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自述:我這一生

季羨林自述:我這一生

《季羨林自述我這一生》是2011年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季羨林。本書收錄了季羨林先生近百張照片,全景式展現了季羨林先生的一生。

基本介紹

  • 書名:季羨林自述:我這一生
  • 作者季羨林
  • ISBN:9787515300887
  • 定價:68
  •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8月4日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編輯推薦

《季羨林自述——我這一生》內容介紹:作者季羨林生也晚,沒有能看到20世紀的開始。但是,時至今日,再有7年,21世紀就來臨了。從作者目前的身體和精神兩個方面來看,作者能看到兩個世紀的交接,是絲毫也沒有問題的。在這個意義上來講,作者也可以說是與20世紀共始終了,因此作者有資格寫“作者與中國20世紀”。 對時勢的推移來說,每一個人的心都是一面鏡子。作者的心當然也不會例外。作者自認為是一個頗為敏感的人,作者這一面心鏡,雖不敢說是纖毫必顯,然確實並不遲鈍。作者相信,作者的鏡子照出了20世紀長達90年的真實情況,是完全可以依賴的。

內容簡介

《季羨林自述——我這一生》內容介紹:作者季羨林生在1911年辛亥革命那一年。作者下生兩個月零4天以後,那一位“末代皇帝”,就從寶座上被請了下來。因此,作者常常戲稱自己是“清朝遺少”。到了作者能記事兒的時候,還有時候聽鄉民肅然起敬地談到北京的“朝廷”(農民口中的皇帝),仿佛他們仍然高居寶座之上。作者不理解什麼是“朝廷”,他似乎是人,又似乎是神,反正是極有權威、極有力量的一種動物。 這就是作者的心鏡中照出的清代殘影。
季羨林自述:我這一生

作者簡介

季羨林 生於1911年8月6日,山東臨清市人。1930年入於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專修德言語,1935年入德國哥廷根大學主修印度學,先後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羅文等古代語言和德文、法文、英文、俄文、拉丁文、阿拉伯文等現代語文。在哥廷根科學院院報上發表論文多篇。1946年回國,受胡適、傅斯年、湯用彤三位先生之聘,為北大教授,並創辦東語系,進行東方學研究。1956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78年後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等職。學術研究領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語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羅文譯釋、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較文學、文藝理論、東方文化、敦煌學、糖史等。主持編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傳世藏書》、《福州文化集成》、《東方文化集成》等大型叢書。近年擔任《儒藏》和中國人民大學國學研究院的首席顧問。其著作已彙編成24卷《季羨林文集》。此外,他還創作了大量優秀散文、雜文作品。

圖書目錄

上冊
我的心是一面鏡子(代序)
一、朦朧的童年歲月
季羨林自述:我這一生
1.我的童年
2.回憶一師附小
3.回憶新育國小
4.小姐姐
5.彭家四姑娘
6.兔子
7.紅
8.老人
9.夜來香開花的時候
二、難忘的中學時光
1.回憶正誼中學
2.回憶北園山大附中
3.回憶濟南高中
4.觀劇
5.遇上日本兵
三、勤奮的大學時代
1.北大入學考試
2.報考大學
3.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
4.受用終生的兩門課
5.清華園日記(摘編)
四、短暫的教學實踐
1.校長
2.教員
3.上課
4.我同學生的關係
5.我同校長的關係
6.我的苦悶
7.我親眼看到的一幕滑稽劇
8.天賜良機
五、漫長的留學生涯
1.留學熱
2.天賜良機
3.在北平的準備工作
4.滿洲車上
5.在哈爾濱
6.過西伯利亞
7.在赤都
8.初抵柏林
9.哥廷根
10.道路終於找到了
11.懷念母親
12.兩年生活
13.章用一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