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散文

季羨林散文

季羨林散文共分六部分,收集了季羨林先生的散文精品。季先生的散文有著濃厚的底蘊。 “真”與“朴”是季先生散文的兩大特點,也是其散文特有的風格。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季羨林散文
  • 作品出處:《中華散文插圖珍藏版》系列之一
  • 文學體裁:散文
  • 作者:季羨林
  • 散文風格::“真”與“朴”
圖書簡介,獨特風格,編輯推薦語,內容提要,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散文名篇,相關評論,

圖書簡介

季羨林散文是美文與華照相得益彰,既是伴君品味欣賞這佳作,又為珍藏饋贈之上品。中華散文,源遠流長。數千年的散文創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狀景、或懷人……莫不反映出時代的風雲變幻和人們的思想情感。中華散文的這些優良傳統在二十世紀以降的新文學那裡,不僅得到了全面傳承,且不斷有所創新、有所發展。為了展示二十世紀以來中華散文的創作業績,我們在新世紀之初即編輯出版過“中華散文珍藏本”凡三十種。二零零五年,我們在此基礎上選出十六種,作為“中華散文插圖珍藏版”第一輯出版。此次又選出十種,作為第二輯出版。本叢書每冊二十萬字,另輔以反映其人生歷程的珍貴照片若干幅。可為美文與華照相得益彰,既是伴君品味欣賞之佳作,又為珍藏饋贈之上品。
季羨林散文季羨林散文

獨特風格

季先生的散文有著濃厚的底蘊。 “真”與“朴”是季先生散文的兩大特點,也是其散文的獨特風格。正如季先生所追求的那樣:“淳樸恬澹,本色天然,外表平易,秀色內涵,形式似散,經營慘澹,有節奏性”一樣,形成了其散文的獨特風格

編輯推薦語

本書為《中華散文插圖珍藏版》系列之一,該書精心收錄了季羨林的55篇散文,其美文與華照相得益彰,既是伴君品味欣賞這佳作,又為珍藏饋贈之上品。主要內容包括《表的喜劇》、《Wala》、《那提心弔膽的一年》、《火車上觀日出》、《槐花》、《我記憶中的老舍先生》、《悼念沈從文先生》、《八十述懷》、《忘》等。書中另輔以反映其人生歷程的珍貴照片若干幅。

內容提要

中華散文,源遠流長。數千年的散文創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狀景、或懷人……莫不反映出時代的風雲變幻和人們的思想情感。中華散文的這些優良傳統在二十世紀以降的新文學那裡,不僅得到了全面傳承,且不斷有所創新、有所發展。本書為《中華散文插圖珍藏版》系列之一,展示了二十世紀以來中華散文的創作業績,該書精心收錄了季羨林的55篇散文及反映其人生歷程的珍貴照片若干幅,美文與華照相得益彰。

作者簡介

季羨林,生卒年(1911-2009),山東清平(今併入臨清市)人。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1935年赴德國留學,在哥廷根大學學習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等印度及中亞古代語文。1941年獲博士學位。1946年回國後歷任北京大學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潤集》、《留德十年》、《牛棚雜憶》、《季羨林論人生》、《病榻雜記》等。
季羨林,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東方學家、思想家、翻譯家、佛學家、作家。他精通12國語言。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1911年8月6日出生於山東省清平縣(現併入臨清市)康莊鎮,2009年7月11日病逝於北京。 他博古通今,被稱為“學界泰斗”。 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1935年考取清華大學與德國的交換研究生,赴德國人哥廷根大學學習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等。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 1946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1956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1978年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與北京大學合辦的南亞研究所所長等職。他先後擔任中國外國文學學會會長、中國南亞學會會長、中國民族古文字學會名譽會長、中國語言學會會長、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和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長等。著作已經彙編成《季羨林文集》,共有24卷,內容包括印度古代語言、中印文化關係、印度歷史與文化、中國文化和東方文化、佛教、比較文學與民間文學、糖史、吐火羅文、散文、序跋以及梵文與其他語種文學作品的翻譯。 季羨林創建東方語文系,開拓了中國東方學學術園地。在佛典語言、中印文化關係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學和比較文學等領域,創穫良多、著作等身,成為享譽海內外的東方學大師。

圖書目錄

表的喜劇
Wala
憶章用
塔什乾的一個男孩子
馬纓花
那提心弔膽的一年
上海菜市場
難忘的一家人重返哥廷根
季羨林散文季羨林散文
火車上觀日出
槐花
我的童年
——尼泊爾隨筆
1987年元旦試筆
贊“代溝”
我記憶中的老舍先生
胡適說幾句話
夢縈未名湖
——《精神的魅力》代序
夢縈水木清華
室伏佑厚先生一家
《吳宓先生回憶錄》序
憶念胡也頻先生
神奇的絲瓜
八十述懷
晚節善終 大節不虧
——悼念馮芝生(友蘭)先生
留德十年(節選)
牛棚雜憶(節選十四·牛棚生活)
老貓
懷念喬木
悼組緗
《懷舊集》自序
一個老知識分子的心聲
回憶陳寅恪先生

散文名篇

清塘荷韻》是季羨林的散文名篇,寫他無意在樓前清塘中投幾顆蓮子,竟得滿塘風荷舉。荷花是季老的愛戀所在,用它作書名,有以荷喻人,以荷喻文的用意,正所謂“春風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塵”也。張中行在序言中說,季先生一身具有三種難能:一是學問精深,二是為人樸厚,三是有深情。這三個詞,用於荷花也適合。在我看來,季先生學貫中外,兼容百家,既博且專,所通梵巴語吐火羅語,均屬國內絕學,是公認的學界泰斗,其精深與樸厚,均可想見,恰如荷花灼灼其華,卻“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唯“深情”二字,不讀他的散文,難以意會,就像不愛荷花的人,自然不能領會其清淨與孤高。
趙新建《清塘荷韻》趙新建《清塘荷韻》

相關評論

在圖書館借到了《季羨林散文》一書,讀了深受感動。 季先生的散文,是他在教學、研究、翻譯的過程中,在近九十年的人生拼搏中,從心靈里流出的潺潺清泉;字裡行間飽含著真情實感,在樸實文筆中蘊含著幽美,是季老散文的特點與獨特風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