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異位症中西醫結合治療

子宮內膜異位症中西醫結合治療

《子宮內膜異位症中西醫結合治療》是作者司徒儀編寫的實體書,人民衛生出版社在2006年4月1日出版。

基本介紹

  • 書名:子宮內膜異位症中西醫結合治療
  • 作者:司徒儀
  • ISBN:7117060735
  • 頁數:388頁
  •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年4月1日
  • 開本:32開
  • 叢書名:常見難治病中西醫結合治療叢書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病症,注意事項,

內容簡介

本書是從中西醫兩個角度系統論述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專著。全書共分為8章,內容包括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概論、國內外流行病學資料、病因與病理、診斷與鑑別診斷、中西醫治療、預後轉歸,生存質量與療效評價、子宮腺肌病等。
其中,中西醫治療介紹了中西醫結合治療原則、思路和方法、中西醫治療、手術後復發和圍手術期的處理以及急腹症的處理。中醫治療分別按辨證論治、其他療法、特殊調護、經驗與體會、現代研究、名醫專家論壇、中醫古文獻選讀給予詳細介紹。
本書基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特點,注重中西醫理論與臨床相結合,並力求在中西醫結合上有所創新,尋求其間的切合點, 圍繞其難點提供解決的辦法與思路, 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和實用性。本書適用於中西醫婦產科臨床、教學和科研人員,亦可供醫學院校學生和研究生閱讀參考。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概論
第二章 子宮內膜異位症流行病學資料
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內膜異位症
第三章 子宮內膜異位症病因與病理機制
第一節 子宮內膜異位症中的醫病因機病機認識
第二節 子宮內膜異位症主要症狀發生學說
第四章 子宮內膜異位症診斷與鑑別診斷
第一節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中醫病及其辯證
一、痛經
二、不孕
三、症瘕
五、異位月經
第二節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西醫診斷
一、臨床診斷
二、輔助檢查
三、腹腔鏡診斷
四、特殊部位的子宮內膜異痊症的診斷
五、子營內膜異位症的臨床分期
六、局部病灶的大體所見
七、鏡下所見
第三節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鑑別診斷
四、盆腔炎性包塊
五、卵巢異位囊腫的自發破裂所致急腹症的鑑別
第五章 子宮內膜異位症中西醫治療
第一節 子宮內膜異位症中西醫結合治療原則與思路
一、中西醫結合治療原則與思路
二、中西醫治療難點
三、不同主症的治療思路
四、中西醫結合治療的藥物增強效應與不良反應的抑制
第二節 子宮內膜異位症中醫藥治療
一、子宮內膜異位症痛經的中醫藥治療
二、子宮內膜異位症不孕的中醫藥治療
三、子宮內膜異位症症瘕的中醫藥治療
四、子宮內膜異位症朋經失調的醫藥治療
五、子宮內膜異位症異位月經的中醫治療
第三節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西藥治療
一、期待療法
……
第六章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預後與轉歸
第七章 生存質量與療效評價
第八章 子宮腺肌病
附錄 方劑彙編

病症

當具有生長功能的子宮內膜組織出現在子宮腔被覆黏膜以外的其他部位時,稱為子宮內膜異位症(endometriosis,內異症)。該病最早發現於19世紀中期,最常發生於盆腔腹膜,也見於卵巢、陰道直腸隔,和輸尿管,罕見於膀胱、心包膜和胸膜。內異症雖為良性病變,但具有類似惡性腫瘤的局部種植、浸潤生長及遠處轉移能力。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激素依賴性疾病,因此主要見於育齡婦女。近年來,其發病率越來越高,已成為婦科常見病。育齡婦女中的發病率約為10%,然而,由於它與不孕和盆腔痛的關係,在這些女性人群中,其患病率明顯要高。據報導,其患病率不孕症婦女為25%-35%,盆腔痛的婦女達39-59%。而內異症患者50%的病人有明顯的痛經,30%合併不孕,嚴重地影響中青年婦女的健康和生活質量。

注意事項

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多為陽虛體質,四肢及小腹怕冷易涼,月經期間更為嚴重,同時部分患者性格不開朗,長期處於鬱悶情緒中,加上某些誘因,使寒邪與氣滯相搏結,形成瘀血與寒邪相搏結與子宮中,形成“子宮內膜異位症”,因此針對病因進行預防是防止子宮內膜異位症發生的關鍵,應該注意調整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態,使機體免疫系統的功能正常,所謂“正氣記憶體,邪不可乾”就是這個道理。要注意自身保暖,避免感寒著涼。月經期間,禁止一切激烈體育運動及重體力勞動。假如已查處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卵巢朱古力囊腫大於7厘米以上者,在月經期或月經中期必然要注意保持情緒穩定,避免過度勞累。一旦囊腔內張力突然升高時,囊壁破裂,會形成急腹症。月經期必然要做好自己的保健,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生悶氣,不然會導致內分泌的改變。女孩子青春期要避免受驚嚇,以免導致閉經或形成溢流。女性月經期必然杜絕性生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