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文廟遺址

寧德文廟遺址

寧德文廟遺址,位於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城關學前路。始建於北宋嘉祐三年(1058),宋、元、明、清時期曾5次被毀,屢次重建、重修,占地4000平方米。“文化大革命”期間大殿毀於火,只留右邊“明倫堂”1座,面積約362平方米。坐西北朝東南,懸山頂穿斗式木構梁架,面闊5間,進深6間,高約10.5米,附屬文物有一通康熙二十五年石碑,碑首為浮雕雙龍紋圖案,高2.69米,寬1.47米,厚0.22米,上刻“至聖先師孔子贊”等文字。1992年12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寧德文廟遺址
  • 外文名稱:Ningde Confucius Temple
  • 地理位置:寧德市蕉城區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
  • 開放時間:全天
  • 景點級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 著名景點:明倫堂
  • 始建時間:北宋嘉祐3年(1058)
  • 現狀:位於蕉城一小內
簡介,地理位置,

簡介

寧德文廟,俗稱“聖人堂”,始建於北宋嘉祐(1058)三年,歷經各個朝代的毀壞重修,到民國時期仍然保存比較完整的布局規制。泮池、大成殿、明倫堂、朱子祠等建築依次排列,嘆為觀止。在文廟欞星門左牆角,豎有一方高約一米左右的石碑,上刻“文武百官至此下馬”;大成殿丹墀左右,立有一對青石獅子,高約1.5米,做工講究,形象逼真。這兩組古物件連同大成殿前的盤龍石柱最為城關人所耳熟能詳。
寧德文廟遺址寧德文廟遺址
民國十八年(1929),在文廟首次創辦明倫國小,三年後改為實驗國小,不久又更名模範國小。民國二十六年(1937)抗戰全面爆發,學校才定名為蕉城中心國小。但校舍狀況毫無改變,一直使用明倫堂左右兩間廂房教學。正當校舍緊張之際,著名華僑胡文虎先生捐資五百大洋,為學校修建一座單層磚木結構校舍。這座新建校舍總占地面積480平方米,包括辦公室、教師休息室以及多間通風采光良好的教室。
民國三十二年(1943)五月,寧德縣成立臨時參議會,會址設於文廟明倫堂。臨時參議長由霍童鄭宗霖擔任。民國三十三年(1944)五月,正式成立寧德縣參議會,會址沒有變更。
從大成殿孔子神龕後面正門出來,便來到了學山頭山麓,山麓原建有文昌閣(又稱尊經閣,俗稱“學山閣”)。到民國時期,山頂只有一個小桃園,左邊有一個破爛不堪的兩層高鐘樓,右邊文昌閣遺址上,只剩下一廳一屋,作為蕉城中心國小的幼稚園,後又改為學校的圖書館。
“文化大革命”期間大殿毀於火,只留右側“明倫堂”一座,面積約362平方米。坐西北朝東南,懸山頂穿斗式木構梁架,面闊五間,進深六間,高約10.5米,附屬文物有一通康熙二十五年石碑,碑首為浮雕雙龍紋圖案,高2.69米,寬1.47米,厚0.22米,上刻“至聖先師孔子贊”等文字。1992年12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地理位置

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城關學前路
寧德文廟遺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