉、曉塘鄉、定塘鎮、新橋鎮、茅洋鄉、泗洲頭鎮沿海35個鄉鎮和9個街道。地理坐標為東經121°25′59″-122°51′57″,北緯28°45′21″-30°29′06″。

質量技術要求

  • 特定生產方式
⑴產地要求
①環境要求:象山港、三門灣、灰鱉洋、峙頭洋、亂礁洋、韭山、大目洋、貓頭洋和漁山養殖區域產地環境符合GB/T18407.4-2001規定要求,養殖區域具有優越的自然環境與豐富的餌料生物,是大黃魚棲息繁衍,索餌生長場所。
②海水水質:養殖區域海水水質符合NY5362-2010規定。水溫12.9℃-31.7℃;鹽度11.7-30.57;pH值:7.78-8.02;溶解氧:5.50-8.18毫克/升。
⑵品種範圍
寧波岱衢族大黃魚
⑶生產控制
①苗種來源:采捕野生岱衢族大黃魚,經過2年的馴養,並對馴養後的大黃魚經人工促熟、催產,實施人工繁殖培育出的子一代岱衢族大黃魚魚苗。
②養殖模式:網箱、大水面圍網和池塘養殖。
③增殖、標誌放流:2012年7月4日,在韭山海域增殖放流平均體長6.7厘米的寧波岱衢族大黃魚魚苗200萬尾;預定2012年9月-10月在象山港海域掛牌標誌增殖放流體長10厘米以上寧波岱衢族大黃魚魚苗5000尾。
④養殖管理技術:待仔魚體長增長到3厘米左右時,選擇小潮汛轉移至海區網箱中,初始養殖密度控制在1000尾/米。利用海區橈足類的趨光性,在仔魚網箱上部進行燈光誘導集中,為魚苗提供天然餌料,同時開始投餵魚漿等人工鮮餌料進行馴化。待馴化成功後,每日投餌2-3次,日投餌量10-13%。並注意觀察魚群活動和攝食狀況,及時調整投餵策略和病害防治方案。
由於魚苗期大黃魚生長速度較快,要及時調整養殖密度。魚苗體長增長到8厘米左右時,調整養殖密度為300尾/米,並逐步降低投餌量為5-7%;當魚苗體長增長到13.5厘米左右時,調整養殖密度為70尾/米,控制投餌量為3-5%。
寧波岱衢族大黃魚養殖生產過程嚴格按照《無公害食品大黃魚養殖技術規範》(NY/T5061-2002)執行。
⑷產品收穫與產後處理
①活魚:寧波岱衢族大黃魚養殖至2-3齡,每尾平均體重在400克以上進行起捕,寧波岱衢族大黃魚起捕時間要在晚上進行,以保證寧波岱衢族大黃魚的原有體色。當水溫超過25℃時,捕獲的大黃魚要在水溫18℃水中浸泡10-15分鐘進行降溫麻醉後活水運輸,以保證運輸成活率,提高產品質量。
②冰鮮魚:冰鮮大黃魚是指在剛捕撈的新鮮魚上面都鋪著薄薄一層碎冰,通稱“冰鮮”。寧波岱衢族大黃魚養殖至2-3齡,每尾平均體重在400克以上進行起捕,除寧波岱衢族大黃魚起捕時間要在晚上進行,以保證寧波岱衢族大黃魚的原有體色外,冰鮮時先在泡沫塑膠保溫箱底鋪上一層約10厘米碎冰後,將經降溫麻醉後寧波岱衢族大黃魚單條整齊排列於冰面,再復蓋一層碎冰、裝魚至要求後封面冰10-15厘米,最後用膠帶密封箱子運輸。
③冰凍魚:寧波岱衢族大黃魚養殖至2-3齡,每尾平均體重在400克以上進行起捕,除寧波岱衢族大黃魚起捕時間要在晚上進行,以保證寧波岱衢族大黃魚的原有體色外,冰凍時要對單尾魚進行超低溫速凍、包冰,再冷藏。
④乾品:俗稱白鯗即黃魚鯗,白鯗加工工藝,主要有八道工序,即沖洗,劈鯗,去髒,鹽漬,清洗,翻曬,整形及包裝。
  • 產品質量安全規定
⑴寧波岱衢族大黃魚,嚴格執行GB18407.4-2001《農產品安全質量無公害水產品產地環境要求》,寧波岱衢族大黃魚質量安全依據NY5056-2005無公害食品石首魚、農辦質【2012】8號《農業部辦公廳關於印發茄果類蔬菜等37類無公害農產品檢測目錄的通知》規定執行。
①活體感觀指標
魚體健康,遊動活潑,無魚病證狀。魚體具有大黃魚所固有金黃色澤和光澤;體態勻稱,無畸形;鱗被完整,鱗片緊密。具有大黃魚固有氣味,無油污等異味。
②鮮品感觀指標
a、外觀:體被圓鱗,側線完全,體背面及上側面黃褐色,側面及下側面金黃色,背鰭及尾鰭均灰黃色,胸鰭和腹鰭黃色;
b、鰓:鰓絲清晰,呈鮮紅色,粘液透明;
c、眼球:眼球飽滿,角膜清晰;
d、氣味:具有大黃魚固有氣味,無油污等異味;
e、組織:肌肉堅實,富有彈性,內臟清晰、無腐爛。
⑵標誌、包裝、運輸、貯存按NY5060-2001規定執行。
  • 標誌使用規定
⑴符合下列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可向登記證書持有人申請使用無公害農產品地理標誌:
①產經營的寧波岱衢族大黃魚產自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確定的地域範圍;
②能夠嚴格按照規定質量技術規範組織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③具有地理標誌農產品市場開發經營能力。
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應當按照生產經營年度與登記證書持有人簽訂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定,在協定中註明使用數量、範圍及相關責任義務。
⑵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享有以下權利:
①可以在產品及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寧波岱衢族大黃魚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注型等);
②可以使用登記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宣傳和參加展覽、展示或展銷。
⑶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①自覺接受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持有人的監督檢查;
②保證地理標誌農產品品質和信譽;
③正確規範地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⑷地理標誌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質量控制追溯體系農產品地理標誌持有人和標誌使用人,對地理標誌農產品的質量和信譽負責。
⑸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冒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和登記證書。
⑹鼓勵單位和個人對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社會監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