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園鎮

孫園鎮

泗洪縣孫園鎮位於江蘇省泗洪縣洪澤湖西岸,縣城東郊,東隔濉河與洪澤農場相望,西接石集鄉、青陽鎮,南與半城鎮、陳圩鄉毗鄰,北與濉河、原大樓鄉相呼應。

鎮政府駐孫園居委會,距縣城18公里,青臨路貫穿全境,水、陸交通便利。 全鎮總面積10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161.公頃,轄18個村(居)委會,268個村民小組,人口近5萬,是泗洪縣東南片七個鄉場鎮的中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孫園鎮
  • 外文名稱:Sun Yuan Zhe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江蘇省泗洪縣
  • 下轄地區:18個村(居)委會
  • 政府駐地: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孫園鎮委(青臨線東)
  • 電話區號:0527
  • 郵政區碼:223900
  • 面積:103平方公里
  • 人口:5萬
  • 方言泗洪話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機場宿遷通用機場
  • 火車站泗洪站
  • 車牌代碼:蘇N
歷史沿革,地理位置,區劃代碼,經濟,概況,農業,工業,文化,社會事業,名人,

歷史沿革

1949年設孫園鄉,1958年改崔集公社,1981年復置孫園鄉。1996年,面積70平方千米,人口3.4萬人,轄孫園、孫樓、孫劉、劉德、劉統、劉莊、梁圩、呂淮、張塘、崔集、李廟、洋井、陳石、唐李、張王、王階、中窪17個行政村。2000年,將原蘆溝鄉所轄的土只頭村(河北第1、2村民小組除外)、臧石村、大江村、蓉花村、大盛村、薛崗村、雙橋村劃歸孫園鎮管轄;將孫園鎮所轄的呂灘村劃歸大樓鄉管轄。2003年,轄孫園1個居委會和大李莊、梁圩、薛崗、崔集、張塘、雙橋、李廟、洋井、中窪、只頭、張王、孫樓、大江、大盛14個行政村。原蘆溝鄉位於泗洪縣中部,距縣城7千米。1962年設蘆溝公社,1983年改蘆溝鄉。1995年,將巨聲村、新劉村劃歸青陽鎮管轄。1996年,面積57.9平方千米,人口2萬人,轄黃台、楊台、薛崗、張圩、秦溝、雙橋、大江、大盛、蓉花、臧石、 頭、宏圖12個行政村。2000年,撤銷蘆溝鄉,將秦溝村、黃台村劃歸青陽鎮管轄,將土只頭村(河北第1、2村民小組除外)、臧石村、大江村、蓉花村、大盛村、薛崗村、雙橋村劃歸孫園鎮管轄,將張圩村、楊台村劃歸石集鄉管轄,將宏圖村、土只頭村的河北第1、2村民小組劃歸大樓鄉管轄。

地理位置

孫園鎮位於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東南部。面積95.13(一說96.04)平方千米,人口45218人(2009年)。轄孫園、王階2個居委會(其中1個社區)和大李莊、梁圩、薛崗、雙橋、崔集、張塘、李廟、孫樓、中窪、大盛、張王、洋井、大江、土只頭14個行政村,以及劉莊、臧石2個養殖場。鎮政府駐孫園,距縣城17千米。
孫園鎮距縣城18公里,東隔濉河與洪澤湖農場相望,青臨路貫穿南北,水陸交通方便。鎮域總面積10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5萬畝,水域2.52萬畝,轄16個村(居)委會,2個養殖場,共10832戶,總人口4.8萬人。

孫園鎮

區劃代碼

321324106:~001 121孫園居委會 ~002 122王階居委會 ~200 220大李莊村 ~201 220梁圩村 ~202 220薛崗村 ~203 220崔集村 ~204 220張塘村 ~205 220雙橋村 ~206 220李廟村 ~207 220洋井村 ~208 220中窪村 ~209 220土只頭村 ~210 220張王村 ~211 220孫樓村 ~212 220大江村 ~213 220大盛村 ~500 122劉莊養殖場 ~501 220臧石養殖場

經濟

概況

2012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9億元,完成財政總收入4020萬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0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062元。

農業

孫園鎮是農業大鎮,目前蔬菜種植面積近1萬畝,年產蔬菜2萬噸,擁有“劉德牌”甜瓜、蕃茄兩個省級無公害產品,洋井米業園區年產優質大米10萬噸,產品暢銷省內外。近年來,孫園鎮堅持以富民強鎮為目標,狠抓“三個集中”,加快“三化”進程,全鎮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快速發展並保持良好態勢。
孫園鎮黨委、政府為加快富民強鎮步伐,緊緊依託與洪澤湖農場毗鄰的這一地理優勢,做大做強勞務輸出文章,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此舉受到當地民眾的一致讚揚。全縣各鄉鎮每年在洪澤湖農場承包土地經營種植的大戶有100名,由於其人手不足,需要大量的人力從事農業生產,針對這種情況,該鎮積極主動與洪澤湖農場勞資科溝通,聯繫用工事宜,從而使該鎮剩餘勞動力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的願望。務工農民春天可為種植大戶的小麥施肥、打藥,夏天為其育秧苗、插秧,秋天為其收割及晾曬稻穀,冬天對土地進行清溝理墒,這樣一年四季都有錢賺,人也很充實。據統計,該鎮每年有近4000人在農場打短工,而人均收入可達4000元。
2007年宿遷市綠色稻米產業優勢產業區(帶)規劃圖中強調:重點發展以高墟、青伊湖、湖東、桑墟鎮西圩等鄉鎮為核心的沭陽縣沂河北優質中熟中粳稻和以泗洪縣城頭鄉石集鄉、孫園、陳圩鄉、洪澤農場、朱湖鎮界集鎮曹廟鄉,宿城區中揚、屠園、陳集鎮裴圩鎮高渡鎮、盧集等鄉鎮(場)為核心的沿洪澤湖優質遲熟中粳稻。到2010年建成標準化綠色稻米生產基地90萬畝,有機稻米基地10萬畝;建成10個萬畝綠色水稻標準化示範區,培育綠色稻米產業化開發企業10家,整合併做大做強綠色稻米品牌2—3個,實現產值20億元。
泗洪縣孫園鎮的兩千餘畝反季節蔬菜基地內,採摘特色農產品——畝產約3萬斤、畝純收入約2萬元的以色列西紅柿。該縣已建成特色蔬菜生產基地近15萬畝、經濟林果生產基地4萬餘畝,優質高效的漁業養殖面積近18萬畝,優質無公害稻米基地約66萬畝;全縣現已培育出知名農產品品牌27個、擁有有機食品認證7個、綠色食品認證61個。
稻田養蟹
江蘇省泗洪縣孫園鎮雖然沒有地處洪澤湖腹地的廣闊水資源,但境內卻有6.6萬畝可用清澈純淨的洪澤湖水灌溉的農田。孫園鎮黨委、政府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立足現有資源條件,因地制宜地發展稻田養蟹,帶領近5萬孫園鎮人民創出了稻田養蟹的富民強鎮的新路。
該鎮首先在靠近洪澤湖,有著多年稻田養蟹基礎的中窪村進行千畝稻田養大蟹試點。中窪村18組61歲的朱為玉和劉增西等一大批養殖戶分別承包了10~20畝稻田養大蟹試驗田,他們按照鎮黨委、政府的引導餵養隔年蟹減少放養密度,除了在稻田四周的水塘里栽植伊樂藻等優質水草外,更增加了動物性餌料的投入。2000年孫園鎮1000畝稻田養大蟹試驗一舉取得成功,平均每畝淨收入近3000元。
動物性餌料營養價值高,是稻田養大必不可少的,但每到螃蟹的投食高峰期,以往僅靠在零售市場上買小魚餵蟹,貨源既沒有保證,而且你抬價我漲價,大大增加了養殖成本,農戶減少了收入。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養殖螃蟹所需的動物性餌料來源,保證稻田養大蟹的持續發展,孫園鎮黨委、政府通過縣科委和縣水產局引進了生長速度快、產量高、成本低、營養豐富、易於養殖、而且更適宜放養在水稻田間和里的“美洲田螺”。這種田螺畝產高達4000公斤,並且放養在水稻田裡,既能潔淨水體,其腹足在稻田行間爬行可刮食田面的青苔、腐屑、雜草嫩芽及浮游生物,並能為稻田除去泥面的膠質層,改善土壤的透氣條件,為稻田除去雜草和浮游生物,促進水稻和螃蟹的生長。孫園鎮引進試養的100畝“美洲田螺”個大肉鮮、長勢喜人。孫園鎮還將大面積推廣養殖“美洲田螺”。
洋井大米
2000年秋,孫園鎮黨委、政府根據本鎮所在的泗洪縣每年種植水稻面積約百萬畝和當地優美的生態自然環境優勢,認為擴大無公害大米的加工生產必將有廣闊的市場前景,鼓勵和扶持大米加工戶更新機械設備、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提高產品質量、統一商標品牌,並多方籌集資金1600餘萬元,建成了占地100畝的洋井牌大米加工基地。以石志高、劉炳飛為代表的23位經濟能人,每戶投資100多萬元,購進包括電腦色選機和大米拋光機等配套設施在內的、日產20萬斤大米加工成套設備,所生產的洋井牌無公害大米,外觀晶瑩明亮、米粒完整,煮熟後清香撲鼻,產品暢銷全國各地。2003年7月,洋井大米加工基地被宿遷市經貿委確定為“鄉鎮示範工業區”;2003年小區實現營業收入2億多元,利稅1720餘萬元,每個大米加工戶年均收入約10萬元,並吸納當地600多名富餘勞動力,當地農民也因從事大米產業的購銷而獲得可觀的收入。

工業

孫園鎮工業園區始建於2011年,規劃占地面積500畝,建成區面積300畝。工業園位於張塘村境內,青臨路穿境而過,孫石路、S330環抱周圍,區位優越,交通便捷。經過近兩年的建設,累計投入基礎建設資金5000萬元,供電、供水、電信、廣電、排水、排污等配套設施全面到位。園區先後引進了凱之夢服飾、豪德工貿、柏尼斯機械傳動、浦潤紡織等一批重點項目,在建標準化廠房12萬平方米,累計總投資近5億元,初步形成了以機械加工、紡織服裝為龍頭的產業集群。

文化

孫園鎮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在戰火紛飛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年代,這裡是紅色的土地,也是革命老區。淮北行署黨委曾設立於該鎮的張塘村;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劉少奇、陳毅、彭雪楓、鄧子灰、張愛萍、江上青等都曾率部在這塊土地上戰鬥、工作和生活過;著名的淮北中學就建立在洋井村,這所學校集教學、訓練、戰鬥、組織民眾支前於一體,培養了大批優秀的部隊指揮員和地方黨、政領導,他們為中華民族的崛起作出了特殊的貢獻。淮北蘇皖邊區行政公署就位於本鎮張塘村境內,至今仍保留愛民井、淮北行政公署舊址、洋井國小等紅色遺蹟。

社會事業

1996年該鎮在蘇北率先實現了鎮村道路“柏油化”,鎮區全面實現了硬化、亮化、綠化、美化、淨化,並建成了孫園、洋井、只頭、崔集、車路口五個農貿市場,1997年分別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江蘇省科學技術委員會授予“全國民政工作優鄉鎮(街道)”和“江蘇省科學技術先進鄉鎮”,1999年被中共宿遷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首批小康鄉鎮”,2000年3月授予“宿遷市新型示範小城鎮”,2004年先後被宿遷市愛國運動委員會、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人口和計畫生育委員會授予“宿遷市衛生鎮”和“全省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先進集體”,2005年2月被江蘇省農林廳授予“全省糧食生產先進鄉鎮”,3月被中共宿遷市委、宿遷市人民政府授予“計畫生育工作先進鄉鎮”。被市小城鎮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評為“2012年度小城鎮建設先進單位”。
農貿市場農貿市場

名人

這裡的人民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踴躍參戰、積極支前,湧現了象杜大娘(許愛民)等支前模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