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赫里德地區的文化歷史遺蹟和自然環境

奧赫里德地區的文化歷史遺蹟和自然環境

奧赫里德地區的文化歷史遺蹟和自然環境(英文:Ohrid Region with its Nultural and Historical Aspect and its Natural Environment ),位於馬其頓共和國西部奧赫里德自治市,坐落於奧赫里德湖湖畔。奧赫里德城是歐洲最早有人類聚集的地區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奧赫里德地區的文化歷史遺蹟和自然環境
  • 外文名:Ohrid Region with its Nultural and Historical Aspect and its Natural Environment
  • 類型: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 遺產編號:99
基本資料,簡介,歷史淵源,

基本資料

中文名:奧赫里德地區的文化歷史遺蹟和自然環境(馬其頓
英文名:Ohrid Region with its Nultural and Historical Aspect and its Natural Environment
入選時間:1979年擴展1980年
登錄類型: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地理位置:北緯41 07 05 東經20 48 48
遺產編號:99

簡介

奧赫里德地區主要是在西元7世紀到19世紀間興建發展,遺址中包含了最古老的斯拉夫修道院(Slav monastery,即聖潘特雷蒙教堂,St Pantelejmon),且保有超過800幅11世紀末到14世紀間的拜占廷式聖像。繼莫斯科的特列季亞科夫美術館(Tretiakov Gallery)後,奧赫里德地區成為世界上保存聖像最重要的地區。奧赫里德自然歷史文化區的人類居住史可以追搠到公元4世紀希臘征服該地之前,那時伊利里亞人就定居在此。在新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哈爾施塔特時代)都有人住在這裡。歷史中心位於馬其頓西南部奧赫里德湖畔,海拔700米,四周群山環抱。奧赫里德湖一部分屬於相鄰的阿爾巴尼亞。奧赫里德就座落在湖邊山坡上,附近有斯特魯加小鎮。歷史上該歷史中心是宗教、文化和防禦中心。

歷史淵源

歷史中心原名里尼多斯,之後以奧赫里德聞名於世,在收歸羅馬帝國之前是一個希臘城邦。公元前2世紀。奧赫里德成為通過艾哥納蒂亞從陸路連線亞德里亞海沿岸地區和愛琴海地區的重要中轉站。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後,併入拜占庭帝國。
4世紀時奧赫里德成為主教中心,從此有好幾個世紀奧赫里德一直是基督教的中心城市。6世紀和7世紀間,斯拉夫人從北方擁入此地定居下來,奧赫里德成為巴爾幹半島的斯拉夫文化中心。到公元10世紀,斯拉夫聖徒西里爾和美多烏斯的二位門徒來到該城,使奧赫里德和周圍地區變成傳教活動和教育活動的中心。他們修建了兩所修道院,包括奧赫里德的克萊門特修建的聖潘特雷蒙教堂。同一時期,奧赫里德成為塞繆爾沙皇的斯拉夫帝國大都會和大主教中心。塞繆爾統治時期,舊城堡得以修整;1018年拜占庭恢復統治時再次進行了重修。1204年奧赫里德被保加利亞占領,之後,1334年又被塞爾維亞人占領,從1394年直到1912年置於奧斯曼帝國統治之下。緊密修建在城牆內的奧赫里德舊城,莊嚴的要塞占據了顯要位置。其氣勢壓倒了附近占地700平方米、繪滿壁畫的早期基督教大教堂。狹窄曲折的街道和林蔭路組成的中世紀城市布局完好地保留下來。奧赫里德的宗教建築在城市風景中非常突出。其中有早期的長方型教堂、修道院、中世紀教堂;充滿11世紀壁畫,延展400平方米的聖索菲亞大教堂是拜占庭藝術的傑作。17至19世紀建成的刷成白色的房屋,每一座都沐浴在陽光下並且望得見奧赫里德湖。古城中可以發現無數史前遺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