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新都中學

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新都中學

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新都中學坐落在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始建於1986年,原為威海市第十一中學,1995年為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投資一千多萬元,建成了占地43842平方米,建築面積達3522.3平方米的現代化新校園。1997年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命名為新都中學。1999年被授予“市級規範化學校”。2003年創建省級規範化學校一舉成功,辦學層次進一步提高。2007年國小部一年級開始招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都中學
  • 創辦時間:1986年
  • 所屬地區: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
  • 建築面積:3522.3平方米
概述,學校建築,教學樓,綜合樓,

概述

學校整體布局合理,環境清新整潔,景色宜人。嶄新的教學樓與實驗樓南北呼應,氣勢雄偉;附屬建築錯落有致,和諧統一;綠樹、紅花、碧草相互輝映,點綴其間,使整個校園呈現出勃勃生機。
學校教學設施配套完備先進。設育微機室、語音室、圖書室、閱覽室、電教室、多媒體階梯教室、舞蹈教室、美術教室、書法教室、地理教室、勞技活動室、理、化、生實驗室等專用教室。實驗儀器、生物標本、投影機、教學資料齊全;圖書室藏書豐富,種類繁多。這些為學校進行素質教育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學校經過15年的發展,現已擁有34教學班,2000餘名學生,143名教職工。師資力量雄厚,教師平均年齡32 周歲,學歷達標率99%,其中高級教師20人,一級教師40 人。學校通過開展“青藍工程”和“名師帶動”戰略,培養了一大批中青年骨幹教師,造就了一支思想素質好,業務水平高,愛崗敬業、樂教善教的教師隊伍。先後有2人獲得省級教學能手榮譽稱號,42人榮獲市區級教學能手和優秀教師榮譽稱號。
近幾年來,學校在校長叢健民同志的領導下,以“三個面向”為指針,以“爭一流,創名校”為目標,堅持“團結、求真、務實、創新”的校風,貫徹“德育為首、教學為主、育人為本”的原則,積極實施素質教育,重視學生道德、知識、技能、體能和心理等諸方面素質的和諧發展,努力做到“學科課、活動課並舉,德、智、體、美、勞五育齊飛”。推動了學校沿著辦學有特色,教學有特點,學生有個性有特長的方向發展。
銳意改革,不斷創新,開拓前進是新都中學長盛不衰的保證。學校在教學改革上以構建學生主動參與的創新學習模式為主攻方向,堅持走“科研興教”之路,收到良好效果。以“創新教育”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改革經驗在全區交流推廣,並在《威海教育》上刊發。不僅如此,學校在教育科研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分類指導、分層施教的實踐與研究》(數學學科)、《中國小銜接教學的實驗研究》(英語學科)、《以疑導學,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文史學科)三大教研課題被定威海市級教研課題。以實施張思中“集中識詞”為內容的英語單詞教學改革,經過三年的探索、實踐、發展,很好的解決了中小學生英語銜接的問題和學生學習單詞難的瓶頸,其成功經驗得到威海市教研室的充分肯定,成為全市英語教學的典範,開創了威海市英語單詞教學的新局面。辛勤的耕耘,換來了豐碩的成果。幾年來,學校中考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教師教改成果顯著,自2000年以來,有2人所授課型被評為省級優質課,23人所授課型被評為市區級,廣大教師累計在省市級以上刊物上發表論文67 篇;學生在各學科全國奧林匹克競賽中也連創佳績,獲得市級以上獎勵的有123人次,其中全國特等獎1人,一等獎17人,二等獎28人;省級獎42人。有13名教師被評為優秀指導教師,學校也因此獲得優秀組織獎。
日出東方,其道大光。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新都中學步入了思想現代化、目標系統化、管理科學化、課程規範化、形式多樣鏵、評估細則化的發展軌道,學校先後被授予“市級文明單位”、“教育先進集體”、“交通安全示範學校”等榮譽稱號。如今全校師生在上級領導的英明指導下,在以張德春同志為首的校領導班子的正確帶領下,面對新世紀的機遇和挑戰,正以嶄新的姿態、高昂的鬥志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自建校以來,在各級領導的幫助支持下,學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1989年被授予環翠區精神文明單位稱號
1988---1992年連續被評為區先進工作單位。
1993年獲市級精神文明單位稱號。
1993---1997年被評為區級先進集體和先進黨支部。
1989---1999年獲市中考第一名的好成績
1999年學校被評為市級規範化學校。
在成績和榮譽面前,領導和老師們沒有驕傲,我們一班人勇於開拓,積極進取,廉潔奉公,團結求實,積極走科研興校之路,使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更加科學代、規範化。
近年來,在資金相當緊張的情況下,全體師生團結一心,發揚艱苦奮鬥、勤儉辦學的精神,開源節流,積極爭取社會資金辦學,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先後投資100多萬元建起了標準微機室2個,56座語音教室2個,理、化、生實驗室各2個,學校各項建設和環境綠化工作也取得了可喜成績。
世紀之交,機遇和挑戰並存,新都中學全體師生將會繼續發揚敬業盡責、艱苦奮鬥、奉獻求真務實的精神,爭取做市級電教示範學校,市級綠化示範學校,並爭取早日跨入省級規範化學校的行列,為開發區教育事業貢獻出一切力量。

學校建築

教學樓

整個教學樓呈軸對稱結構,中間有一大型交合樓梯,東西兩側各有一分流樓梯。
教學樓為六層樓房,前五層每層9個教室,五個大教室居中,四個小教室每兩個位於東西兩側,頂樓為一間教室,為學校心理輔導室。一層為初一級部,二層為初二級部,三層為初二級部和初三級部,四層為初三級部和初四級部,五層為初四級部。
水務處位於一樓東側101房間,教導處位於三樓東側301房間,其他東側房間大都空餘,盛放桌椅板凳之用。每個樓層各有東西兩個水房,但大都使用東水房。
中間5個教室較大,皆為面朝西方,大約可容納50—60人左右,西部教室較小,可容納50人左右,近年來由於生源萎縮,西部教室也逐漸廢棄。

綜合樓

為學校的國小級部,三層構造,一樓西側為食堂做飯的廚房,北側為學校圖書館,南側為國小教室,二樓為國小教室,二樓東部為老師辦公室,和國小校長辦公室。
三樓為學校餐廳,被隔為東西兩段,東側約占其長度的七分之五,為學生就餐之地,西側有二層,下方為學生買飯視窗,上方為教師餐廳。
三樓在重大活動中也被用於學生集會,也作演講,表演,晚會舞台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