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林(華南理工大學教授)

孟慶林(華南理工大學教授)

孟慶林,男,1963年生,吉林海龍人,博士,中共黨員,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建築學院副院長,華南理工大學建築節能研究中心主任,亞熱帶建築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其長期從事我國亞熱帶建築熱環境與節能技術研究,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地區)合作項目等20餘項大型項目研究。

孟慶林教授創建了亞熱帶建築節能學科方向;建立了建築遮陽和蒸發冷卻技術體系;創建了熱濕氣候風洞試驗方法;開發了城市熱島飛艇遙感系統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孟慶林
  • 出生日期:1963年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重慶建築工程學院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亞熱帶建築熱環境、南方地區建築節能
  • 職務: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
  • 主要成就: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科學中國人年度人物(2014年)
  • 任職院校: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
  • 籍貫:吉林海龍
人物經歷,學術兼職,研究方向,學術交流,學術成果,獲獎榮譽,

人物經歷

1985年畢業於吉林建築工程學院供熱通風專業,獲工學學士,1992年畢業於重慶建築工程學院建築系,獲建築技術科學專業碩士學位,1995年畢業於重慶建築大學建築城規學院,獲建築技術科學專業博士學位。1995年7月以來在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工作,2001年破格晉升教授,2003年被批准為博士生導師,2003~2004年任清華大學百人計畫高級訪問學者。現任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建築節能與DeST研究中心主任,建築學系副系主任。

學術兼職

華南理工大學亞熱帶建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廣東省亞熱帶建築技術開放實驗室學術委員;廣州市建築節能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Building and Environment》審稿人;《熱帶建築》第一屆編輯委員會副主編;ISBE(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會員;中國建築學會會員;中國建築學會建築物理分會理事、建築熱工與節能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師分會綠色建築專業委員委員;中國建築業協會建築節能專業委員會委員、專家組成員;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生態規劃建設學術委員會委員;廣東省土木建築學會建築物理專業委員會委員;第三屆廣州市建設科技委員會建築材料與建築節能專業委員會主任。

研究方向

1、亞熱帶建築熱環境:重點開發逐時雨量模型、建築降雨被動蒸發冷卻技術、城市居住區熱環境模擬
2、南方地區建築節能:重點研究被動式建築節能設計方法、研發適宜性節能材料和構造

學術交流

2011年1月赴英國訪問英國建築研究所;2011年12月赴台灣參加2011製造與設計科學前沿國際學術研討會,並訪問台灣成功大學等高校。
2013年3月赴日本東京參加日中(JST-MOST)雙邊研討會,並訪問日本東京大學。
2014年12月赴日本仙台參加COMPSAFE2014國際會議,並訪問日本東北大學。

學術成果

長期從事熱帶亞熱帶地區建築節能、建築熱環境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主持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建設部科技計畫項目1項,廣東省、廣州市建設科技計畫項目格1項,廣東省檔案局科學研究基金項目1項。正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粵港關鍵領域重點突破項目,建設部科技項目,廣州市牆材革新與建築節能辦公室科研項目。主持了廣州新白雲國際機場二期、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廣州珠江新城西塔、廣州天河商旅等大型工程的節能專項設計;主持了廣州大學城建築節能設計標準研究項目和工程設計的節能專項審查;主持了廣州風神汽車工業園綜合樓、公寓樓的工程設計和節能專項設計。主持了廣州江南新苑、深圳泰格公寓、重慶工學院教學實驗樓群、上海經緯綠洲等項目的熱環境模擬評價。建立了熱濕氣候控制下多孔材料被動蒸發冷卻的熱物理模型,提出了“蒸發換熱係數he(vaporising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he)”和“廣義綜合溫度(generalized synthetical temperature)”概念。出版專著1部,參加或主持國家和地方建設行業標準10部,發表論文60餘篇,獲得實用新型專利3項,取得發明專利6項。
主持建設了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建築節能與DeST研究中心實驗室,建立了熱環境與能量模擬室、熱氣候風洞實驗室、窗牆傳熱實驗室、氣候能量觀測分析室、分光光度分析室、隔熱塗料分析室、導熱測定室等。
主編國家行業標準4部,參編標準17部。
研究成果被14部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引用,用於指導我國南方地區建築節能工程3億平方米。

獲獎榮譽

1、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2、廣東省“千百十工程”國家級培養對象。
3、全國建築節能科技創新先進個人(2012年)。
4、科學中國人年度人物(2014年)。
5、獲省部級科技獎勵一等獎3獎 ,累積獲得科技獎勵11項。
6、獲2006年度建設部華夏科技2等獎(排名第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