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城河

孔城河

孔城河是指桐城市孔城鎮境內的一條河流,由多條支流匯同、會合而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孔城河
  • 所屬水系:長江水系-菜子湖水系
  • 地理位置:安徽省桐城市
  • 流經地區:孔城鎮
  • 發源地:廬江縣
  • 河長:約48公里
  • 落差:7~15米
地理位置,概況,主要支流,治理開發,橋樑涵洞,形成變遷,江北水鄉,

地理位置

孔城河

概況

孔城河蜿蜒48公里,現狀河底高程7~15米,底寬10~30米,是一條典型的排洪河道,與巢湖的支流羅埠河中間,隔著一個菜巢分水嶺。上游在廬江縣叫柯坦河,孔城河是長江的一條小支流,下游匯入菜子湖,再於雙河口接樅陽長河經樅陽閘入長江。

主要支流

在桐城境內主要支流有大關河、三十里舖河、魯王河、木橋河、雙龍河等。

治理開發

孔城河被規劃為“引江濟淮工程”引江濟巢段的主線路河流,自南向北路線為:長江-菜子湖-孔城河-分水嶺-羅埠河-巢湖。引江濟淮工程計畫於2016年末開工。

橋樑涵洞

省道228大橋(新橋)、新河大橋(舊橋)

形成變遷

孔城河曾經是繁忙的航運水道,孔城鎮曾經是繁華的水岸碼頭。唐宋甚或在大明之前,菜子湖水延伸至孔城鎮,那時的雙河口北推至桐梓山一帶,孔城很可能就是古代所稱的“樅陽”,即樅水之北。有兩大因素造成了孔城河水系的凋零,長江水位南移是主要原因,樅陽大閘是輔助因素。
最讓人唏噓不已的是荻埠歸帆的消失。遙想當年,“肅肅金風漾碧流,錦帆高卷白雲秋。晚來系纜知何處,只在蘆花淺埤中”,分明是一幅“天際識歸舟,雲中辨江樹”的“水上棹歌圖”。
那么,孔城荻埠河在哪裡?一說在樅陽縣老洲(頭),但沒見到有分量的論據;二說在練潭附近,康熙六十年《安慶府志》“孔城荻埠河泊所,在練潭”,但它不能解釋為什麼孔城荻埠不在孔城,反而在練潭;三說在孔城鎮西南,但也證據不足,顯得似是而非。
按理說,孔城荻埠只能在孔城,不太可能在樅陽、練潭。長江南移之前,孔城是個標準的水岸城鎮,也是菜子湖周邊最大的城鎮,無疑也是理想的水運碼頭,形成“荻埠歸帆”的壯觀場景。
荻,蘆花為荻,萑也。荻讀音通蘆、廬,比如:滴,水漏也;低,下落也;敵,虜也;遞,絡也。所以,“荻”應當是“廬”的假借,即廬江之水。“荻埠”是指廬江沿岸的港口,最初設在孔城,所以稱為“孔城荻埠”。後來長江水位南移,孔城遠離菜子湖,明顯不再適宜充當港口,因而荻埠河泊所便遷移到濱水的練潭。但是,“孔城荻埠”叫習慣了,即使遷到了練潭,大家還隨口稱為“孔城荻埠”,以至於康熙六十年《安慶府志》依俗認為“孔城荻埠河泊所,在練潭”。
到孔城河,迴避不了那條神秘的白兔河。或曰,白兔河就是孔城河,但從各方面資料來看,似乎又不是。(1)《清史稿.志三十四》:“雙河出縣東,二派合流為孔城河,與東南長河、白兔河俱入練潭河,至樅陽入江”;(2)《讀史方輿紀要.卷二十六》:“其源為雙河,一出魯谼山,曰東河,一出洪濤山,曰西河,流經城東三十里,為孔城河。又有白兔河,出縣東南六十里獨山湖,亦流合焉”;(3)《安慶府志.卷6》:“東有白兔河,水出獨山湖,達樅陽入江;有孔城河,河連白兔”。以上三個史籍共同證明,白兔河並不是孔城河,它應當在孔城河的東邊,即今天樅陽義津、麒麟流域的水系。它的出水口與孔城河相連,即今天的白兔湖。歷史上根本沒有什麼白兔湖,只有白兔河。現在的白兔湖、嬉子湖,過去都稱之為菜子湖。只是由於白兔河與孔城河的出水口寬闊,俗稱為白兔湖而已。
那么,“白兔”是什麼意思?
或曰,它的形狀好象一隻兔子。這個說法過於怪異,沒有多少人相信。舊時桐城東南湖區有很多叫“土毚”(左土右毚,讀若湛)的地方,比如有“李(土毚)”、“仙(土毚)”、“白(土毚)”、“葛(土毚)”等,其中就有“白(土毚)”。“土毚”,水中高地的意思,意同“墩”。可能“土毚”過於冷僻,便將其簡寫,但又不能簡寫成“堍”(另一字,指橋兩頭靠近平地的地方,音兔),於是便訛寫成“兔”。也就是說,“白兔”可能原來就是“白(土毚)”。
但是,這個解釋依然蒼白。它既沒有解釋清楚“土毚”跟這條河有什麼關係,更沒有解釋“白”是什麼意思。
不難發現,東鄉樅陽有很多帶“白”的地名,比如:白梅、白湖、白盪湖。白,讀若柏,大沙河又稱為柏年河。柏從白,致也,密集也,柏枝(致);迫,近也,密集也;怕,害(合)怕、生(松)怕、哪(納)怕;集合,方言稱為“擺”,擺擱一塊,本字可能是“布”,布陳也。錯字,稱為白字,“白”通“錯”借指水流交錯。全國有多個地方叫“桐柏”,桐通同,並同也。白盪湖,指多條支流匯集(白)、並同(盪)的湖泊。
兔,d/t相通,古音讀若逗,拼接也;兔,楚語讀若虎,音近合,合併也;偷從俞,讀若廬;塗,擦也,音近菜;兔讀若透,通也,音近同,並同也,懷疑“兔”的本字就是“同”。白兔,本字可能是“布同”,即水流的布陳(白)與並同(兔)。

江北水鄉

作為江北水鄉的古鎮商埠,麻石鋪地,青磚灰瓦,古樸蒼勁的孔城老街在體量、規模、保存及特色上都是江淮之間所絕有。
孔城是屬水的,漂浮在溝河縱橫,塘塥密布的水網之上,再遠處更是湖盪密布,江湖通連。明清時期孔城河的水是直通長江的,張著帆的大船和吃水量少、浮力強、行水安穩的竹排在汛期或載客,或運貨穿梭往來在深水大河和湖汊里,孔城本身就是聯接巢湖地區和長江地區的重要水運碼頭。站在孔城老街街尾的都會橋回望,會發現古鎮是個半島,三面環水,一街縱穿南北,迂迴曲折,街上鋪面相對排列,擠擠挨挨。老街橫鋪的都是麻條石,間引幾條橫向小巷與街後埠頭勾連。因水設埠,依埠建鎮,孔城是典型的商貿重鎮類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