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能效比

季節能效比SEER(seasonal energy efficiency ratio)是指在正常的供冷期間,空調器在特定地區的總製冷量與總耗電量之比。考慮了穩態效率,也考慮了變化的環境和開關損失因素,是一個較為合理的評價指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季節能效比
  • 外文名:seasonal energy efficiency ratio
  • 縮寫:SEER
  • 詞性:專有名詞
基本信息,計算方法,

基本信息

引用自:為了推動變頻空調器的發展,已開發國家制定了新的標準——季節能效比SEER作為空調器的效率標準,其中以美國和日本為代表。
較易混的詞:COP、EER、IPLV(變頻)
COP=製冷量/壓縮機電功率
EER=製冷量/空調系統總電功率
IPLV=製冷量/變頻空調壓縮機 (50~220Hz加權計算,具體見下表)
EER負荷比值(%)
25
50
75
100
使用率比值(%)
25
40
30
5
具體的計算:參考了文獻VRV家用中央空調器SEER的計算與分析(不是本人寫的,是從PDF上面截圖下來的)
下面的方法是原先編輯季節能效比的工作人員的勞動成果,由於不知道從哪裡來,就放在下面了。
SEER簡易

計算方法

SEER定義和EER的定義完全不同,其測算方式也有差異。對於EER的測算,空調的能力和能效只要通過一個工況測試就可以完全獲得,而對於SEER的測算,由於測算過程中需要考慮系統開/關循環損失和累加能源消耗量的影響,因此空調的能力和能效需要通過四個工況測試並通過一系列的加權計算才可以獲得最終結果,見表1。
A工況稱為標準製冷工況,空調在這個工況條件下測試系統的製冷量。B工況稱為低溫製冷工況,空調在這個工況條件下測試系統的製冷能效,標準中對其定義為EERB。C工況乾工況穩態試驗和D工況乾工況斷續試驗,做這兩個試驗要保證蒸發器表面處於無凝露的測試狀態中。A、B、C三個試驗項目都屬於穩態試驗項目,當測試數據誤差滿足ASHRAE37-2005所規定的範圍以內,即可以按照10分鐘一次的時間間隔進行數據結算。D工況試驗中,空調要按照6分鐘開機,24分鐘停機,30分鐘為一個循環周期的方式循環往復進行,當循環周期工況穩定後,記錄其中一個穩定周期的試驗數據,通過這兩個試驗,求取SEER計算過程中最重要的參數CD值,標準中定義CD值為效率降低係數,由於精算過程十分複雜,試驗平台焓差法試驗裝置需要進行程式調整,因此並非所有焓差測試台都可以進行CD值的測試,在ARI 210/240標準中對於不能進行C工況和D工況試驗的焓差測試裝置,允許CD值使用0.25替代。將0.25代入公式(1)。
PLF(0.5)=1-0.5×CD………(1)
式中:
PLF(0.5)——當製冷負荷係數為0.5時的部分負荷係數。
將(1)式的計算值代入公式(2),即可求取季節能效比值。
SEER=PLF(0.5)×EERB……(2)
此時季節能效的計算公式可以變形為SEER=0.875×EERB。引入SEER13的概念,公式可以繼續變形為EERB ×0.875×3.412(Btu/W)≥13(Btu/W),即工況B的試驗條件下測試所獲得的能效值要求大於4.35W/W。根據美國ARI 210/240測試標準空調出廠時的最低製冷能力和能效值都不能低於標稱值的95%,由此可以推算出北美向SEER13的分體空調在工況B的試驗條件下的實測能效值只有大於4.137W/W才可以滿足SEER13的開發要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