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食饌

宗教食饌是我國風味菜餚之一。宗教風味菜餚主要分為佛教寺院食饌及伊斯蘭教的清真食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宗教食饌
  • 外文名:Religious food delicious
  • 國籍:中國
  • 主要分為:佛教寺院食饌及伊斯蘭教清真食饌
  • 參見:“民族風味”
佛教僧尼,自梁代後持齋茹素,所制食饌葷素均有,有的還以葷食取勝,但大多數都以素菜素點聞名。起初,素食僅供寺院內部食用,此後,也用於招待進寺拜佛遊覽的香客遊人。其中,較大的寺院之香積廚就擴大範圍,兼營“寺食”,如宋代的臘八粥等。清代時,揚州一帶寺院素食負盛名,如天寧寺僧人文思的什錦豆腐羮,至今流傳之。又如北京法源寺的口蘑鍋巴、南京報恩寺的軟香糕,揚州定慧庵的冬瓜素麵,天台山僧的筍油、蕪湖太庵和尚的炒雞腿蘑菇,皆有名於時。乾隆、嘉慶時,寺院素菜又出現了以果子為菜餚的作法,有料蘋果、炒荸薺炒藕絲、炒山藥、炒栗片及油煎白果、醬不核桃、鹽水花生之類,不可枚舉。至現代,寺院素菜著名的,南北各地皆有。如杭州靈隱寺齋堂素菜館,巧用豆腐皮、竹筍、蘑菇等,製作的炸響鈴、炸黃雀、炸鴛鴦、錦繡猴頭、金錢魚翅、油淋鴨子、炸溜桂魚、翡翠活鯽、素燒鵝五香肉絲、雀舌梅球兒等佳肴,既繼承了古代素菜的傳統,又有創新,堪稱江南寺院素菜的代表。伊斯蘭教的清真菜,自成體系,有嚴格的禁食範圍,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烏茲別克、塔吉克諸兄弟民族食俗基本相同或相近。參見“民族風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