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猶江海

孔子猶江海

子貢與趙鞅趙簡子)的談話。趙簡子詢問孔子的學生子貢對孔子的看法,子貢說不知道,孔子的學識就像江海一樣博大,無法全面的了解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孔子猶江海
  • 出自書:說苑
  • 作者:西漢-劉向
原文,譯文,注釋,句型,道理,人物介紹,子貢,孔子,趙簡子,

原文

趙簡子①問子貢②曰:“孔子為人何如?”子貢對曰:“賜不能識也。”簡子不說③曰:“夫子事⑨孔子數十年,終業④而去⑤之,寡人問子,子曰‘不能識⑥’,何也?”子貢曰:“賜譬渴者之飲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猶⑦江海也,賜則奚⑧足以識之?”簡子曰:“善哉,子貢之言也!”

譯文

趙國君主趙簡子問子貢說:“孔子這個人怎么樣?”子貢回答說:“我不了解他。”趙簡子不高興了,說:“夫子侍奉孔子學習十幾年,完成學業才離開他(孔子),我問你,你(卻)說:‘不了解’,為什麼啊?”子貢說:“我好像饑渴的人在江海邊喝水一樣,知道滿足就停下了。孔子就像江海一樣,我又怎么能夠充分了解他?”趙簡子說:“好,子貢的話說得很好!”

注釋

1 、趙簡子:原為晉國大夫,韓、魏、趙三家分晉後,為趙國開國君主,名鞅。
2 、子貢: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賜,字子貢。
3 、說:同“悅”,高興。
4 、終業:完成學業。
5 、去:離開
6 、識:了解。
7 、賜:我,指子貢。
8 、譬:好像,猶如。
9 、猶:好像。
10、奚:怎么。
11、事:侍奉。
13、足:足夠。
14、善:好

句型

“善哉,子貢之言也!” 的意思是“子貢的話好啊!” “言”是主語,“善”是謂語,謂語應放在主語的後面,現在放在句首了,所以是謂語提前的倒裝句
“孔子為人何如?”應是“孔子為人如何?”的順序,“何”是“如”這個介詞所帶的賓語,“何”是疑問代詞,在疑問句中要前置,這是古漢語的語法規則。
本文在寫法上的最主要的特點是運用比喻說理,形象而有說服力。

道理

孔子被喻為聖人,無所不知;道德高深. 因此,像孔子這樣的聖人就如同江海一樣高深、博大。子貢謙虛好學,尊重老師的品德值得我們學習。
這說明了孔子:無所不知、道德高深,不是一般人可以看透他的。

人物介紹

子貢

端木,字子貢,(前520~前456)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他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且列言語科之優異者。孔子曾稱其為“瑚璉之器”。他利口巧辭,善於雄辯,且有幹濟才,辦事通達。曾任魯、衛兩國之相。他還善於經商之道,曾經經商於曹、魯兩國之間,富致千金。為孔子弟子中首富。相傳,孔子病危時,未趕回,子貢覺得對不起老師,別人守墓三年離去,他在墓旁再守了三年,一共守了六年。

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華夏族,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南辛鎮)人,先祖為宋國(今河南商丘)貴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遠的影響。全中國各地也有是孔廟祭祀孔子。

趙簡子

(?—前475年),嬴姓趙氏,原名名鞅,後名志父,諡號簡。時人尊稱其趙孟,史書中多稱之趙簡子,亦稱趙簡主,其全稱名諱當為趙鞅、趙志父(先秦時期男子稱氏不稱姓,故沒有嬴鞅一說)。春秋後期晉國卿大夫六卿之一,趙氏大宗宗主趙武之孫,趙成嫡長子,出生世卿大族,至晉定公時執政晉國十七年之久。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改革家。戰國時代趙國基業的開創者,郡縣制社會改革的積極推動者,先秦法家思想的實踐者,並稱“簡襄之烈”。對春秋戰國的歷史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與其子趙無恤(即趙襄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