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的後果

媒介的後果

《媒介的後果》是2005年1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金惠敏

基本介紹

  • 書名:媒介的後果
  • ISBN:9787010049809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開本:16
圖書信息,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媒體評論,目錄,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5年1月1日)
平裝: 186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010049809
條形碼: 9787010049809
尺寸: 22.6 x 16 x 1 cm
重量: 281 g

作者簡介

金惠敏,男,1961年生於河南淅川,哲學博士。現為河南大學“黃河學者計畫”特聘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理論室研究員。先後從河南大學中文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外文系、哲學系獲得士(1982)、碩士(1987)和博士(1996)學位。1998—1999年在美國加州大學爾灣批評理論研究所做博士後研究。2002年在德國賓根大學哲學系任客座教授。2005年為英國學術院高級訪問學者。主要著作有《後現代性與辯證解釋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意志與超越——叔本華美學思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反形上學與現代美學精神》(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7)等。主要譯著有《解釋學?美學?實踐哲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閱讀行為》(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1;主譯)、《史詩論》(太原:北嶽文藝出版社,1989;主譯)等。

內容簡介

《媒介的後果》堪稱對新媒介如何影響當今人類精神生活這一主題的權威論述。我在此重申,我從來就不想說什麼“文學的終結”,我要說的僅僅是,在新媒介時代,印刷文學的文化作用已經和正在被削弱。金惠敏教授正確地警告說,媒介擬像將導致文學所指涉的現實的喪失,而我更想強凋的是,它還將導致文學所指涉的“天”、“道”、“神”或者其他任何“神秘之物”的喪失 ?這是一部重要的學術著作,應該被廣為閱讀。
——J.希利斯?米勒(J.Hillis Miller),美國著名文學批評家、理論家,美國人文科學院院士,爾灣加州大學傑出教授
在這一篳路藍縷之作中,金惠敏教授分析和評論了目前正在迅猛推進的媒介帝國主義,它在改變著全球的每一個地方,也在改變著作為(後)現代主體的我們每一個個人。作者批判地考察了對於理解媒介之本質特徵而言極為重要的兩方哲學理論,提供了針對性的深刻的哲學分析,南此,為把握這一無處不在的對於主體、義學和哲學將產生重大影響的當代現象,提供了一系列原創、全面和及時的哲學洞見。
——阿萊斯?埃爾雅維茨(Ales Erjavec),東歐著名哲學家、美學家,國際美學會前主席,斯洛維尼亞人文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教授
在一個電子媒介時代,一個全球化時代,一個擬像時代,書籍、文學、義學性和形象性將會面臨怎樣的前途和命運?沉潛於當代批評、文學理論和兩方哲學之多種話語,以無深度、直接性、圖像增殖和解域化為主要理論語境,金惠敏教授深入地研究了印刷文化的消逝及其所造成的文化後果。這一研究視野開闊,充溢探索精神,是對當代文化發展重大問題的及時同應,《媒介的後果》所提出的問題和所做的反思,需要我們刻不容緩的關注。
——斯圖亞特?霍爾(Stuart Ha11),當代著名思想家、社會學家,英國文化研究精神領袖,英國開放大學教授

媒體評論

本書堪稱對新媒介如何影響當今人類精神生活這一主題的權威論述。我在此重申,我從來就不想說什麼“文學的終結”,我要說的僅僅是,在新媒介時代,印刷文學的文化作用已經和正在被削弱。金惠敏教授正確地警告說,媒介擬像將導致文學所指涉的現實的喪失,而我更想強凋的是,它還將導致文學所指涉的“天”、“道”、“神”或者其他任何“神秘之物”的喪失 ?這是一部重要的學術著作,應該被廣為閱讀。
——J.希利斯·米勒(J.Hillis Miller),美國著名文學批評家、理論家,美國人文科學院院士,爾灣加州大學傑出教授
在這一篳路藍縷之作中,金惠敏教授分析和評論了目前正在迅猛推進的媒介帝國主義,它在改變著全球的每一個地方,也在改變著作為(後)現代主體的我們每一個個人。作者批判地考察了對於理解媒介之本質特徵而言極為重要的兩方哲學理論,提供了針對性的深刻的哲學分析,南此,為把握這一無處不在的對於主體、義學和哲學將產生重大影響的當代現象,提供了一系列原創、全面和及時的哲學洞見。
——阿萊斯·埃爾雅維茨(Ales Erjavec),東歐著名哲學家、美學家,國際美學會前主席,斯洛維尼亞人文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教授
在一個電子媒介時代,一個全球化時代,一個擬像時代,書籍、文學、義學性和形象性將會面臨怎樣的前途和命運?沉潛於當代批評、文學理論和兩方哲學之多種話語,以無深度、直接性、圖像增殖和解域化為主要理論語境,金惠敏教授深入地研究了印刷文化的消逝及其所造成的文化後果。這一研究視野開闊,充溢探索精神,是對當代文化發展重大問題的及時同應,本書所提出的問題和所做的反思,需要我們刻不容緩的關注。
——斯圖亞特·霍爾(Stuart Ha11),當代著名思想家、社會學家,英國文化研究精神領袖,英國開放大學教授

目錄

寫在前面(葉秀山)
前言
小引
—個“世界文論”事件
上篇
趨零距離與文學的當前危機
一、電信時代的趨零距離
二、文學即距離
三、郵政原則:距離的形上學
四、行動沒有距離:文學對自身的取消
中篇
圖像增殖、擬像與文學的當前危機
一、圖像增殖對文學的審美重組
二、在擬像邏輯中的主體
三、審美泛化、形象/擬像與最終的商品語法
下篇
全球化、球域化與文學的當前危機
一、為什麼是媒介
二、全球化即現代性
三、全球化即後現代性
四、湯姆林森的詭辯和啟示:從“文化帝國主義”到“全球化”
五、“世界文學”還是“全球文學”
結語
閱讀與他者:以米勒為案例法
外篇一
從主體性到主體問性——對西方哲學發展史的一個後現代性考察
一、古希臘本體論哲學:借貸主體
二、笛卡爾:西方哲學的認識論轉向
三、康德一費希特體系:先驗主體
四、謝林~黑格爾體系:“絕對”主體
五、胡塞爾:先驗自我與主體間性
外篇二
沒有文學的文學理論——一種元文學或者文論“帝國化”的前景
附錄 第二媒介時代的身份和主體——馬克?波斯特爾如是說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