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願塔

如願塔

如願塔位於江西省萍鄉市城區西西南的龍山嶺(俗稱“寶塔嶺”)上,為萍鄉名勝。據《萍鄉縣誌》記載,該塔始建於唐代(南唐),後,清道光年間(約1821—1830)重建。

該塔為七級六面,高26.97米,底部直徑8.8米,底層占地面積60平方米。底層和頂層系麻石結構,其餘各層均由磚砌成,尖俏玲瓏,建造精良,氣勢恢宏。原有扶梯通向頂層,如今不復。

塔內嵌有石碑,碑文記載建塔經過。碑以浮雕石龍框邊,上有浮雕丹鳳朝陽。塔底層為麻石砌成,以上為青磚砌築,每層以青石條疊伸成檐,各棱為石制馬首形挑檐,每層設有4個窗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如願塔
  • 地理位置:江西省萍鄉市
  • 景點級別: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俗稱:小西門寶塔
  • 始建時間:南唐
歷史沿革,相關傳說,建塔傳說,金龍降臨,相關詩歌,宋·李沈悉《問龍章》,清·劉鳳誥《勸修萍城如願塔偈》,參觀路線,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如願塔是當地一道景觀,是祖先留下的較為完善的古建築。據《萍鄉縣誌》記載,該塔始建於唐代(南唐),唐朝年間,當地村民建造此塔以鎮凶龍,保百姓平安。後該塔曾因久失修坍倒,清道光年間在原塔基上(約1821—1830)重建,也就是如今所見之寶塔。1983年4月,如願塔被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令人惋惜的是,由於缺乏維護,上世紀90年代至2018年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這座古塔塔身四周野草野樹瘋長,塔壁上的多個洞孔均有損毀,有的地方青磚脫落嚴重。塔內潮濕骯髒卻成了城市流浪者的寄居地,塔內古蹟也有一定程度的損敗。[2]所幸2017年該塔修復工程隨同比鄰的佛寺動工,並於2018年初竣工,如今雜草已除,半邊埋沒的底層塔也被清理出來,其周圍建有圍牆作保護。
修復後如願塔修復後如願塔
塔內碑文塔內碑文

相關傳說

建塔傳說

綜合清朝版《萍鄉縣誌》和民國版《昭萍志略》的記載,古代,汪公潭萍水河畔年年發洪水,“流死弊生、比年不息”,而人們認為災情的發生為凶龍作浪所致。於是,唐朝年間,當地村民建造此塔以鎮凶龍,保百姓平安。
此外還有一說,即古代汪公潭年年大水,是與附近萍水河河洲–金鰲洲(舊稱金魚洲)的河中凶神有關,而唐朝時期天帝派神龍下凡震懾了作亂的凶神,“授以天命、慎司流涇”,於是人們在神龍降臨之處建寶塔紀念,並使河神忌憚而能夠妥善管理河道。
諏訪民間老人,亦有說這座寶塔與寶塔坡後的麻山一帶風水有關,是作為套馬桿使這一帶人傑靈氣不失而建,是一座風水寶塔。該說法不見於正規史書,但確有其聞。

金龍降臨

據《萍鄉縣誌》記載,宋代慶元六年(1200)七月初九夜,有金龍突然顯現,盤踞在塔周圍,這一神跡被上報袁州府,時任知府的李沈悉知欣然作詩《問龍章》記其事。(詳見相關詩歌或縣誌)

相關詩歌

宋·李沈悉《問龍章》

龍之變化周八荒,朝游崑崙扶桑
天門地戶隨闔辟,一升一降為雨陽。
須臾沾潤萬物足,神功收斂寂而藏。
豈知龍為四靈瑞,德貴物賤其靡常。
須知在德不在物,餘外聽其祥自祥。
粵從紀官太昊氏,負圖繼開帝若王。
後來漢家尚符讖,往往史氏書尤祥。
方懷聖母依廬墓,仍持寢門親藥嘗。
此時安敢上祥瑞,豈非來顯帝孝彰。
不然淮壖或告旱,內郡或溢或捕蝗。
爾龍雨澤不均節,何乃夜見吾萍鄉。
萍鄉令君聞且喜,亟為邑人告黃堂。
七月初九夜二鼓,青天初月明輝揚。
邑境西南如願塔,忽然有物擎其旁。
初見鱗鱗光煥燦,徐視頭角高軒昂。
正得金色全體現,烏雲少氣俱騰驤。
樵童野叟未賞識,相呼驚駭走且僵。
異哉此瑞不敢悶,願草章表慶我皇。
我聞是邦昔祥瑞,慶雲嘉禾自斡張。
慶雲官吏皆親睹,嘉禾九穗堪圖將。
吁嗟此乃變化物,頃刻泯滅無形相。
當時見者村童耳,傳文反自涉荒唐。
吾君孝出舜文上,虛名安肯效宣光
方會夔龍登廟廊,上佐天子理陰陽。
水旱雖微備先具,民無菜色如堯湯。
吾州上奉天子命,仰神如聲應禱欀。
爾龍爾龍來何所,曷不均濟彼旱傷。
要補造化所不及,豈司雨陽各一方。
守也無能謝賢令,無夸龍瑞勉吏良。
請效坡老化龍體,為君先作問龍章。
【點評】詩的前十句說,龍在天地間變化無窮,遍布東南西北和上下左右的八方荒遠之境,晨游巍巍崑崙山夜棲日本列島。天門地戶隨之開閉,一升一降呈現天雨天晴。須臾間龍播下雨滋潤天下萬物,當龍收斂神功深藏不露便一片寂靜。龍有如此威力,應知它為四靈祥瑞(麟、鳳、龜、龍)之一,德行貴重物品低賤真是無常。須知世間價值在德不在物,其餘之外任憑吉祥者自吉祥。
詩的下半部說,這龍施播雨澤不均勻,何以會夜晚見之於萍鄉。萍鄉縣令悉聞甚是欣喜,即遣當地人報告州府。告知七月初九夜二更時刻,夜空新月閃耀光芒。萍城西南處的如願塔,忽然有物附在塔旁。初見鱗鱗光輝煥燦溢彩,再看那頭角高高昂揚。正在此時全體金色呈現,並有雲氣蒸騰奔躍。兒童老翁皆未見識過此種異象,相互呼喊很是驚訝奔走告人卻又走不動僵持著。奇異呀如此祥瑞不敢掩閉,起草章表上報我皇上相慶。我聞知此事認為萍鄉這方土地昔日就有祥瑞呈現,五色祥雲禾苗茁壯兆示吉祥。五色祥雲有官吏親眼所見,禾苗一莖九穗可入畫圖。嗟乎哉此種龍狀變化之物,頃刻之間泯滅無形無相。當時見者口述傳入村童之耳,如果傳諸於文字反而涉及荒唐。吾君王孝道出自堯舜,怎肯只圖虛名。由此方能龍登廟堂,輔佐天子調理陰陽。風調雨順水旱災害較少,民眾無飢餓的臉呈菜色猶如生活在唐堯商湯的時代。吾袁州上奉天子之命,行祈神求福且祛邪除惡之祭。這龍來此何所事事,為什麼不均勻濟及別處減少旱災。要補救自然的創造化育所不及的地方,豈能只司雨陽各在一方。我作為知府自愧無能感謝萍鄉縣令,卻感到無須誇耀龍呈祥瑞而應勉勵官吏個個賢良。請效法前輩蘇東坡秉承龍的精神,為此我先作此問龍之詩章。
八百多年前的一個夏夜,由於一種自然現象的展示,如願塔出現金光閃耀,民眾因缺乏科學的認識便傳說神龍顯現,獻瑞呈祥,寄託一種良好的心愿,這是可以理解的。而得到報告的袁州知府李沈,作詩《問龍章》卻有自己的見解,體現出清醒且深刻的認識,實屬難能可貴!

清·劉鳳誥《勸修萍城如願塔偈》

如願寶塔,壯哉吾邑,
宋慶元間,雲龍五色。
舊志可征,新基爰立,
勸我鄉鄰,人造一級。
仰之彌高,自一至七,
特表義稱,大書深刻。
或□獨任,能合六力,
一眾一層,上磚下石。
承修既定,架構斯集,
聿觀厥成,卜雲其吉。
繞塔題名,圓滿功德。
【點評】偈,為佛經中的頌詞。劉鳳誥採用這種文體懇勸鄉人齊心協力修建如願塔,使之功德圓滿,讓寶塔卜居雲間展示吉祥,更加壯哉吾邑。前賢劉鳳誥的這種熱愛家鄉、熱愛古蹟的情懷至今令人感動。如願塔經歷風雨雪霜,人間滄桑,如今依然屹立在萍城西南的山頭上,成為歷史的見證,文化的遺存,點綴著這座高樓大廈林立、現代氣息濃郁的城市,也就成為一道古色古香的並散發傳說色彩的風景。

參觀路線

從城南站沿寶塔路向麻山方向步行約一公里後上坡經過萍鄉耶穌堂到達,或市內乘坐15路4路13路到技校站下車後上坡經過萍鄉耶穌堂到達。
路線示意圖路線示意圖

地圖信息

地址:江西省萍鄉市安源區寶塔路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