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齋隨筆(白話珍藏本)

容齋隨筆(白話珍藏本)

作者(南宋)洪邁,本書記述的古代的政治、藝術、人生哲理等方面的故事,其考證、議論、記事很有特色。既有宋代的典章制度,更有三代以來的一些歷史事實、政治風雲和文壇趣話,資料豐富、格調高雅、考證有理有據。

基本介紹

  • 書名:容齋隨筆(白話珍藏本)
  • 作者:(南宋)洪邁
  • ISBN:10位[7509001781]13位[9787509001783]
  • 定價:¥35.00元
  • 出版社當代世界
  • 出版時間:2007-03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容齋隨筆》是關於歷史、文學、哲學、藝術等方面的筆記,以考證、議論、記事為中心內容。既有宋代的典章制度,更有三代以來的一些歷史事實、政治風雲和文壇趣話,以資料豐富、格調高雅、議論精彩、考證確切等特點,卓然超越眾多的同類著作之上,被《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推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

創作背景

《容齋隨筆》原著者洪邁(1123--1202),南宋繞州鄱陽(今江西波陽)人,字景盧,號容齋,出生於一個士大夫家庭。他的父親洪皓、哥哥洪适,都是著名的學者、官員,洪适官至宰相。宋高宗紹興十五年(1145年),洪邁以博學宏詞科中進士,先後在地方作過知州,在朝廷作過中書舍人、直學士院、同修國史、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在宋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度過了79年的一生。他學識淵博,著書極多,文集《野處類稿》、志怪筆記小說《夷堅志》,編纂的《萬首唐人絕句》、筆記《容齋隨筆》等等,都是流傳千古的名作。
作為一個勤奮博學的士大夫,洪邁一生涉獵了大量的書籍,並養成了作筆記的習慣。讀書之際,每有心得,便隨手記下來,集40餘年的成果,形成了《容齋隨筆》5集,凡74卷。
《容齋隨筆》是全書的總名,分為《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隨筆》先後用了18年的精力,《續筆》用了13年,《三筆》5年,《四筆》不到一年;洪邁沒有說《五筆》寫了多少年,因為還沒有按原計畫寫完16卷,只寫到十卷遍去世了。他為《四筆》寫序時,是宋寧宗慶元三年(1197年)九月,那么,自此以後至其嘉泰二年(1202年)去世中的五年左右時間,應當就是他寫作《五筆》的時間。
積40多年的時間寫出一部巨著,應該說是不多見的。之所以歷時長久,主要是尤其筆記體這一性質所決定的。顯然,必須費時讀千百部書,才能集腋成裘。
讀這部書,就象是在書林中穿行,在文海中暢遊,在史壇上俯瞰,在政界中視察。請聽聽明代河南巡撫、監察御史李瀚在弘治十一年(1498年)十月十六日對此書的一番評論:
此書可以勸人為善,可以戒人為惡;可使人欣喜,可使人驚愕;可以增廣見聞,可以澄清謬誤;可以消除懷疑,明確事理;對於世俗教化頗有裨益!

作品目錄

君臣篇
昏君與明君
幸運與不幸
國君要有自己的見解
祝福和詛咒
讖語與預言
用人不必疑
理義的力量
皇帝與皇子
母后參政有善有惡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明君也有糊塗時
立功必有賞
世事難料哉
庸君的悲哀
母賤而子貴
劉、項成敗的關鍵
劉邦忽悠韓信
妙語轉危為安
刻薄的君主
升官與受戮
論功行賞明君風範
帝王駕馭術
漢武帝中蠱
漢武帝用人
漢武帝馭下有方
廣采眾議納諫興國
偏見不可取
皇帝拒諫將士捐軀
母后干政不仁
光武帝的胸襟
父子大不同
唐太宗塑像
武則天的夢
信佛的皇帝
庸相沉浮錄
不仁者也有義行
迷信“圖讖”的帝王們
知人善任的曹操
仁慈的暴君
亂世之仁君
因刑而喪國
蜀主的仁德
事必躬親
宋真宗晚年的人事安排
昏君禁忌多
王居正觸犯龍顏
完顏亮被廢
帝王壽命長與短
亡國君的末日
將相篇
李綱平步青雲
抗金的名將
賢者的風範
同是天涯淪落人
國家興衰在於人才
重臣
謀臣
賢才識賢才
名士英宰
激流不知勇退
薦賢的德能
士為知己者死
“狐假虎威”的出處
真是“三個毛小子”嗎?
生與死
君子失勢小人得意
崇尚名節 視死如歸
清官也有不清之時
名將的晚節
讒言真可畏
“不倒翁”的秘密
賢相與庸將
曹參的過失
名士擇良主
張良無後人
仗義執言救大臣
王嘉錯認賢臣
周亞夫的死因
田叔保孟舒
大器終晚成
刀下救友人
李廣不得志
偽君子袁盎
不孝難忠君
鐘繇的檢討
智者投明主
孫吳四傑
杯中日月旋
剛烈之士太史慈
諸葛亮死而後已
清廉的謝眥
習慣成自然
公孫五樓的才智
常何的門客
年少立志老如願
魏徵諫封禪
國事越級談
名臣顏真卿
大禍起蕭牆
膽識過人的蕭穎士
專權宰相李德裕
嚴格執法 的范正辭
張齊賢理冤情
八十高齡保大宋
崔德符是君子
宋初的宰輔
大奸臣蔡京
依附者的背離
張天覺詭詐無常
奸臣嫉賢能
父忠子邪乎
患難見真情
張釋之與柳渾
老將立奇功
鷸蚌相爭利歸於誰
盛衰無常事
四位隱士
大話可誤國
王朝衰落法 度尚存
王安石輕言棄地
智謀篇
一計定乾坤
列子的辦法
陳翠說太后
立木樹威信
善言者無罪
漢皇好吃拍馬術
漢武帝與光武帝
蕭何與韓信
邳彤與酈商
用兵須出奇謀
單騎平叛亂
袁盎和溫嶠
寬猛結合
畢仲游
盜賊治盜賊
化險為夷的將軍
收買人心
有備無患
同工異曲
文壇篇
何人得真經
注釋引出的笑話
宋玉的傑作
史家之絕唱
名聯
文盲的詩句
萬古陶淵明
賣文謀生計
判詞的寫作
詩畫中的駿馬
韋應物少年輕浮
李白與楊貴妃
李白之死
杜甫的詩篇
嚴武與杜甫
白居易的記事詩
白居易的俸祿
白居易與歌妓
白居易的小妾
夜聞歌者
讖語不可信
韓愈與歐陽修
汪聖錫巧對經文
詩與時
“東坡居士”的由來
蘇軾詩仿陶淵明
何公橋的傳說
葛延之的長袍語錄
絕唱不要和
意境深遠的“南窗詩”
點睛之筆墨
桃花笑春風
妙用“也”字
憂憤的天才
黃庭堅蒙冤
黃庭堅改詩
文章 要修飾
文字的禁忌
李清照與趙明誠
姓名的妙對
斑斑油污衣
文書忌字錯
拘泥不可取
對偶自天成
懶於回信
書信的陋俗
情系“琵琶亭”
官場篇
露布的來歷
後唐的馬匹
門檻之由
天機不可泄露
豈以姓氏論英雄
門生門下見門生
唐朝宰相靠舉薦
一代名相
升官的階梯制度
史書上的高鍇
考場的規矩
唐代的選官四要
大赦的尺度
冗官帶來累贅
高官子弟
邊光范主考
貢舉條例
御史和諫官
繁瑣的官銜
粗俗的掌故
小吏的俸祿
禁宮中的機密
宋朝的敕令
小知縣范純粹
可笑的公文
歷史篇
孟子的筆誤
民之所以不畏死
弒君
不求和而亡之
女子亦有英雄氣
稱呼的變化
秦國的氣度
不要國土要後人
大義豈能滅親
邀奇家的奇談
孔子的良苦用心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
范增不仁不智
誹謗獲罪的大臣
養癰則會遺患
變患難為仇敵
曹操與楊彪
萬事在人為
修史淵源
知己而敗彼
短暫的王朝
功臣的下場
了解民風制定政策
史書上的筆誤
殷鑑不遠
孫堅其人
遷都之害
好幾個李杜
梁狀元的傳訛
蘇武的殊榮
蜀地不宜取
舊書不厭百回讀
將帥的換與不換
秦與六國
奇異的年代
前朝舊臣
地利不如人和
人算不如天算
存亡之際
君主無志氣死三軍
借刀殺人
荒謬的“穢史”
俘虜的悲苦
預言死亡
五胡亂華
李宓的生死之謎
祖譜的謬誤
不救國,遭報應
秀才之名
神運算元周玄豹
奸未必可遺傳
板蕩識忠臣
地理習俗篇
噴嚏這件事
莊子的寓意
巧合的故事
西門豹治鄴
避家諱
五行排九州
何處有四海
地名中的陰陽
洗兒錢果
揚州景致
饒州的古風
幻術
食草
何韓同姬姓
古人忌諱的月份
正月十五的燈市
寒食節
老莊的道理
奇女子
孿生的苦惱
習以為常事
占卜先生郭景純
奇月
怪事
消失的義氣
人生五大計
處世的心境
動植物的色澤
雁鵝的血緣
城狐和社鼠
蜘蛛結網
陰陽烏鴉經
蟲鳥之性情
緹縈救父
藍尾酒
束惰之禮
因剎瀆神靈
荒唐的建築
滑稽的占星術
官吏不喜聽災情
祈神的鬼把戲
收起全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