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興周(寧夏固原籍淞滬抗戰軍人)

姜興周(寧夏固原籍淞滬抗戰軍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姜興周,生於1909年農曆五月十三,甘肅省通渭縣大營鄉潘家灣人。1920年固海大地震中家人遇難,唯有他死裡逃生。11歲的他無依無靠,給富人家拉長工謀生。1930年,馮玉祥的部隊在甘肅徵兵,在平涼,他穿上了軍裝,成了一名國民黨軍人。1937年8月在上海參加的淞滬抗戰。

1967年初春去世,終年58歲。

基本介紹

  • 本名:姜興周
  • 所處時代:民國
  • 出生地:寧夏西吉
  • 出生時間:1909年
  • 去世時間:1967年
  • 出生地:甘肅通渭
人物生平,軍旅生涯,經商生涯,人物逝世,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姜興周,生於1909年農曆五月十三,甘肅省通渭縣大營鄉潘家灣人。1920年固海大地震中家人遇難,唯有他死裡逃生。11歲的他無依無靠,給富人家拉長工謀生。1930年,馮玉祥的部隊在甘肅徵兵,富人家不想讓兒子當兵,便讓父親頂替其兒子當了兵。在平涼,他穿上了軍裝,成了一名國民黨軍人。
姜興周與第一任妻子的合影姜興周與第一任妻子的合影
這以後的10多年裡,父親在馮玉祥的部隊里轉戰南北,馳騁疆場。當時的中國正是軍閥混戰時期,一年裡不知要打多少仗,但令父親難忘並給我講述了好多遍的是抗日戰爭爆發以後打的幾次大仗。最讓他刻骨銘心的是1937年8月在上海參加的淞滬抗戰,這是他參加的時間最長、最激烈、最殘酷的一次戰鬥。

軍旅生涯

在“八·一三”淞滬會戰中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抗戰全面爆發,南京政府被迫反擊,全國共劃分為5個戰區。父親說,他所在的部隊屬於第三戰區,司令長官是馮玉祥。淞滬抗戰歷時3個月,打得異常激烈,那3個月裡幾乎天天下雨。8月23日,日軍松井石根率領5個師團的精銳兵力,在川沙強行登入,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直撲父親所在部隊所守的陣地羅店鎮,羅店鎮成為最激烈的戰場。日軍幾次得手,又被我方奪回,雙方都又增援部隊,一次次形成包圍圈與反包圍圈,爭奪十分激烈,傷亡都極其嚴重,中國守軍整連、整營地犧牲於日軍的炮火之下。晚上父親他們在泥濘的戰壕里靠著戰友的屍體打個盹,敵人來了又拿起武器作戰。父親右腿負傷,仍忍痛不下火線。
日軍憑藉優良的武器裝備,先是以飛機轟炸開路、重炮掩護,然後施放煙霧彈,再用坦克、軍車沖,步兵蜂擁跟進。中國軍人與日軍的優良裝備相比,抵抗顯得力不從心。因作戰過久,筋疲力盡,援軍往往一上戰場就損失過半。糧食和彈藥的補給也十分困難。父親說有時一天也吃不上一頓乾糧,喝的是摻了血的雨水。堅持了近一月,仍難以抵抗日軍的攻勢,為了避免全軍覆沒,南京方面下令部隊收縮,父親的部隊隨即撤至蘇州河以南陣地。在蘇州河防線他們與日軍激戰至11月初,日軍再次大舉增兵,中國守軍受到日軍三面夾擊。11月8日晚,南京方面決定全線撤退。11月12日上海淪陷。父親也成為西吉淞滬抗戰第一人。
淞滬抗戰後,父親由排長升為連長。於1938年2月在徐州又與日軍激戰兩月,之後他所在的部隊做了戰略大轉移,來到雲南和緬甸邊境修公路。也是在這時,父親和一位雲南姑娘成了家。

經商生涯

1945年抗戰勝利,父親因身體原因退伍。他把家安在雲南文山縣,靠做生意謀生。文山縣離越南只有100多公里,他經常來往於雲南和越南之間,把雲南的茶葉、藥材等土特產用騾馬馱到越南的河內,換回越南的洋貨,再馱回雲南賣。幾年間,他學會了說越南話。我記得他時不時地教給我幾句。1948年,他的妻子病逝,兩個孩子太小(我的兩個哥哥),一個兩歲,一個一歲。男人帶孩子太艱難,他便想到了回老家。由於甘肅省通渭縣再無親人,1949年他帶著兩個幼小的兒子回到西吉縣。1950年,父親再次娶妻成家,生了我們兄妹3人。後來,他在西吉街上開了個店鋪做生意。1952年“土改”中,政府給父親在南河川里分了幾十畝地,以後就落戶在大灘大隊南河村。
解放初期的西吉縣文化落後、訊息閉塞,沒有報紙、電視、廣播等,農村人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父親見多識廣,口才又好,在生產隊勞動中或休息時,男女老幼總是圍攏過來說:“姜家爸,再給我們講一段你的傳奇故事吧!”父親就講他在國民黨部隊服役的事情,講與日軍作戰的故事,講日本鬼子如何欺辱中國人,講南方人的人情世故,講大千世界的軼聞趣事……大家聽得津津有味。但也就是講這些故事,給父親帶來了麻煩和災難。
1965年,社教運動開始了,父親被認為是國民黨的“殘渣餘孽”,戴了“反革命分子”帽子。我當時是國小五年級學生,每天要幫父親寫交代材料,哪年當兵?哪年哪月在乾什麼?對勞動改造的認識怎樣?

人物逝世

1966年,“文革”開始,父親白天挨批鬥,晚上加班打牆、挖牛圈,吃不上一頓飽飯,每頓只喝點野菜湯。
1966年底,他的身體垮了,1967年初春就去世了,終年58歲。

人物關係

三子:姜振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