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醫科大學中醫學院

寧夏醫科大學中醫學院

寧夏醫科大學中醫學院籌建於1984年,1987年首次招生,已培養中醫本科生597人。有本科、研究生兩個層次、兩個專業一個方向,在校本科生558人,研究生7人。現有教職工49人,專職教師42人,其中副高以上職稱教師21人,博士9人、碩士13人。自治區“313”人才1人,獲自治區“9·10”教育獎章1人,校級學科帶頭人5人,中青年骨幹7人,全國專業學術委員9名,省部級專業學術委員12名,碩士生導師8人。設有9個教研室及中醫學實驗中心、中草藥標本館和中醫圖書資料室,有7所實習醫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夏醫科大學中醫學院
  • 創辦時間:1984年
  • 主要獎項:獲自治區“9·10”教育獎章1人,校級學科帶頭人5人
  • 首次招生:1987年
學院簡介,下屬機構,專業設定,學院領導,

學院簡介

學院先後承擔各級各類科研課題62項,發表論文273篇,其中核心期刊87篇。參編教材及專著32部,出版科教錄像帶5部,獲省部級獎勵20項。2004年中醫消化病學科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建設單位。現有區級精品課程1門,校級精品課程1門,校級重點課程3門。
學院先後與上海中醫藥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陝西中醫學院建立了科研、教學、研究生培養等方面的協作關係。2007年學院掛牌成立了寧夏醫科大學回族醫學研究所及回族醫學研究所臨床研究基地,將逐步開展回族醫學本科生、研究生、留學生的教學工作。已出版《回族醫學基礎理論》、《回族藥學》等8部系列講義。
學院將積極推進教學、科研、醫療的協調發展,堅持“提高層次,充實內涵,突出特色,加快發展”的工作思路,拓寬高等中醫教育的社會服務職能,發揮教育資源優勢,加快回族醫藥學研究。

下屬機構

寧夏醫科大學中醫消化病研究所
於2007年5月批准成立,在學校領導的支持關心和精心指導下,經過多年的建設,研究所建設取得了顯著變化,研究所目前情況如下:主持參與各級科題8項,發表論文20篇(核心期刊9篇),副主編、參編教材3部,出版專著2部,研究所科研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和持續發展的基礎。研究所現共有人員23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0人,講師4人,助教2人。博士5人(含在讀博士2人)、碩士6人(含在讀碩士1人)、學士12人。其中碩士生導師5人,名老中醫經驗繼承導師2人,繼承人3人(已經順利結業),自治區“313人才”1人,院級重點課程負責人3人,自治區精品課程負責人1人。根據個人專長,對四個不同研究方向人員進行了合理的梯隊配置。成員在多種學術團體承擔職務,包括全國中醫藥高等教育學會臨床教育研究會理事,全國脾胃學會委員、全國中醫藥學會仲景分會委員等。整個梯隊建設呈現“三高一低”趨勢,即高素質、高學歷、高職稱和年輕化,隊伍結構趨於合理。2004年我院中醫實驗室經過資源最佳化整合新建了中醫消化病實驗室。各級部門累計投入經費122萬元。新校區中醫樓建有中醫學院實驗中心占地1000多平方米,實驗室前期經費投入50萬元,100萬元的日元貸款中70萬元儀器正在招標。新科技大樓建有中醫消化學科實驗室占地400多平方米。這些為學科研究搭建了很好的基礎研究平台。
實驗室現有儀器設備74台件,其中萬元以上24台件,現為中醫臨床基礎學科碩士學位培養點。2007年9月已經正式開始研究生的培養工作。同時根據發展需要,能及時更新儀器,支持學科建設,管理運行良好。
研究所現在有3家三級醫院作為臨床依託單位,5家中醫院作為協作建設單位,2007年12月寧夏醫科大學中醫醫院成立,占地3692平方米,正在建設中。這些都成為消化病研究所的臨床實踐基地,為開展臨床研究提供平台,同時對研究所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寧夏醫科大學圖書館藏書30萬冊,建立了校園網路系統,可以提供中國生物醫學文摘資料庫、中國醫學論文全文資料庫、中國研究生論文全文資料庫、萬方數據資源系統等。中醫學院設有中醫圖書館,現有消化病圖書1000餘冊,訂閱消化期刊50多種,中醫學院還有自己的圖書閱覽室,圖書資料室全天開放,以滿足科研人員查閱資料。
寧夏醫科大學回族醫學研究所
寧夏醫科大學回族醫學研究所2007年7月正式掛牌成立,現有研究人員2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9人,講師6人,博士11人,碩士5人,學士6人,碩士生導師5人,自治區“313人才”1人,院級重點課程負責人2人,自治區精品課程負責人1人。主要承擔回醫藥學研究的任務。
下設4個研究室,即回族醫學文獻研究室、回族醫學臨床診治研究室、回族醫學保健研究室、回族醫藥開發研究室。
回族醫學研究所充分利用我校的教學、科研資源,對中醫學回醫回藥方向本科專業教育進行了論證,制定了回醫藥學的本科選修和輔修教學計畫,編寫了《回族醫學基礎理論》等8部回醫藥學講義,並開展回醫藥學課程選修和專業輔修教學。高起點開展研究生教育,從2008年始招收回醫藥學文獻研究方向的研究生,積極為回醫藥學的發展培養人才。2009年8月成立寧夏醫科大學回族湯瓶八診亞健康療法職業培訓學院,以非學歷職業培訓為契機,發展弘揚回族醫學診療保健技術。鼓勵我校回醫藥學研究人員積極申報各級各類科研課題,現有國家科技支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寧夏科技攻關、寧夏自然科學基金等各級各類科研項目達17項,共有科研經費442.5萬元,並在《寧夏醫科大學學報》開闢專欄刊登回醫藥學科研文章。目前已啟動《寧夏回藥志》的編撰工作。
近年來,積極推進與回族醫藥企業的合作,進行回醫藥產品的研究、開發。充分利用寧夏醫科大學回藥現代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鐵棒錘、張氏回藥膏等回藥的研發提供現代科學技術實驗平台,以回藥保健產品、回族傳承藥方及驗方等的開發研究促進回醫藥學的發展。
積極開展回醫藥學臨床基地建設,以促進產、學、研、發的結合。先後成立了寧夏醫科大學回族醫學臨床教學基地(吳忠回醫正骨醫院),回藥研發基地(伊正藥業),回族醫學保健技術研究基地(銀川湯瓶八診養生坊)。在我校的中醫門診開設回醫特色專科,保障了回醫藥學教學、科研和臨床實踐的發展。
2010年,自治區批准學校籌建中華回醫藥文化博物館,在原有回醫藥展覽館的基礎上,投資改造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收集回醫藥文化資料,並開展科學布展工作,全面展示回醫藥文化。

專業設定

針灸推拿學專業
本專業培養具有社會主義覺悟和良好醫德,系統掌握針灸的基本理論和針灸操作技能,掌握一定的現代醫學知識與技能,熟練地運用理、法、方、針和推拿按摩技術,對常見病、多發病進行防治的高級針灸推拿人才。
學制:五年
根據培養目標,該專業開設中醫學基礎、醫用生物學、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組織胚胎學、病理學、藥理學、西醫診斷學、西醫內科學、針灸學、古典醫籍、中醫內科學、經絡學、腧穴學、刺灸學、針灸治療學、實驗針灸學等主要課程。按照要求修完全部課程,成績優良者,授予醫學學士學位,畢業後可以從事臨床各科的針灸醫療、中西醫結合臨床、理療、推拿按摩,康復保健及科研、教學工作,並可報考碩士學位研究生繼續深造。
本專業在加強基礎教育的同時,注重實踐教學,注重臨床能力的培養。特點是專業性強,特色突出,臨床見效快,就業面廣。
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
簡介
本專業是在傳統醫學理論與現代醫學技術相結合地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個綜合性臨床醫學專業。它融中醫、西醫的診療技術為一體,培養具有社會主義覺悟和良好醫德、熱愛醫療衛生事業、系統掌握中醫學、西醫學基礎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及必要的自然科學知識,準確地運用中西醫學知識對臨床各科常見病及多發病用中西兩法進行診斷及辨證治療,開展衛生保健及衛生防治工作,掌握辨證論治的基本原則和現代醫學的診斷、治療技能的中西醫臨床醫師。
學制:五年
根據培養目標,開設中醫學基礎、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化學、微生物與免疫學、人體寄生蟲學、藥理學、診斷學基礎、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中醫傷科學、衛生防疫學、計算機套用等主要課程,按照要求修完全部課程,成績優良者,授予醫學學士學位,畢業後可以從事各科醫療工作及康復保健工作。並可報考碩士學位研究生繼續深造。
本專業培養過程採用全新的教學模式,在注意三基教育的同時,加大實踐教學環節,注重臨床能力的培養。本專業自創辦以來,報考者十分踴躍,它適應性強,用人單位十分歡迎,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
中醫學專業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和良好醫德、熱愛祖國醫學事業。系統掌握中醫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術,熟練運用中醫理法方藥等知識防治常見病、多發病,掌握辨證論治的基本原則,並具有一定的現代醫學知識和技能的高級中醫人才。學習一門外國語,能夠藉助詞典閱讀醫學專業的外文書籍。
學制:五年
根據培養目標,開設中醫學基礎、現代醫學基礎(包括解剖、生理、病理、西醫診斷、西內等),中醫古典醫籍、醫古文、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針灸學、中醫五官科學、英語拉丁語、計算機套用等主要課程,按照要求修完全部課程,成績優良者,授予醫學學士學位,畢業後可以從事中醫的醫療、科研、教學、醫藥、衛生管理、中醫藥科技開發及行銷等工作。並可報考碩士學位研究生繼續深造。
本專業是中醫系最早設立的臨床醫學專業,具有雄厚的師資力量和豐富的辦學經驗,培養了一大批套用型人才,有的已是聞名遐爾的專業臨床專家、優秀中醫教育者和科學研究人員,目前正在為繼承和發展專業事業不懈地工作著,不少已成為各級中醫院的院長、各科室主任等,成為我區中醫事業的骨幹力量。
該專業的特點是特色性強,適應面廣,就業面廣。

學院領導

學院院長:牛陽,男,1964年生,漢族,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碩士學位,中醫學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自治區“313”人才,寧夏回族自治區“9·10”獎章獲得者,寧夏醫科大學教學名師。現任寧夏醫科大學中醫學院院長、寧夏醫科大學中醫學院實驗中心主任、寧夏醫科大學回族醫學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西部地區中醫藥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自治區及校級精品課程《溫病學》負責人,中國針灸學會理事,全國中醫藥成人教育委員會常務理事,全國中醫臨床教育委員會理事,兼任全國中醫藥翻譯學會委員,《寧夏醫科大學學報》編委、《河北中醫》特邀編委。先後主持科研項目11項,主編著作3部,副主編著作1部,副主編教材2部,參編教材1部,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
黨總支書記:周建輔,寧夏醫科大學中醫學院黨總支書記。中共黨員,本科,高級政工師。負責學院黨建工作,領導學院工會、共青團、學生會等組織,負責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輔導員隊伍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及綜合治理工作。撰寫多篇思想政治教育文章,在相關核心刊物發表。2005年被學校黨委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及“優秀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